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中国从古至今有多少女名人-形容女子名节声誉的史载

中国从古至今有多少女名人-形容女子名节声誉的史载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于硕

TO:01
武则天
唐朝山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TO:02
孝庄文皇后
(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TO:03
吕雉
汉朝山东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史记·吕太后本纪》(项羽和吕后不是皇帝,但是司马迁仍将他们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

TO:04
冼夫人
南北朝时闻名的俚族女首领,是岭南地区冼氏的女儿,南朝梁武帝时,成为高凉郡太守冯宝的妻子。一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叛乱掠夺和贪暴,高瞻远瞩,有勇有谋,是一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和军事首领,她保持了岭南110余年的和平稳定,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地方经济发展,周恩来总理曾称她是“我国历史上巾帼英雄第一人。

TO:05
秦淮八艳
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即今中国科举博物馆),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妓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秦淮八艳。

TO:06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TO:07
邓绥
永元十四年(102年)阴后因为被告行巫蛊之事为皇帝所废。和帝因宠幸邓氏且认为她有德行,因此立她为皇后。邓绥从此正式参政。和帝死后她立出世仅3个月的幼子刘隆为殇帝,殇帝8个月大时夭折,她与兄长车骑将军邓骘以和帝长子平原王胜有个疾为由,立13岁的刘祜为安帝。由此她摄政达16年之久,重用外戚宦官,但控制他们不能乱法。邓绥虽极富政治才能,政绩非常,但作为女性执政,依然受到时人排斥。加之她重用宦官使其权力日盛,于后世影响颇深。

TO:08
慈溪太后
清叶赫那拉氏,满洲人。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咸丰六年生皇长子载淳(即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崩逝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后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同治帝即位后,首度垂帘听政。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之最。

TO:09
解忧公主
汉朝江苏人,细细君之后第2位和亲公主。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乌孙昆莫。 她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曾嫁予三任丈夫,皆为乌孙王。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努力,被誉为中国历史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

TO:10
王昭君
名嫱,字昭君,湖北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期宫女,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TO:11
文成公主
唐朝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第二位王后。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文成公主对吐蕃贡献良多。

TO:12
黄道婆
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TO:13
蔡文姬
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后汉书.列女传>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适河东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今传蔡琰诗三首.无言,骚体<悲愤诗>各一首,载<后汉书.列女传>.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定五言为蔡琰所作,其他尚无定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

TO:14
长孙皇后
一代贤后。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崩。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

TO:15
独孤皇后
隋文帝杨坚之妻,生活俭朴,公私分明,有才华,有修养智慧型女人,铁腕严治后宫之事,被后世广为传颂,独孤皇后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妻管严”。虽然有人评说她的制度和手段太过于严厉,有伤他人感情,简直是一个冷血女人。然而,处于她那种位子,她苦不使出些手段,哪能治理出一个秩序谨严的后宫,从而让文帝专心致力于朝政呢!

TO:16
班昭
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TO:17
冯夫人
西汉江苏人,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西域,是我国最早的女使节。汉武帝时,汉朝为了结成对抗匈奴的联盟,与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联姻。解忧公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嫁给了乌孙的国王。冯嫽作为解忧公主的随行侍者,嫁给了乌孙位高权重的右大将。冯嫽通晓古今,胆识过人,才干出众,在西域诸国享有一定的声望,被当地人尊称为“冯夫人”冯嫽作为一个女子,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异邦,这种情况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为了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团结,可以说贡献了毕生精力,在民族团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TO:18
阴丽华
南阳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管仲的后裔。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载,刘秀是个平民的时候,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氏为妻。东汉王朝建立,郭氏成为皇后,阴丽华则为贵人。建武十七年,皇后郭氏被废,贵人阴丽华受封为皇后。阴丽华在位二十四年,死后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后汉书·皇后纪》记载:阴后在位之时,端庄贤淑,不喜言笑,有母仪之美!

