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生意人是怎样炼成的?-生意是怎样炼成的

生意人是怎样炼成的?-生意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南海玲姐了解一下!


真正强大的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商业分析能力是这个社会最稀缺,最难获得的能力之一。光靠读书,看帖子很难炼成,反而容易被误导。
一个完全没创业过的人,读书的吸收效率是很低的。特别在畅销书横行的时代,“饥饿营销”、“网红经济”、“病毒传播”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商业新手很容易被绕晕掉。
一些畅销书作家为了卖书和卖个人品牌,夸大了他观点的能量。 我所看到的是,很多大学生和职场新人被理论误导,做出了错误的职业选择,心里想追求的是财务自由,却不知不觉活成了劳碌命,耽误了自己的青春。我在下面会举具体例子说明。
你“非常想知道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书籍”,那么我就先给你书单:
>>>>
1
“今天看到一些人,能从一个产品的外包装,分析出这个设计背后所涉及的供应链;”
产品的外包装是一项很成熟的工艺,外包装常见的材质无非是牛皮纸、PET//PE、NY/PE等,找几家外包装定制厂家老板聊一聊就知道了,你可以读一读 《一只iPhone的全球旅行》 ,详细讲了手机从设计、零部件制造、组装、运输、销售、走私、再销售的过程。
2
“从一个货架的摆放设计,从利润率、消费率、人流量的角度分析出这样做的原因;”
人类开超市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的,老外在货架摆放上做了大量研究,帕科昂德希尔写过一本书叫 《顾客为什么买》 ,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购物中心、杂货店跟踪观察购物者,分析购买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博弈关系,花费20年时间研究卖场环境如何布置。宝洁也盖了实验室型的超市来研究顾客的购买行为,这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学科。
3
“从一款彩虹糖果上,分析为什么只设计有5种味道,为什么偏偏选这5种;”
其实很简单,如果这位商业人士曾经卖过18种口味的彩虹糖,监测过各款口味的销售数据,并且做过深入的消费者调研,他会很清晰地知道顾客喜欢什么口味。成熟的营销人不轻信预测,他们通过调研和测试做决策。你可以读一读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脑白金不是第一天就砸全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0国广告的,而是在江苏几个小城市验证成功后逐步推广的。
读了这些书,就真的掌握了商业分析能力吗?不能。只能增加在饭桌上的谈资罢了。
真正强大的商业分析能力是这样的:广西某民营医院老板老K原来钱赚的挺舒坦,突然开了一家竞争对手医院,请了三线明星代言,投放了大量户外广告,医院装修得富丽堂皇,服务人员服装、服务像空姐。这家医院一开,老k的业绩掉了20%。他潜伏到对手医院做探子,观察地点、面积评估租金成本,观察医务人员、服务人员人数、职位配置算出工资成本,调查对手投的广告算出推广成本,经过一系列调研算出对手的保本价格是一个项目6800元。对方现在的定价是7800元,于是他把价格降到6600元,这个价格他有利润,对方会亏,因为他判断对方在“环境,人员配置上过高”,广西有很大一部分“追求性价比”的顾客。他专门针对对手改了广告内容,推广话术,调整了广告媒体,6600活动一推出,果然业绩开始止损回升。
我认为这才叫商业分析能力,盈利亏损、生死存亡就在一个或几个决策之间。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不是什么“让人着迷”的品质,哪有功夫去想迷人不迷人,这是惊涛骇浪中自救上岸的能力。
每个人都可以在朋友圈谈论商业。转发马云“新零售”的讲话,做个总结,转发薛之谦的H5,预测新媒体内容营销趋势,在企业当个经理,高管,和一些一线品牌合作,感觉自己很专业,很懂商业。但是,如果脱离公司体系,你试试看,你能卖得动什么?你对商业真的懂吗?
衡量商业分析能力的标准,不是比赛谁能妙语连珠,连续抛出新颖有趣的观点。而是比谁生意做得好,企业赚钱多,能持续地健康赚钱。
如果你同意这个标准。我想告诉你,锻炼这个能力最好的方法不是看书看帖子――
非得你自己去做一回生意不可。
生意不用大,倒卖些家乡的特产,什么海鲜,蜜汁鸡翅,还可以做微信公众号代运营,或者自己做一个自媒体大号,根据你的才能和优势来定。
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要花钱,花钱进货,花一些钱投放广告,雇几个兼职员工,正儿八经地做一回生意,可能会亏个几百、几千元钱,但是你会对商业有全新的认识。
评论马云,评论王健林谁不会?等你要把自己银行卡上的钱掏出来投资,一切都变了,那是你的血汗钱,你一分钱都不想亏。你开始认真和紧张起来,有一种压迫感逼你去 思考商业的本质 。光是准备做生意的思考过程,就能让你商业思维提高几个档次。
不信,我来陪你走一遍。
首先你要选产品
你一定希望产品很好卖,那么 首要原则是顺应趋势,不要和他作对。
消费升级就是很明显的趋势。中产阶级的队伍在壮大,信息面在拓宽,健康有品质的产品越卖越好,廉价有害的产品份额在萎缩。
同样卖5元钱的饮料,豆浆好还是奶茶好?
肯定是卖豆浆。5元钱决定了只能用奶精勾兑奶茶,越来越多人不喜欢这种有害健康的物质。你去看看娃哈哈、康师傅这几年的财报,惨不忍睹。
老龄化也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生育率的下降,再来看一组体现变化的数据: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82年为4.9%,1990年为5.6%,2000年为7.1%,2010年为8.9%,2014年为10.1%,中国的老龄化正呈加速度上升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你能根据这些公开信息分析出什么商机么?
事实是,当北上广深的互联网公司在激烈抢夺中青年市场时,南方某省的精明商人常年享受老年人市场的红利。搞一个药厂,配一些中草药做成口服液,喝了对身体没坏处。到三四线城市的小电台包一档谈话栏目,把口服液好好夸一夸,调整睡眠啦,缓解酸痛啦,补气补血啦,老人感觉电台具有权威性,功效又很吸引人,一盒卖100多百元也不贵,买5盒还送2盒。就这样的营销方式,已经成功复制了20多个城市,每个月做几千万营业额。
选产品的第二个标准是能复制粘贴。
假设你是一个资深的平面设计师,画的一手好图,P的一手好S。
你会开一家广告公司?还是做个漫画家?
如果你开一家广告公司,你就会发现,这门生意是做一单,只能收到一单的钱。想收5单的钱,就要再付出5单的力。客户要改,你就得奉陪到底。没客户的时候,你还有去找客户,谈客户,还不一定谈的成。虽然一个活儿的单价高,但是每天都要干活,不知不觉活成了劳碌命。致命之处在于,你的产品无法复制粘贴。
