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成语辨析】
使用成语有时会错用同音字或近义词。这类错误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用字正确。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前的字是别字,括号内的字是正字。
A
1、暗(黯)然失色 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 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分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 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B
4、暴珍(殄)天物 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 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 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 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 “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 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 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C
14、苍(沧)海桑田 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 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F
18、发奋(愤)图强 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G
22、甘之如怡(饴) 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e68a84e8a2ad7a64335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 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 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 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H
29、汗流夹(浃)背 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好高鹜(骛)远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和霭(蔼)可亲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怙恶不俊(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J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35、及及(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K
40、苦心孤旨(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 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L
42、老奸巨滑(猾) 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厉(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 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伶牙利(俐)齿 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流言非(蜚)语 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留(流)芳百世 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M
50、毛骨耸(悚)然 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51、美仑(轮)美奂 轮,轮囷,古代的圆形谷仓,形容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其他用法要慎重。
52、迷(弥)天大谎 弥天,满天,形容“谎言已达到极致”。
53、糜糜(靡靡)之音 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颓废淫荡。
54、棉(绵)里藏针 形容柔中有刚,或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绵,丝绵。
55、明火执杖(仗) 仗,兵器。“明火执仗”,指点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强盗行为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56、名符(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57、名贯九洲(州)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义词。大禹时代的“天下”,即华夏大地。
58、默(墨)守陈(成)规 墨守,墨翟之守,说的是墨子与公输般较量攻守的故事,本义为“固守”,后来演变成“守旧”。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或方法。“墨守成规”,比喻因遁守旧不知变通。
O
59、沤(呕)心沥血 呕心,费尽心思;沥血,滴血。“呕心沥血”,竭尽心血。
P
60、旁证(征)博引 旁,广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文章广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Q
61、青出于兰(蓝)而胜于兰(蓝) “兰”是“兰”的简化字,不是“蓝”的简化字,“蓝”简化作“蓝”。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作蓝色染料。青,靛青,从蓼蓝叶汁中提炼出来的青色染料,颜色比蓝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
62、磬(罄)竹难书 罄,器皿中空,用尽;竹,竹简,古代的书写材料;罄竹,把竹简用光了。“罄竹难书”,多用以形容罪大恶极,比喻罪恶事实多得写不完。
R
63、人才挤挤(济济) 济济,读作jǐjǐ,义为“众多的样子”。类似的成语还有“济济一堂”。
64、如愿以尝(偿) 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65、弱不经(禁)风 禁,承受。
S
66、色彩斑烂(斓) 斑,斑点或斑纹;斓,多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
67、山青(清)水秀 清,清明洁净。“山清秀水”,山水清净秀丽。
68、稍(少)安勿(毋)躁 少,音shǎo,暂时。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水乳交溶(融) 融,融合。比喻关系融洽或结合紧密。
70、所向披糜(靡) 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靡,顺风倒下。
W
71、危如垒(累)卵 累,堆积。“累卵”,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蛋,比喻局势极不稳定。
72、委屈(曲)求全 曲意迁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X
73、相形见拙(绌) 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74、向偶(隅)而泣 独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难过。隅,角落。
75、心无旁鹜(骛)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76、心心相映(印) 印,印证。“心心相印”原为佛教术语,本义为“以心印证佛法”。演化为成语,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辛辛(莘莘)学子 许多学生。莘莘,众多。
78、虚座(左)以待 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居右,宾客居左,因以左为尊。
79、炫(烜)赫一时 名声、气势在一个时期内很盛。烜,盛大。
Y
80、淹(湮)没无闻 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湮,埋没。
81、.淹淹(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奄奄,气息微弱。
82、掩(偃)旗息鼓 偃,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83、摇摇欲堕(坠) 形容极不稳固,就要掉下来或垮台。坠,掉下。
84、遗(贻)笑大方 遗、贻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时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遗”,表示一般留下用“贻”。“大方”,专家、方家。“贻笑大方”,让行家里手见笑。类似的成语还有:“贻害无穷”、“贻害后学”。
85、以(倚)老卖老 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86、饮鸠(鸩)止渴 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渊源(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88、越桌(俎)代庖 厨子没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悠(优)哉游哉 优,本义为“吃饱了”,引申为“有余、悠闲”。“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
90、忧(优)柔寡断 优,由“悠闲”引申为“犹豫”。
Z
91、再接再励(厉) 厉,通“砺”,即磨刀石,作动词用,表示“磨砺”。“再接再厉”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描写斗鸡情景的诗句:斗鸡在再次厮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厉]。“再接再厉”,比喻做事要不断努力,争取最好。
92、责无旁代(贷) 贷,借贷,要求贷方守信,不可推卸还贷的责任。“旁贷”,推卸给别人。
93、仗义直(执)言 执言,说公道话。
94、真知卓(灼)见 灼,本义为“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建立在真知基础上的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95、针贬(砭)时弊 砭,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在这句成语里作动词,当“指出”讲。
96、震(振)聋发聩 “振”和“发”同义,都是“唤起”的意思;“聋” 和“聩”也同义,都是“听不见声音”。“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精神麻木的人。
97、众口烁(铄)金 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铄,熔化。
98、纵横俾(捭)阖 以辞令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和争取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捭阖,开合。捭,分开。
99、走头(投)无路: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100、自出机抒(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1【一无是处】
解释: 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没有一点用处。
出处: 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2【十全十美】
解释: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3【完美无缺】
解释 完美:完整,完善。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
4【绰绰有余】
解释 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非常宽裕,富裕。 易错写成“绰绰有裕”.