TO:19
马皇后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汉族。她,是仁慈、善良、俭朴、爱民的一代贤后;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时进行劝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后宫嫔妃,不为娘家谋私利开创了明朝后宫和外戚不干政的风气。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皇后和他患难与共。 《明史》赞扬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TO:20
杨玉环
杨玉环,字太真。其故里有多种说法。主要有四种:四川说、山西说、河南说、广西容县说。关于杨玉环的故里之争,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人文地理著作《中国美女地理》中,对杨玉环故里有详细考证。天宝四载,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7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TO:21
卫子夫
西汉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是她的弟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她的外甥,卫子夫建元二年入宫,第二年怀孕后被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卫子夫生下刘彻长子刘据,被立为皇后。在她被立为皇后的第38年,即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之祸中,卫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害,不能自明,自杀。十八年后汉宣帝刘询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TO:22
萧皇后
隋朝江苏常州人,萧后生于二月。杨坚立隋后,选其为爱子晋王杨广妃。萧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深得文帝夫妇欢心、杨广宠爱,并为夫夺嫡立下汗马功劳。炀帝遇害后,萧后带着幼孙、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宇文化及、窦建德,后义成公主迎其至东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处定襄。唐贞观二十一年去世,以皇后礼与炀帝合葬扬州,谥曰愍。

TO:23
花木兰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TO:24
穆桂英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穆桂英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TO:25
樊梨花
樊梨花,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1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籍贯不详,以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TO:26
梁红玉
宋朝抗金女英雄,韩世忠之妾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

TO:27
西施
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西施也与南威并称“威施”,均是美女的代称。

TO:28
貂蝉
貂蝉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美女,三国山西人,据说为中国历史最早的女间谍,曾登场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与西施、杨玉环、王昭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TO:29
李太后
明神宗朱翊钧生母。出身卑微,幼年时入裕王府为婢,因美貌聪慧而为裕王朱载垕看中,纳为侧妃,生二子一女,长子即神宗朱翊钧。嘉靖帝去世时因只有朱载垕一个儿子,遂由其即位为隆庆帝。朱翊钧即位后上生母尊号“仁圣皇太后”,上穆宗皇后为“慈圣皇太后”。

TO:30
太平公主
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则天。下嫁薛绍,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后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她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之尊,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TO:31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

TO:32
陈硕贞
又名陈硕真,唐朝睦州青溪县人(今浙江淳安境内),唐高宗初年,清溪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朝廷不但不开仓赈粮,还照样征收各种赋税,导致民不聊生,卖儿鬻女,流离失舍,饿殍载道。陈硕贞为救助乡亲,不顾自己安危,偷偷打开东家粮仓救济灾民,结果被东家发现,捆绑起来,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公元653年十月,陈硕贞正式宣布起义,与官府进行对抗。她仿照唐朝官制建立了政权,任命章叔胤为仆射,总管各项事宜,自称“文佳皇帝”。

TO:33
班婕妤
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楼烦(今山西朔县宁武附近)人,是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TO:34
羊献容
朝时泰山南城人,祖父羊瑾,父羊玄之。她不但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八王之乱中,羊献容这个皇后被5废5立。羊献容命途之大起大落,起落无常,真正是政治风云的晴雨表。这在中国封建史是个典型。

TO:35
卓文君
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卓文君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TO:36
李师师
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伎,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宋江有染,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李师师早年艳满京城,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而宋徽宗被掳,北宋亡后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

TO:37
张玉娘
宋末文学家。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生于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仅活到27岁。自幼喜好文墨,尤其擅长诗词,当时人曾经将她比作东汉曹大家(班昭)。

TO:38
朱淑真
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TO:39  庄姜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庄姜可谓诗经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
top 40 宋庆玲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27年11月1日,宋庆龄等成立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1940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据传统习惯,宋庆龄女士亦被尊称为“国母”。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岁。 
top 41 邓颖超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周恩来夫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top 42.董明珠