如果你去做个漫画家,前期一定很辛苦,只能在微博、朋友圈里积累粉丝,但是一旦粉丝群聚集起来,回报是巨大的。你的一本漫画可以卖书,卖APP下载,一本卖N份,你的粉丝越积累越多,你的作品也越卖越多,你完全可以不干活赚到钱。这门生意可以复制粘贴。
同样的,一个五星级大厨听起来很牛,但是天天要干活也挣不到几个钱。章鱼烧,奶茶,外带寿司这些大厨瞧不上的菜品,反而是能赚大钱的。因为可以做成样板品牌,卖品牌设计、装修模板、厨具赚加盟费,还可以卖食品原材料挣流水钱。每年都有大量存了点钱,厌倦了上班,想要创业过“自由生活”的人,他们是买单者。百度下“连锁加盟”,一长排推广结果印证着这块市场有多大。成功的商人只需要把模板批量卖出,赚到一份份加盟费就行了――不需要炒任何一盘菜。
做生意的第二步是定价
价格是非常敏感,非常关键的数字。它决定了顾客的购买成本,也决定了你的利润。
谈到定价,很多人津津乐道《怪诞心理学》里的价格把戏。
“比如电视机推销员山姆,他在对供展示的电视机进行分组时,和我们玩的也是同一类的把戏:
36英寸 松下牌 690美元
42英寸 东芝牌 850美元
50英寸 飞利浦牌 1480美元”
作者认为,当他故意设置了一高一低的价格后,大部分顾客就会买看起来便宜的中间档――850美元。
而当你真正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你就发现他这个理论的适用范围是很窄的。你卖850美元,顾客马上就上网查,“42英寸东芝牌多少钱?”如果网上其他家卖820元,顾客想都不想就走了。还有可能是,顾客有个朋友在国美或苏宁上班,或对电视机有过深度调研购买经验,他会建议“别傻了,国产42英寸才680元,质量差不多的!”于是顾客也不会中你850的圈套。
当你做生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怪诞心理学有用,但是没有那么大魔力,除非顾客没有其他地方可比价,只能在你家买。
真正管用的理论来自看起来就很枯燥的大部头――《营销管理》。
“需求决定了企业的产品价格的上限,成本是其下限。”
“不同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弹性越高,则降价1%带来的销量越大。如果富有弹性,销售者就考虑降价,因为较低的价格能产生更高的总收入。”
“一项全面回顾40年来价格弹性的学术研究发现,所有市场、产品和时间段的平均价格弹性为2.62。”
“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弹性比其他产品高,处于引入期和成长期的产品价格弹性比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高。”
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定价就是按菲利普科特勒的这句话――
“首先应当考虑最接近的竞争者的价格。如果企业的产品有竞争者所没有的特色,那么就应该评估其对消费者的价值,加到竞争者的价格上。”
说白了,和我同层级的竞争对手比,我的产品有优势,我就可以略贵,反之,我要略便宜。如果不这么干,无论你玩什么价格把戏,都会有消费者来教育你“你们怎么这么贵,某某家才XX元!”,销量下跌的数据也会告诉你。这个规律适用于大部分竞争激烈的市场。
第三步是推广
一谈到推广,很多人就会谈杜蕾斯,谈薛之谦H5,谈500强品牌户外、视频、音频媒体的全面覆盖联动传播,网红KOL扩大声势。
很多营销人也会把这些建议写到方案里,反正推广费不是自己出。
但是一旦自己要掏钱搞推广,你发现游戏不一样了。那些500强互联网公司丢个几百万不眨眼,而你,一分钱广告费都不愿意浪费,最好投一些免费渠道,如果花钱,投一元钱最好能挣回5元。
公司小的时候,压根不用去想什么病毒营销,10万+爆文,不现实,找准一个强力卖点,选一个精准渠道去投放才是靠谱的。
正如我朋友倒卖周华健门票。周天王隐退多年,影响力大不如前,门票滞销。我朋友很容易就搞到了3折的进价。他就在想:投什么渠道最可能把票卖掉?
会听周华健的歌的人群,一定不年轻,至少是70后,80后,甚至60后,而且要有一定经济实力,于是他选定2个渠道:高端楼盘的业主群和形象稳重的高端车车友会群,给群主一些红包做代价,搞个群福利活动,最终卖了100多张票,包括10张顶级VIP。另一个做定制T恤生意的朋友,天天混明星粉丝群,关心粉丝的日常生活,吹捧一下他们的爱豆,也能搞到定制偶像T恤的订单。 在企业小的阶段,推广渠道的精准度是最重要的。
企业稍微大了,也千万别学4A公司那套“360度整合传播”,搞什么媒体全覆盖联动,听起来不明觉厉,实际上烧钱死得快。很多企业发展初期就是靠单点突破,倾全力去吃透,报纸也好,电台也好,微博也好,公众号也好,单点做透,把ROI做到最高,到生存无忧了,才考虑投其他媒体去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这个顺序一旦做反了就很可能导致崩盘。
你看,做一个小生意,光是想想就有很多门道,这还不包括做大后的供应链优化,品牌资产管理,客服管理等等。而且你会发现什么叫一环扣一环。比如推广,你广告卖点不强卖不动货,你煽动吹牛过度,把顾客期望值抬太高,一堆投诉就到客服那了。书本的理论或是概念并没有书里吹的那么神,光靠读书去创业是不靠谱的,你必须同时处理、平衡多个环节。
只要做上半年时间的小生意老板,你就会发现你的思维方式有以下改变:
你身边的圈子以前都是打工者,慢慢转变为老板,尽管是小老板。你开始获取越来越多的创业信息。
和人聊天时,对方抛出一个商业概念,饥饿营销也好,增长黑客也好,你能迅速准确的知道,它属于产品、推广、定价,渠道的哪个范畴,它会如何影响到成本、销售和利润。
你去逛街时,你的思考维度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你看到一家奶茶店,你以前只会想他价格和口味如何,现在你会思考他的租金、原料成本、月流水和推广渠道。
你以前喜欢畅销书,现在开始啃学术书。以前让你激动不已的商业理念,现在看来漏洞百出。你开始啃《营销管理》、《经济学原理》这种大部头。
你变冷静了。你开始抛开感情好恶来读书。你会读一些你不喜欢的作者的书,对自己有启发就行。自己曾经喜欢甚至崇拜的作者,你也会抓出他的理论漏洞。
你不再转发马云咋说,不再和人讨论王健林咋想,你关心的是我咋办?我的生意如何能做的更好?
你变抠了。你以前骂过老板很抠,你当了老板也大方不到哪去。不该出的钱一分都不出。
你独立思考的时间变长了。做个小生意,你也会听到纷纷扰扰的建议。有人要你降价,有人要你提价。你发现你才是所有问题的负责人,所有风险的承担着,所有收益的获利者。提建议的人可以说完就走,你不行。你会感到孤独。你开始更少地去问别人意见,你开始长时间,安静地独立思考。一个问题独自想上2、3个小时。
所以这就是我的建议――与其一年花几百元去买书,看着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实际上读了的书收获也不大,还不如先亏个几百元,几千元去做一把生意,建立一个清晰的、初步的商业大局观,认清自己的商业能力长、短板,这大概率是一次痛苦而无助的修炼,但也一定是你这辈子最划算的一次学习。
想一想,我刚才说的那8项改变,只读书,不做生意,会发生在你身上吗?
或许有人可以靠模拟盘炒股赚到1个亿,但是概率大吗?赚到了又怎样,有意义吗?
世间所有重要的才华都标了代价,只是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罢了。
作者:关健明