出处 《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余。”
5【入不敷出】
解释 收入不够开支。 敷:够,足。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6【无忧无虑】
解释:没有丝毫忧愁和顾虑,形容心情安然自得。 无:没有。忧:担忧,忧愁。虑:顾虑,忧虑。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来,来,来,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7【无牵无挂】
解释 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北侠原是无牵无挂之人,不能推辞,同上茉花村去了。”
8【牵肠挂肚】
释义: 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9【高枕无忧】
解释: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或放松警惕,麻痹大意。
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10【枕戈待旦】
释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成语:枕戈待旦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11【醉生梦死】
释义: 生:活着。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处: 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12【花天酒地】
解释:形容荒淫腐化、吃喝嫖赌的生活。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到京之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
13【一丝不苟】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14【小心翼翼】
释义:翼翼:比喻 恭敬慎重的样子。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15【粗心大意】
解释:粗疏。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16【马马虎虎】
解释: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出处: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17【无理取闹】
解释: 原谓蛙声只是没来由地喧闹。毫无理由地吵闹。指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 唐·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18【息事宁人】
释义: 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
19【相安无事】
解释: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出处: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故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20【惊涛骇浪】
解释: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 唐《玉山常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21【轩然大波】
解释:轩然: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指不好的影响。
出处: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22【一箭双雕】
解释:雕:一种凶猛的大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新唐书·高骈传》:“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当中之。’一发贯二雕焉。”《续景德传灯录·慧海仪禅师》:“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后因以比喻一举两得。
23【一举两得】
解释:举:做事。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24【事半功倍】
解释: 功:功效。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5【得不偿失】
注释: 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26【全神贯注】
解释:贯注:集中。全神贯注: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27【目不转睛】
解释: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处: 晋·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着小官人,目不转睛,不觉两泪交流。”
28【专心致志】
解释: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聚精会神,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致:尽,极;志:意志。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9【心不在焉】
解释: 焉:代词,相当这里。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0【心神不定】
解释: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二回:“心神不定,谓之狐疑。”
31【表里不一】
释义: 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 《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32【名不副实】
释义: 副:相称,相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出处: 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33【不厌其烦】
解释: 厌:嫌;烦:麻烦。不嫌烦琐与麻烦。
出处: 宋·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34【措手不及】
解释 :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 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幺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平鬼传》第六回:“不如俺先杀向前去,给他一个措手不及,杀他一个片甲不归,方知俺的厉害。”
35【手足无措】
释义: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6【退避三舍】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37【如火如荼】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38【请君入瓮】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39【洛阳纸贵】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40【望梅止渴】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41【高山流水】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42【鸡呜狗盗】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
43【草木皆兵】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44【探骊得珠】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45【势如破竹】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46【按图索骥】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47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48【唇亡齿寒】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6密切,相互依存。
49【枕戈待旦】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50【后来居上】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51【掩耳盗铃】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52【闻鸡起舞】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53【抱薪救火】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54【邯郸学步】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55【指鹿为马】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56【百依百顺】
注释:一切顺从,对方怎么说就怎么做,
出处:《红楼梦》,造句: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凡女儿一举一动,她母亲皆百依百顺。
57【背信弃义】
注释:不守信用和道义,
出处:《北史。周本纪》,造句:背信弃义的人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
58【五花八门】
解释: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出处:《虞初新志·孙嘉淦<南游记>》:“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59【一成不变】
解释:成: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形容一点没有变化。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60【原封不动】
解释: 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
出 处: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是你的老婆,这等呵,我可也原封不动,送还你罢。”
比手画脚】说话的同时用手脚来比画。
【充饥画饼】也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谋画策】常指为人出主意。
【雕冰画脂】比喻白费工夫,劳而无功。
【对景挂画】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断齑画粥】形容贫苦力学。
【雕甍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雕龙画凤】刻绘龙凤。
【点纸画字】指在契约或供词上捺指模和签押。
【点指画字】指在合同文约或供词上按手印签字画押。
【东指西画】指指点点,吩咐指派。
【封疆画界】在边疆设置标志,或在国境线上布防以划分领土的界线。
【故步自画】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画策设谋】筹划办法,图谋计策。