董明珠, 1954年8月出生于江苏南京、企业家、先后毕业于安徽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2008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研究生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
1990年进入格力做业务经理。 1994年开始相继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并在2012年5月,被任命为格力集团董事长。连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民建中央常委、广东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珠海市红十字会荣誉会长等职务 。2004年3月,当选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评选的2003-2004年度“中国十大女性经济人物”。2004年6月被评为“受MBA尊敬的十大创新企业家”和2004年11月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营销人物” 。 2012年,董明珠成为荣获亚洲质量网组织“石川馨—狩野奖”的第一位女性。2014年9月17日,董明珠被联合国正式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宣传大使 ”。 2016年10月18日,董明珠不再任职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继续担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2017年2月6日,福布斯发布2017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董明珠列首位。
古代中国,妇女和女孩的畸形脚是一种最吸引人的风俗。那时,最小的足被看作为美女的典型。这是一种用布包缠过的“缠足”,它在中国民间曾广为流行,这种“缠足”,曾被称为“三寸金莲”。后来三寸金莲也泛指缠足鞋。
  “三寸金莲”是中国独有一种缠足鞋饰。研究中国的“三寸金莲”主要就是研究它的起源、发展、制作、礼仪和习俗。下面将从起源,分类(包括发展和制作)和礼仪习俗三个方面对“三寸金莲”进行论述。
  “三寸金莲”的起源
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三寸金莲的”起源有以下五种说法:
孔子时代(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就视小足为美女的标准之一,相传秦朝(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秦始皇选美女时,女子小足也被列为美女标准之一。当然,那时的小足一般当为天然纤足,并无缠过。但由此,小足在中国男子的心目中成为评价女子的条件之一。(二千多年来,甚至在今天,仍有女子足长得娇小为美的思想观念。)此其一。
  据《南史.齐东昏候记》中记载,南齐东昏候(公元498年-500年在位)命宫女用金箔剪成莲花贴在地上,然后令潘妃在上边走,一步一姿,千娇百媚,走过的路上就像开出了许多金莲,这就是所谓“步步生莲花”了。后来,妇女便称女子纤足为“金莲”。继而,“金莲”又被引伸为妇女缠足鞋。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当时已把“金莲”与女子之足联系在一起,但由于“步步生莲花”这一现象的反复出现,就可能使宫廷中的妇女在语言中将“纤足”与“金莲”之间的距离缩短。而在花卉中也确有金莲这一花名,它同时也被称为“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因此,女子纤足也被充满诗意地称作“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此其二。