生意是怎样炼成的
传奇故事的开头,往往细微、草莽而艰辛。
1989年北京的冬天寒风如刀,沉重的层板压得17岁的邓申伟直喘粗气,呼出的气体在寒冷的空气中立即变成了一段白雾。他很想念离别了半年的家乡,四川自贡富顺县城周边的一个小山村。
邓申伟背井离乡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第一股创业潮,正带动了第一股打工潮。经济相对落后的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数以万计的四川打工仔如迁徙的候鸟一般,成群结队地奔赴“北上广”地区打工。17岁的邓申伟只是其中弱小的一只。
和叔叔一起在北京市昌平区物资局当搬运工的他,每天上午9点搭着小货车赶往火车站,将层板一块一块地从火车皮上抬到小货车上,运回仓库后再一块一块地抬下来,扛到库房里堆叠整齐。一块大层板十几公斤重,一个人只能弓着背佝着腰再用双手反钩住才能背得动。每天,邓申伟和叔叔每人要背500张层板,每张工钱6分一天赚30元,但却要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三点,最后累得整个人都散架了,连上厕所都蹲不下去。
那些苦闷的夜晚,居无定所的叔侄俩躺在堆叠而起的层板上,仓库里弥漫着刺鼻的甲醛味。年轻的邓申伟总是眉头紧锁地望着天花板,脑海里反复激荡着一个问题:我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机会不期而至。由于干活卖力,邓申伟深得物资局木材公司尹书记的赏识。1993年,尹书记让邓申伟承包了一辆东风货车,主要承接木材公司的生意,从东北拉木料到北京。一年下来,邓申伟挣了20多万元。
24岁,有了20多万元的现金,邓申伟一下子就飘了起来。听说四川老家有不少老板给五粮液供货、卖饲料发了财,他决定不再当货车司机,回老家收高粱倒卖给五粮液。为了绷足衣锦还乡的派头,他一口气买了一辆4万多元的北京吉普,一部1万多元的大哥大,还加一部传呼机挂在腰上。好笑的是,传呼机两三天没人呼,他就自己打电话呼自己,“这玩意儿还真能响!”