【画地成牢】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
【画地成图】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
【画栋雕梁】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画地而趋】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比喻不知变通。
【画栋飞甍】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画荻教子】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画地刻木】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画栋朱帘】形容雍荣华贵的建筑物。
【画地自限】比喻自己束缚自己。
【彗泛画涂】用帚扫洒水之地,用刀划泥路。极言其易。
【画符念咒]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画鬼容易画人难】比喻凭空瞎说很容易,但是要想有真才实学却需下一番功夫才能获得。
【画阁朱楼】彩绘装饰的楼阁。形容精巧豪华的建筑。
【画虎不成】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画虎画皮难画骨】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画虎刻鹄】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画疆墨守】比喻树立门户或固守门户之见。
【画角描头】多指绘画或写作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画疆自守】在划定的管辖区域内自行驻守。
【画眉举案】比喻夫妻互敬互爱。
【画眉张敞】泛指对妻子多情的男子。
【画龙点晴】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画卵雕薪】在鸡蛋、薪木上雕画图形。是古代富豪生活穷奢极侈的一种表现。
【画龙刻鹄】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画里真真】比喻不切实际的空想或根本实现不了的幻想。
【画瓶盛粪】佛教用语,比喻人身是幻相,是诸多苦难的集合。
【画若鸿沟】比喻界限分明。
【彗汜画涂】比喻极容易做的事。
【画沙聚米】在沙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画水镂冰】比喻劳而无功。
【画蛇添足】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沙印泥】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画土分疆】指划分疆域而治。
【毁瓦画墁】比喻一种无益不害的行为。
【画瓦书符】泛指各种迷信活动。
【画野分疆】指划分疆域而治。
【画苑冠冕】在美术界占据第一流的地位。
【画意诗情】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画蚓涂鸦】形容书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谦词。
【画一之法】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画中有诗】指画里富有诗意。
【较如画一】指规章法令一致。
【讲若画一】协调,整齐划一。
【斠若画一】公平持正;整齐画一。
【较若画一】指明确一致。
【江山如画】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京兆画眉】用为夫妇或男女相爱的典实。
【刻画入微】形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刻画唐突】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
【刻画无盐】比喻以丑比美,引喻比拟得不恰当。
【口讲指画】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明白如画】像画一样清楚明白。
【描眉画眼】指妇女描画眉毛、眼睛,化妆打扮。
【眉目如画】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描神画鬼】描画鬼神,指凭臆想描写不存在的事物。
【描头画角】比喻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描写画角】比喻无中生有。
【眉眼如画】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拟规画圆】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历历如画】形容描述清楚、生动,犹如绘画一般。
【起模画样】形容装模作样。
【乔龙画虎】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琴棋书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9养。
【如锥画沙】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宋画吴冶】用以作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称。
【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诗中有画】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体规画圆】指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指东画西】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指方画圆】指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助画方略】协助规划作战的方针策略.
【指画口授】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照葫芦画瓢】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整齐画一】画一:一致。形容有秩序,不凌乱。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指天画地】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点头之交 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点金成铁 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点金乏术 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
点睛之笔 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点石成金 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点铁成金 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点头哈腰 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洪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画龙点睛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脚不点地 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脚尖都未着地。
乱点鸳鸯 鸳鸯:鸟名,常比喻夫妻。使夫妇互易错配。也比喻胡乱配合姻缘。
雷声大,雨点小 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凝脂点漆 形容人皮肤白,眼睛明亮。
齐烟九点 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蜻蜓点水 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青蝇点素 青蝇: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绢。苍蝇玷污素练。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煽风点火 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顽石点头 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心有灵犀一点通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胸无点墨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朱衣点头 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一星半点 形容极少。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点金无术 见“点金乏术”。
点金作铁 见“点金成铁”。
点石为金 同“点铁成金”。
点手莋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2率地指点、批评。
点水不漏 形容十分周到、严密,毫无差失漏洞。
点头会意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点头咂嘴 表示同意、赞赏。
点胸洗眼 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
点指莋脚 见“点手莋脚”。
点纸画字 指在契约或供词上捺指模和签押。
点指画字 指在合同文约或供词上按手印签字画押。
画龙点晴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龙门点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泥金万点 菊花名。
青蝇点璧 见“青蝇点素”。
青蝇点玉 喻白璧有微瑕。
扇风点火 谓进行鼓动或煽动。
铄金点玉 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文无加点 见“文不加点”。
星星点点 ①形容多而分散。②形容少许或细碎。
一班半点 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一斑半点 比喻极小部分。
一点半点 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以点带面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一点灵犀 ①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谓犀角上有纹,两头感应通灵,故以“一点灵犀”喻心心相印。②指聪敏。
一点一滴 形容微少零星。
蝇粪点玉 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坏人诬陷好人。
应名点卯 谓形式上查点人役。形容照例行事。
匀红点翠 谓涂脂画眉。
指手点脚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裁红点翠 〖解释〗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点手划脚 〖解释〗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点指划脚 〖解释〗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划脚”。
装点门面 〖解释〗装点:装饰;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
斑斑点点 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颜色杂乱或凹凸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