  隋朝炀帝(公元604-617年在位)中一个荒淫的皇帝,有一次,他想乘船游“运河”,但不用船夫,却要选一百名美女在“运河”两岸为他拉纤。有一位住在“运河”边上的铁匠的女儿吴月娘被选上了。为了表示反抗,吴月娘让父亲为她打了一把三寸长、一寸宽的莲花瓣刀,十分小巧、别致和锋利。她用一要小布条,把短刀紧紧裹在脚底下,同时把脚也尽量裹小,又按裹小的脚做了一双鞋。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会印出一朵莲花,十分漂亮,隋炀帝见了非常喜欢,又见吴月娘长得漂亮,便召她近身,想看看她的缠足。吴月娘等皇帝身边的侍臣离开后,便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花”刀向隋炀帝刺去,帝一闪,手臂受伤。帝随即拔剑朝吴月娘砍去,吴月娘自知事已败露,便投河自尽了。隋炀帝回宫后下了一道圣旨:“女子再美,裹足者不选。”但从此之后,民间女子为了怀念吴月娘,都纷纷裹起足来。这一说法在中国运河一带的民间广为流传,如同中国吃月饼纪念明代戚继光(公元1582-1587年),吃粽子纪念战国屈原(公元前339-公元前278年)一样,都是一种有可能的民间传统习俗。如果这一传说存在的话,则用布裹足的现象已为人们在当时所了解。
  以上传说是根据民间老人口述整理的,并且已被编入《中国风俗语》一书中。此其三。
  唐统一全国以后,国力鼎盛,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人的思想开朗,追求创新,服饰融合了外域特点,产生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唐服,唐服讲究灵便与实用,减少禁律,属于中国的服饰开放时期。这一时期,妇女形成了着靴的风气。但从开元到天宝年间,唐玄宗(公元712-756年在位)逐渐怠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744年(天宝3年)玄宗纳其子寿王妃杨太真为贵妃,宠爱无比,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752年(天宝11年)又起用贵妃兄杨国忠为宰相,彻底改变了太宗朝“任人唯贤”的政策,帝王宫廷,达官贵人的骄侈淫佚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整个国家的风气走向畸型。此后,朝野女子从着靴穿裤又逐渐回复到秦汉的宽袖大袍,而杨贵妃则成为着尖头绣鞋的先导。这不能不认为是一个历史的倒退,这是以着靴为标志妇女解放走向以缠小足为标志的妇女悲剧的一个划时代的倒退。文献记载杨贵妃生前和死时均穿缠足弓形底鞋。伊世珍在《嫏 记》一文中写道:“杨贵妃在马嵬坡被唐明皇赐死时,有个女子拾得她一双雀头鞋,薄檀木底,鞋长仅3.5寸,”徐用理在《杨妃妙舞图咏》一诗中也写道:“凌波步小弓三寸。”唐代诗人杜牧(公元803-852年)的诗中也有“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荀裹轻云。唐尺一尺折合苏尺八寸,苏尺又比营造尺大一寸,一尺减四寸只有六寸,折合苏 尺四寸八分,又折合今营造尺四寸三分。”因此,唐朝(公元前618-907年)也必定缠足。又《唐书》曰:“今靸鞋为不缠足者所穿,缠足者以丝为鞋。” 也当为一证。这一记载同时也表明,唐代的缠足鞋是以丝为面料的。此外,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1号、2号女俑均穿尖头鞋。故白居易诗有“小头鞋履窄衣裳”之句此其四。
  在中国,史学界一般公认“三寸金莲”起源于五代南唐(公元937-975年)。履为礼服之足饰,据《逸雅》记载:“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在唐以前各代仕女多穿用履前饰,有云头、如意等高头纹饰,自五代李后主令窅娘裹足作舞,仕女兴起裹足之风,改穿起尖头绣鞋。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后主喜爱音乐和美色。他令宫女窅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跳舞,飘飘然若仙子凌波。缠足因此而得名为“金莲”。此后,宫内外女子皆仿效起来。并以缠足为美,为贵,为娇,为雅。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认为,中国妇女缠足便从五代开始了。此其五。