邓申伟神气十足地回到老家收高粱,谁知由于缺乏经营经验,忽略了农民赊账问题,他的资金链很快就断掉了,把车卖了都补不了窟窿。一夜回到解放前,他欲哭无泪。
一切只能从头开始。邓申伟不得不来到富顺县城打工。最艰难的时候,他帮人开修路用的翻斗车,一周回不了家,累得只有趁堵车的时候睡觉。他的妻子则在车站摆个烟摊养家糊口。
终于,靠着自己的积蓄和亲朋好友的支持,夫妇二人分别做起了出租车和皮具店的生意。两三年后,夫妇两人又有了三四十万元的积攒。而这个开在偏僻小城的皮具店,则为邓申伟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颗永不安分的心,即使曾经的失败,即使富足的生活。

1998年,邓申伟决定再赌一把,投资50万元开一家火锅店。辛苦多年家境才好转过来,现在突然要开从未涉足过的火锅店,亲朋好友们都觉得,他一定是疯了。
邓申伟并没有头脑发热,经验教训使他变得越来越理性。前期,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择店址搞好装修,请来了重庆的火锅师傅,取名为“重庆鲜鳝鱼火锅城”。开业之前,他绞尽脑汁思考如何一炮而红。看到街对面
正在练舞的老年秧歌队,他一下子来了灵感,请他们连续3天敲锣打鼓从东门走到西门,报酬是免费的火锅。

与此同时,他机灵地找到刚刚进入富顺急于打开市场的华润蓝剑啤酒,以只卖他们的啤酒为条件,换来了开业前3天每天免费供应200件的优惠,足以支持“开业3天酒水免费”的酬宾活动。 这些营销策略虽然如今已是屡见不鲜,但在当时仍是让小城的人们眼前一亮,迅速使火锅店在当地蹿红,40张桌子每晚几乎要翻4次台。仅3个月,他的火锅店就赚了50万元。
第二年,在云南朋友的鼓动下,邓申伟将餐饮生意做到了昆明,同样大获成功。在经历了最原始的生意洗礼后,邓申伟终于敲到了现代商业文明的大门。

那一瞬的灵感
英国著名文学家斯威夫特说:如果某人能使只长一棵草的地方长出两棵草,那么他就有理由成为比沉思默想的哲学家更有用的人。年轻的邓申伟确实具备这样的潜质,姑且将其称之为一种折腾的本领。
2002年秋天的昆明天气怡人。正把餐饮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的邓申伟,却收到了一个坏消息:自己的弟弟在昆明开了三家某皮具品牌的加盟店,生意还不错的时候,这个皮具品牌总部资金链出了问题,通知不再向加盟店供货。弟弟一时六神无主,找到了邓申伟。

邓申伟无法袖手旁观了。多年来摸爬滚打得来的商业经验,又使他开始冷静分析起来:

餐饮业的供应链难以管理,不容易发展壮大,且当时的小天鹅、苏大姐、德庄和谭鱼头等川渝品牌业已形成气候,市场相对饱和。而当时的皮具市场,高端是LV、古驰等奢侈品牌,中端基本被舶来品占据,而低端则充斥着大量的杂牌皮具,没有一家中国人自己的皮具品牌。这其中就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犹如丛林里的猎豹找准了猎物,邓申伟毫不犹豫地将餐饮生意交托给朋友打理,转身进军皮具生意。可是,怎样才能先让弟弟的店起死回生呢?
首先是解决货源问题,邓申伟从广州请来几个做皮具的老匠人,开了一个皮具小厂房,为昆明的三家门店供货,针对云南当地少数民族人群多的情况,主打具有原始民族风格的女包产品,单品均价定为150~300元。
紧接着,为了在众多看似洋味十足实为杂牌的同行中鹤立鸡群,邓申伟决定启用具有中国风特色的品牌。一瞬间的灵感,“红谷”二字跃然纸上。“简单好记又有民族风情,让人联想到山谷中朝阳初升的意境。”
与此同时,他将店面装修统一改为返璞归真的民族风格,甚至把“红谷”两字刻在原木板上当招牌。这样一来,红谷的店面在昆明青年路林立的商铺中显得别具一格,很容易脱颖而出。
市场逐渐验证了邓申伟的分析,带有民族风的红谷逐渐被消费者接受。一个店每天能卖十几个包包,营收3000多块,一个月下来营收达到八九万元。原本还有些忐忑的邓申伟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路子找对了,就要快马加鞭!”

为了实现连锁发展,他连夜赶制了十几本用于招商的小册子,上面印着像模像样的宣传语“来自异域风情,点缀自我风采”以及招商电话。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将小册子放在店铺里守株待兔。没想到虽然小册子错别字不少,但第二天就带来一个来自云南省文山市的咨询电话。
打电话的人名叫张洋,当年22岁的他从老家文山来到昆明,寻思着找点什么生意到老家去做。走到商铺聚集的青年路,他一下子就被红谷装修别致的店铺吸引住了,进而走进店里考察,顺手拿了一本招商小册子。
回到文山后,张洋思忖了一番:红谷这种女包专卖店,在文山当地还是一片空白。另外,其具有民族风情的设计和返璞归真的店铺装修,在少数民族聚集的文山,很可能会大受欢迎。于是,他拨通了小册子上的电话。

接到电话的邓申伟激动不已,他连忙告诉张洋,自己连夜赶来。当天下午一开完会,他厕所都来不及上,便直奔车站,连夜坐了12个小时的车,一泡尿竟然从昆明憋到文山。
邓申伟积极热情的态度让张洋暗暗吃惊。此前,他也联系过不少加盟品牌,但得到的反应,不是要填繁琐的登记表格,就是要等冗长的审批流程,像邓这样连夜赶来的,还是头一个。
两人一碰面,张洋还没来得及尽地主之谊招待一番,邓;邓申伟给张洋算了一笔账,考量这些店址的人流量、购;“这人靠谱!”张洋被邓的真诚打动了;在初期的市场拓展战场上,邓申伟几乎都是这样冲到前;2003年,红谷加盟店达到40多家,涉足云南、贵;活着就有希望;红谷做大了,而邓申伟却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但又说不;2004年,邓申伟的老乡、四川人刀郎红遍了中国;这一年,邓申

两人一碰面,张洋还没来得及尽地主之谊招待一番,邓申伟便拉着他直奔当地的商业街看店。文山市就横竖两条商业街,邓申伟带着张洋一行人从早上八点,逛到下午四点,中午累了就在张洋家里的地板上铺张凉席打个盹,最终圈定了两三个铺面。
邓申伟给张洋算了一笔账,考量这些店址的人流量、购买率、租金和人工等因素,一个月应该能挣到1万多元。照理来说,为了吸引加盟商,厂商应该把盈利前景描述得比实际更好一些,但邓申伟的这笔账保守到甚至低于张洋的测算结果。
“这人靠谱!”张洋被邓的真诚打动了。一旁的亲戚私下提醒张洋:“看他那小眼睛转个不停,当心是骗子。”张洋摆了摆手:“怎么可能,哪有骗子这么勤快的?”后来,他不但在文山开了4家店,还因业绩突出被邓申伟请到公司来助一臂之力。
在初期的市场拓展战场上,邓申伟几乎都是这样冲到前线,亲自上阵。除了在选址、营销上给加盟商提建议,他甚至还帮助加盟商一起装修,细致到亲自动手刻招牌上的字。这种认真责任的态度感染了很多加盟商和跟随者。

2003年,红谷加盟店达到40多家,涉足云南、贵州和山东三省,同时设立了昆明海兴工厂,从生产端支撑起渠道扩张。这一年红谷年销售额达到了1000多万元,一切似乎顺风顺水。
活着就有希望
红谷做大了,而邓申伟却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但又说不清为什么。那段时间,他常常梦见一双巨大的手从背后扑过来,半夜醒来一身冷汗。
2004年,邓申伟的老乡、四川人刀郎红遍了中国。《2002年第一场雪》和《冲动的惩罚》连七八岁的小孩都会哼上两句。邓申伟很喜欢刀郎的这两首歌,觉得这是一种情绪与压力的宣泄。可是,对于红谷来说,第一场暴风雪确实来得晚了一些,但随之而来的惩罚却险些致命。
这一年,邓申伟把总部和工厂都搬到了广州永兴,利用当地的皮具产业集群优势,扩大了生产规模。在渠道上,红谷开始启用走时尚明快路线的第二代店铺装修方案,并向湖南、河北等地扩张,店铺数量达到了400多家。
然而,风暴往往发轫于被忽视的地方。供应链管理成了红谷木桶那块漏水的短板。2005年,邓申伟猛然发现,红谷的库存积压竟然达到了七八千万元之多!资金链断裂的声音几乎在耳边响起,更严重的是,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被引发了出来。
比如:很多加盟投资者,一直在疲于奔命地开店,前一个店的盈利用于开下一个店,始终见不到回报;门店销售岗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流动性大,无法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增长主要依靠多开店,而单店盈利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