  以上五种“三寸金莲”的起源说的最大分岐是起源时间。但它们最大的相同之处是起源环境,都源于宫廷。这也是当时最高统治阶层奢侈的象征。“三寸金莲”的起源时间,民间把缠足视为稀罕的事。但是,随着时代的更迁,“三寸金莲”必定会从皇宫里流传开去。前三种起源说的依据是不充足的,但作为传说,也有存在的可能,但不能看作缠足的起源时间,至多只能认为是缠足起源的“准备”阶段。后二种起源说比较可信,但时间跨度(或称时间误差)竟有100年以上。如果缠足的起源推前到唐朝晚期,这一提法似乎更符合文献记载。而五代十国实际上也就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
  其次,以上五种缠足起源说以其相互印证又共同告诉我们,缠足开始时并非三寸,它大致经历过四个阶面:第一阶段是将已定形的成年女子的脚用布裹小一点。第二阶段是起源期的缠足,那时为五寸或四寸。第三阶段是缠足的兴盛时期宋朝(公元960-1279年)至清朝(公元1644-1911年),那时缠足仅为三寸,甚至二寸六分,或二寸四分。第四阶段是清时1911年灭亡后,缠足又从三寸逐渐变为四寸或五寸或更大。
  关于“金莲”得名也可归纳为以下因素:
  由于步步生(金箔)莲花的传说而得名。
  由于宫女在金莲台上跳舞而得名。
  由于缠足形似莲花,而中国又常有因物贵而在其前面加上“金”字的习俗,如“金口”“金晴”“金言”等。因此,缠足完全有可能因其纤细娇美而获“金莲”之雅号。
  另一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即古时后妃都喜在绣鞋上饰珠饰金。即有三寸绣鞋,当然也会有三寸绣金或饰金鞋。再说,莲花中又以金莲为最贵,《辽史》一书中就写道:“……道宗每岁赏金莲……”。如此,以金莲形容女子纤足也许是最恰当的。
  由唐朝晚期(一说为五代)起源的妇女缠足,如前所述,到了宋代风气大盛,并在文献史料中屡有出现。山西省太原晋祠建立于宋代,所塑的女像具有宋代妇女典型的服式特点,女像足著小鞋履。宋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有“莲步半折小弓弓”之句,形容脚步很小。“折”为拇指和食指伸开时的间距。“半折”指这一 间距的一半。一般来说,“折”为五寸至六寸,那么半折当为二点五寸。“小弓弓”指缠足后的弓形脚底(也指鞋底)。而《枫窗小犊》一文中也有“衣靴弓履”之句。弓履者,缠足者所着弓形底鞋。宋朝的“三寸金莲”以锦缎作鞋面,上绣各种图案,并按材料、制法和装色分别定名为“绣鞋”、“锦鞋”、“缎鞋”、“凤鞋”、“金镂鞋”。宋代以后诗文中的“金莲”一词即指这类鞋。宋代妇女绣鞋的另一特点为鞋色。其与秦汉、隋唐崇尚红、紫、蓝、绿等浓艳色彩不同,讲究一种浅、淡、柔和的间色,如鹅黄、粉红、浅、淡青、素白等。这一鞋色一直影响到元、明、清。但是,在宋初鞋色仍受唐代影响,以大红为主。宋代也有不缠足女子,他们一般穿着圆头、平头和翘头鞋饰。
  元朝(公元1271-1368年)由于受蒙古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朝野普遍着靴。尤以元代仕女蒙服为甚,蒙服一般为身穿袍袄,足著软靴。但对民间汉族女子的影响并不大。元代仕女汉服仍承继宋制,一般下穿百褶裙,裙长及足,脚穿尖头绣鞋。元朝王实甫写的《西厢记》中的第三本第三折中就有“金莲蹴损牡丹芽”之句。这句诗是元朝民间汉族女子鞋饰的一个缩影。即汉族女子依然着“三寸金莲”。元朝的实际统治者为蒙古族。当然,蒙族女子着靴对元朝民间“三寸金莲”的发展势头或多或少是会有冲击的。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后,“三寸金莲”似乎又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明代裹足极盛,甚至成为品美之饰。《孟蜀宫妓图》所画明代仕女着常服时即足著尖头小履。此外,据史载明代后妃仕女着礼服,便服时也着尖头绣花小鞋。明代命妇服式中之鞋履当也为尖头小履,且绣饰花纹。仅《西游记》一书就有过若干处这样的描写:“凤嘴弓嘴三寸”“缃裙斜拽露金莲。”这些句子的弓形和金莲即指“三寸金莲”。小说源于民间,“三寸金莲”一词在书中如此频繁地出现,正是社会风貌在作者头脑中的不断反映。此外,明代唐寅所画五代故事中的《四美人图》不仅有了五代饰的影子,而且妇女均着弓形底鞋,这是今天所能见到的不多的弓形鞋图像之一。