所有的压力都向着邓申伟袭来,他深知,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土崩瓦解,要么活下来就有希望。可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仔细梳理供应链后,邓申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红谷的供应链早已乱作一团!
原来,初创以来,红谷一直采取铺货制,这种制度省去了加盟商在品种选择上的精力,使其不会因为盲目订货而导致资金和库存压力,可以很快地铺开渠道、抢占市场。
但是,红谷总部的管理团队远离一线,并没有对市场需求做出详细的分析,进而造成盲目下单,有些畅销款订单不足、长期缺货,有些滞销款却越积越多,造成库存压力。更好笑的是,有时候补订单,100个不够,就直接在后面加个零。
当时,红谷的供应链信息沟通极为不畅,人工统计数据的方式也很落后。一方面市场需求变化很快,另一方面工厂生产又需要较长的周期,这样一来,销售预估和生产排单几乎是一团乱麻。
到2005年底,严重的库存积压造成的资金占用,使得红谷已经没有钱给员工发工资了!万般无奈之下,邓申伟不得不向云南一个做餐饮生意的朋友借来几十万元渡过难关——再往前一步,即是万丈深渊。
痛定思痛的邓申伟立即组织人手,统计积压货品和已下订单未发货的数量,对已下订单未生产的货品进行控制,然后在终端推行捆绑销售的促销政策,比如买一个女包送一条皮带,或者送一个钱夹,推动了正品的销售,使毛利率下降,净利率提升。
紧接着,他将“铺货制”改为“订货制”,变原先的“生产驱动型”为“市场驱动型”。红谷总部每个季度召开订货会,今年春季发布今年秋的新品,今年秋季发布明年春季的新品,按照这样一个周期,加盟商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以往的销售数据以及对流行趋势的把握,选择订货的款式与数量,顺利实现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重大转变。
这样一来,公司发货总数即为销售总数,总部能够更准确地掌控生产与库存总量,极大地纾缓了库存压力。
接下来,他在公司内部组建了供应链管理部门,专门负责衔接前端门店和后端工厂之间的订单。另外,为了加强供应链上的信息沟通,他斥资
200万元请来专业IT团队,为红谷量身打造了一套先进的ERP系统,同时在每个专卖店装上ERP的终端POS管理系统,让总部实时掌握一线销售信息。
在具体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套“定、销、存、补、平、调、促、清、退”商品流管理九字真经,各环节都有市场实时数据作为参考,还开通机动车间缩短畅销款补单周期,决策和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两年里,通过一连串的组合拳改革,红谷逐渐缓解了致命的库存压力。红谷的商品存销比从2005年的6比1降至2007年的不到3比1。同时,2006年,按照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广州江高工厂建成投产,700多家店铺带来了3个亿的年销售额。
终端即王道
商海浮沉20多年,邓申伟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企业永远是一个聚沙成塔的缓慢过程,你可以用速度建起空中楼阁,但缺了的砖瓦,终究是要补回来的。
一直以来,红谷采取的是“规模至上”的国美式扩张模式。三四年来疯狂开店带来的奔波,加上滚动投入不见回报的压抑,渐渐使得整个红谷团队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精神紧绷的绝望状态。为了开店,邓申伟曾在两天之内辗转南京、合肥、蚌埠、济南和青岛五市。他麾下的各路诸侯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样的状况下,邓申伟开始着手提升各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63分公司和单店盈利能力,提出了“思想统一、执行统一、形象统一、服务统一”的终端四统一原则,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整训。
首先是要统一思想,稳定军心。
在红谷内部,处于市场一线的销售员,年龄大多在20岁左右,且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社会经验。以往在面对顾客时,他们缺乏必要的销售技巧,甚至有时候在态度上也显得懒懒散散。这直接导致了店铺的销售业绩无法再上一个台阶。

为了改善这样的局面,邓申伟开设了红谷疯狂团队训练营,定期在广州、昆明和北京三地召集附近区域的红谷团队,组织市场培训。培训师即是邓申伟本人。他召集几个高管,模仿平时喜欢看的陈安之、曾仕强等培训专家的视频,结合红谷当下的问题,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制定了一套对症下药的培训计划。

其最核心的内容是,邓把员工们分成几个团队,这些团队同时进行模拟实际销售的演练,在竞争中落于下风的团队,将在众人的目光中默默地
自行离场。这样的模拟演练,不但告诉员工们市场竞争的残酷,还灌输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北京那场训练营结束时,我们现场两百多人抱头痛哭,哭完了又奔赴各自的战场。”邓申伟煞费苦心组建的疯狂训练营,对于红谷的销售团队无异于一场洗礼。
其次是提升营销技巧。
邓申伟趁热打铁,推出红谷销售的“黄金三语”,即接待顾客时必须要说的三句话:第一句“中国人自己的皮具品牌”,是从品牌的角度让顾客明白红谷是什么;第二句“手工工艺纯真皮制作”,是从产品的角度让顾客感受到红谷独特的价值;第三句“全国超1000家连锁终生免费清洗保养”,是从服务的角度让顾客放心购买。
在培训店员们使用“黄金三语”的同时,邓申伟还将一些区域市场的先进经验推广开来。比如免费清洗顾客带来的任何品牌的皮具产品;比如记住每个顾客的生日,并在生日当天发短信祝福,还派送一个小礼物。这些营销技巧迅速拉近了红谷与顾客的距离,建立起了两者之间的消费黏性。
为了提升红谷终端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邓申伟斥资千万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成立了红谷商学院,下设皮具研发系、市场营销系、财务管理系和供应链管理系等七大学科系别,数年来为红谷体系输送了数千名精英人才。

与此同时,红谷总部加强市场督导管理,制订了天、地、墙、人、货、光六个大项80个维度的终端检核制度和客、货、人、店、财五大要素的标准运营手册,力求千店一面。
通过人才的系统培训和整齐划一的终端管理,红谷终于完成了从批发型企业到品牌运营型企业,从单纯输出货品到输出整套终端店铺运营管理技术的脱胎换骨似的蜕变。
第三是店铺之间的协同增效。
在2006年以前,所有的经销商都有一个思维定式:只有完全空白的市场才是机会,有了红谷店的区域就不敢增加开店数量。很多片区经理在提高业绩的时候,总是抱怨市场已经饱和。
邓申伟可不这么看,他一直认为在各城市的主要商业街是可以同时容纳多家红谷专卖店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专卖店本身就是品牌的广告,一条街从街头走到街尾,总能看到红谷的店,消费者对红谷品牌的认知就会得到若干次的强化,从而产生更多实际购买力。他决定亲自拿品牌的发源地——丽江,试点。

2006年之前,红谷在丽江一共投资200万元开了四家店,一直在盈亏平衡点上打转,当地的经理总抱怨,丽江市场太小,支撑不了四家店的销售额。他来到丽江仔细考察,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丽江的店铺数量太少了,还应该多开店!在众人吃惊的目光中,邓申伟重新在丽江布局,多开店开大店。

奇迹出现了,随着一家家新增红谷店铺的落地,丽江地区的总业绩开始节节攀升。原来,邓申伟认为,丽江拥有大量的游客,而人们在旅游时的消费欲望总是强于平常。红谷之前的亏损,并不是因为丽江市场不够大,而是因为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不够,给消费者的冲击不够。现在游客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红谷的品牌,红谷两字时时刻刻都冲击着他们的眼球。
邓申伟还发现,即使到了晚上11点,丽江的街道上依然游人如织,这时候人们的消费能力甚至更强。他尝试着将丽江门店的打烊时间,从晚上九点延迟到十一点,员工工作时间相应地从通班制改为倒班制,得到的结果竟然是,延长的这两个小时的业绩达到了以前一整天的水平,这意味着单店效益直接翻了一番!

至今,红谷在丽江已发展到11家门店,单店最高年销售额更是达到400多万元,丽江市场也成为红谷在全国小城市中最好的市场之一。邓申伟这种“一街多店协同增效”的战术,逐渐在红谷其他市场铺开,相继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信息化的供应链系统,加上极具营销战斗力的终端,内外兼修的红谷驶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2008年,投资2个亿的四川自贡生产基地投产,红谷全国门店突破1000家,年销售额突破6亿元。
伙伴内生力
单从外形上看,人们很难将貌不惊人的邓申伟与中国本土皮具第一品牌联系起来。这个从社会底层一步步爬上来,至今仍以“农民企业家”自
居的四川男人,究竟凭借怎样一种力量支撑起了红谷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量,企业家是社会资源的整合者,;早在2003年,邓申伟就提出了“家伙伴”的企业文;“我们这帮创业者,都在外打工风餐露宿好多年,过着;当年在北京帮助过他的尹书记成为了北京分公司顾问;;接下来的扩张需要更多的人才;孔凡明的同学夏艳做过红谷的店长,在经营管理上很有;邓申伟大喜,连忙提出了一个早已备

居的四川男人,究竟凭借怎样一种力量支撑起了红谷这个拥有1400多家门店、年销售10个亿的皮具王国?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量,企业家是社会资源的整合者,而邓申伟确实善于整合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人。
早在2003年,邓申伟就提出了“家伙伴”的企业文化,“家”代表和谐温馨,“伙伴”代表共创共享。其实,以家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中国民企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对于邓申伟这帮创业者来说,“家”这个字具有更深刻的含义。

“我们这帮创业者,都在外打工风餐露宿好多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对家的氛围格外向往。而一起打工受累受苦的工友,真就是亲如兄弟一般。”邓申伟身上确实有一种感召力,一些当年的兄弟,成了如今的伙伴。
当年在北京帮助过他的尹书记成为了北京分公司顾问;当年一起在富顺开火锅城的孔凡明,为红谷开辟了云南曲靖以及贵州市场;而如今贵州总代理何金虎则是当年邓在昆明开餐厅时的邻居??像这样的故事,在红谷还有很多。相似的经历和长年的交情,使这个创业团队很容易拧成一股绳,红谷由此得以站稳脚跟。
接下来的扩张需要更多的人才。而怎样才能聚集更多优秀的伙伴,并把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呢?邓申伟设计了一套从内部选拔人才的模式。
孔凡明的同学夏艳做过红谷的店长,在经营管理上很有能力。2004年,邓申伟听到孔的介绍后,立即找到夏艳、隆涛夫妇两人,问他们想不想创业。两人回答说,整天窝在家看电视,想创业都想疯了,但却苦于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

邓申伟大喜,连忙提出了一个早已备好的创业计划:开辟山东市场需要60万元,夏艳夫妇出资3万元,公司贷款给他们27万元,夫妇两人手里就有30万元,然后公司再出资30万元,与夫妇两人一起成立山东分公司,各占50%的股份。
用3万元撬动一个60万元的市场,这样的机会谁会拒绝呢?夫妇两人押上了家当,远赴济南。最终,两人艰辛的付出换来了红谷全国排名前三的山东市场,2011年其年销售额达到了一亿多元。
在红谷内部,凡是经理级别以上的员工,都可以申请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内部创业模式。在这套模式下,创业者与公司划定区域市场、签订业绩目标,不但可以领取月工资和年终业绩提成奖励,还可以作为股东获得相应股权的分红。