  顺治皇帝1644年10月迁者北京,清朝正式建立。(清朝的实际统治者为满族人)满族人入关后,曾明令禁缠足,更禁满人缠足。但汉族女子照缠不误,连满人也偷偷学着缠,而且越缠越小。从中国目前收藏的传世实物“三寸金莲”来看,最小的鞋长仅9厘米,还不到二寸八分。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陔馀丛考》载:康熙初,曾诏禁裹脚,康熙七年又罢此禁,太平天国也曾禁止缠足。汉族男子的鞋饰随满族习俗有较大普通化,而汉族女子由于很少出门,即便出门也是坐轿,这就给“三寸金莲”创造了一个悄悄发展的机会。因为,皇帝禁令也无法禁到他们头上。康熙七年后甚至可以说,清朝的“三寸金莲”反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代仕女汉装的特点为:身穿大襟长褂,下穿大口绣花裤,裤口一般饰有花边,足著尖头绣花鞋。清代《海上百艳图》之“更唱迭和图”和《吴友如画宝》之“愿花常好”所画清代仕女均着大口绣花裤和尖足绣鞋。清末民国初,妇女有将裤口用布条缚住者,但为了在褂下仍能露出大口绣花裤,竟别出心裁地另将长约27-30厘米的绣花裤管缝在“金莲”鞋帮上,形似“金莲”靴,真可谓是独具匠心了。
  清代绣鞋的纹饰也颇有讲究,绣牡丹意为富贵荣华,以年轻女子为多。绣蝙蝠捧“寿”意为多福多寿,以老年妇女为多。此外,包括绣鞋在内的服饰中还有一种纹饰――季花。据清代德龄所著《御香缥缈录》中之“御衣库”记有“照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分别,规定各式不同的衣服,每一季节又用一种花来代表,在冬季里用的是黄色的腊梅花,在春季里用的牡丹花,在夏季里用的是荷花,在秋季里用的是菊花。”这种代表四季的典型的花称为“季花”。它也曾经是著名的上海“小花园鞋店”的特色产品。清代前后流传下来的“三寸金莲”实物(包括流传到国外的)至少还有千双以上。
  与服饰制度一样,清朝的鞋饰制度也十分严格。一般女子不可在包括“三寸金莲”在内的鞋饰上用金绣和珍珠,不可饰龙凤,不可穿用黄色及绿色“三寸金莲”。至多只可穿杏黄色(即一种泛红的黄色)“三寸金莲”。贵族女子许穿金黄色(即深黄色)“三寸金莲”。违者照律治罪。为了漂亮,平民女子也只能在“三寸金莲”上装饰绒球、铜铃、蝴蝶以及刺绣各式花鸟图案。不然,就在式样上讲究精工细作。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缠足之风才逐渐废止。但仅仅也是“逐渐废止”。“逐渐”一词包含以下方面:一指穿“三寸金莲”的地区逐渐缩小,城市废止较快,农村较慢。沿海城市较快,内地城市较慢。二指年幼及年轻女子中穿“三寸金莲”逐渐减少和废止。三指“三寸金莲”的尺寸逐渐变化。以后更多的缠足不是三寸,而是四寸或五寸。且缠足鞋均为平底无跟。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后的“三寸金莲”则是辛亥革命前的遗迹了。此时,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缠足之风仍很兴盛。这与文化的不开化,经济的不发达和外来影响甚微有直接关系。特别是甘肃省境内的东乡族以“放足”、“解放足”著称。这类足比“三寸金莲”大一点,但仍为尖足缠足。其尖足鞋饰也比古时“三寸金莲”有了进化。后帮腰有鞋带跟,鞋底特厚,夏以夹布为之,冬以棉花为之。大底下另加一至二层牛皮。清末民国初,每逢喜庆之日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3,东乡族妇女喜穿高跟尖足绣花鞋,还非常喜欢在尖足鞋上绣花,绣法是最早流传的“达子花”。以后由于与汉族刺绣方法交融,多采用平花和散花。
中  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妇女都是纺织和刺绣能手,老年妇女至今仍爱穿十分精美的翘头满帮绣花尖足鞋,约四寸余大。过去,布依族年轻女子常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绣花尖足鞋作为一种最珍贵的礼物或最美好的象征。此外,浙江省宁波市、江苏省盐城县和广东省东莞县的“三寸金莲”最小,鞋长不超过8厘米(二寸四分)。
  时至一九八六年夏,当我赴中国西北,西南实地考察时,还见四处有脚穿绣花尖足小鞋的老年妇女,且人数还不少。今天,在中国北方和江南一带农村,甚至城市里,也仍然常见缠足的老年妇女。因此,河北省、山东省和上海市的一些特色鞋店里,还在销售缠足小鞋,而且统一采用小木楦制作。数年前,13厘米鞋(约4寸不到)仍有生产。近年,最小的鞋民为15厘米(约四点五寸)。总的来看,目前大城市七十岁以上老人中,仍有1%左右的小足,长江以北则高于1%,农村至少为5%以上,西南、西北的一些农村达10%左右,预计十五至二十年后,中国缠足现象将彻底绝迹。
  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过去的历史也在不断地被重新认识,到那时,或许我们能挖掘出更多的史料来证实“三寸金莲”起源的唯一确切的年代。

万世流芳 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头责秦子羽云。”刘孝标注引张敏《头责子羽文》:“子欲为名高也,则当如许由、子威、卞随、务光,洗耳逃禄,千载流芳。”

豹死留皮 豹子死了,皮留在世间。比喻将好名声留传于后世。
出处:《新五代史·王彦章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流芳百世 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出处:《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并以圣明,流芳上世。”《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e68a847a64362足复遗臭万载耶!”
名垂后世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出处:《三国志·魏书·臧洪传》:“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名垂千古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名垂竹帛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青史传名 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青史流芳 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元·沈僖《一枝花·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套曲:“看古来孝诸贤俊,到如今青史流芳世不湮。”
青史留芳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青史留名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万古流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头责秦子羽云。”刘孝标注引张敏《头责子羽文》:“子欲为名高也,则当如许由、子威、卞随、务光,洗耳逃禄,千载流芳。”
万古留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将名标青史,万古留芳。”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笑傲江湖里青城派武功怎么样啊? 王元霸为什么不去给女儿报仇 《笑傲江湖》中,福威镖局被灭门,为何金刀王家无动于衷,从未提... 《笑傲江湖》中所有未出场人物 无所不能是什么意思,&quot;无所不能&quot;的汉语 无所不能中的能是什么意思? 无所不能是什么意思? 无所不能的能是什么意思 求老师解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文言文翻译 求古文翻译 在线等 郦食其传原文及翻译 缠绵悱恻是什么意思? 缠绵悱恻什么意思 耳鬓厮磨,缠绵悱恻是什么意思 缠绵悱恻是什么意思 求描写古代女子首饰配饰的名称,及分配 求有关描写古代女子服饰及首饰的词句 超自然事件之坠龙事件中的黑衣女子叫什么名字 中国从古至今有多少女名人 天下无双什么意思? 天下无双什么意思 天下无双是什么意思? 天下无双是什么意思??? 带新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新字成语大全 带新字的成语有哪些 道教神仙名字 中国各路神仙的名字? 取个神秘的道家仙名 是游戏名 中国神仙50名实力排名 青龙低白虎高怎样来化解 白虎压过青龙怎么化解 如何化解白虎高于青龙位 白虎高过青龙怎么化解 《水调歌头》全文是什么意思? 水调歌头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水调歌头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苏轼《水调歌头》全文意思是什么? 带上下的有哪些成语 带上下的成语 成语中含有上下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上下的成语有哪些 道教有哪些度亡经 超度亡灵的经文道德经 在哪里能下载到,在手机上可以播放的,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度人经诵读方法 凉能组什么词语 凉可以组什么词? 凉可以组什么词 凉水的凉还能组什么词 聚精会神什么意思? “聚精会神”是什么意思? 聚精会神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