“伙伴”还不仅仅是针对有足够能力独当一面的经理级员工。只要在红谷工作三年以上的员工,都可以参与到加盟开店当中来,根据不同级别还可以享有不同的优惠政策。
员工们通常一次性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开一个店,他们可以内部自由组合,三三两两地合伙投资开店,然后选定一个职业经理人来经营,自己则可以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按股份收到分红。在红谷办公室里,不少年轻小白领其实都是年收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小老板。
公司中有优秀的人去做加盟的,加盟商中也有优秀的人来到公司。

2007年,红谷云南分公司的业绩已经连续增长缓慢,原本强势的市场反而落在其他区域市场的后面。邓申伟一连换了两任分公司总经理,仍不见起色。最终,他想到了文山的加盟商张洋。
年轻有为的张洋开创了不少店铺营销招数,比如,“免费清洗任何品牌的皮具”就是从他的文山加盟店流传开来的。在小小的文山州,张洋的加盟店居然长期保持全国单店业绩第一。另外,张洋在云南加盟商中间人缘特别好,大家都很认可这个小伙子。于是,邓申伟请他出山,担任云南分公司总经理。
结果,张洋不负众望,他不仅将文山的成功经验在整个云南推广开来,还研究出了不少新的营销思路,比如亲情营销,在店铺里放一些玩具,吸引儿童领着妈妈们到店铺里来;比如反向托管模式:派驻专业团队为加盟商打理店铺,提高店铺的运营效率,让加盟商轻松做投资人。
三年后,云南分公司业绩翻了十番,销售额连续三年雄踞红谷各大分公司之首。2011年,由于云南市场的出色业绩,张洋被邓申伟请来担任集团CEO,全面负责红谷品牌。“张洋来自于市场,管得好市场,又做过加盟商,能够从分公司和加盟商的角度看问题,加盟商都称他为娘家人。”
2009年,邓申伟说服几个创始股东拿出15%的股份预留为员工股,用“金手铐”稳定住了高层团队。他说:“这些年来的成绩,高层团队居功至伟,他们有资格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这也是家伙伴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红谷企业已顺利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以邓申伟为首的投资者团队和以张洋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相得益彰。邓申伟得以从红谷的具体经营中解放出来,思考更大的世界,在他的胸中,占地300亩的国际物流商贸城的蓝图日渐清晰,而另一位创始股东牟德彬任红谷监事会主席,也淡出红谷管理,如今已成为业界颇有名气的投资人。除了重大决策,所有的股东不再参与红谷皮具的日常经营,放手让80后少帅张洋纵马驰骋。
2012年是红谷的第10年。在邓申伟的战略规划里,过去两个五年的目标,分别是生存与提升,而下一个五年的目标,则是真正的品牌腾飞,
“未来五年后,如果一提到女包,消费者脑海中,能立即联想到红谷,那么我们就成功了。”

2012年春节,邓申伟一家从广州开车出发来到长沙,大年三十赶到石家庄过年。初一初二又赶赴北京、天津,初五赶到了南京,初六从南京到南昌,初七返回广州上班。“走到哪个市场,就在哪里过年”已经成为邓家过年的传统。

莫说青山多障碍,“农民企业家”邓申伟仍然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勇前行。红谷皮匠的传奇还在继续??
“为什么普通矿泉水只卖2元,而依云牌矿泉水要卖20元?因为依云有着来自阿尔卑斯山的优质水源。”2003年邓申伟开始寻思:红谷的“阿尔卑斯山”在哪里?
他沿着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一线,一直走到云南丽江。在这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品牌根源。
美丽的丽江束河有着“皮匠之乡”的美誉。相传,600年前,束河皮革业的祖先,是大明帝国著名的宫廷御用皮匠。他因为在元宵节上别出心裁地制作了一个靴形大灯笼,被人诬告影射马皇后的大脚,而被判充军云南,最终流落到丽江束河传艺谋生。束河皮匠传承着先辈们传统皮革手工艺的精髓,民间更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闯天下”的传说。
邓申伟立即与当地文化资源机构合作,将束河的皮具历史和红谷品牌嫁接了起来,确立了“红谷源自束河”的品牌认知,使红谷从一群主打返璞归真的本土品牌中脱颖而出。

相关阅读

  • 生意人是怎样炼成的?-生意是怎样炼成的

  • 成语大世界成语造句
  • 南海玲姐了解一下!真正强大的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商业分析能力是这个社会最稀缺,最难获得的能力之一。光靠读书,看帖子很难炼成,反而容易被误导。一个完全没创业过的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带有制敌的成语 关于带“敌”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最后一个字是敌的成语 敌成语有哪些 请问红头文件的的正确格式是什么? 机关公文中哪些文件需要套红头? 企业向政府要做汇报,格式是什么,要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么? 企业给政府部门的请示可否用红头文件? 带新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新”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新"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新字的成语都有哪些 形容惊讶的词语 形容天灾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灾难的成语 形容天灾的成语有哪些? 没有人会平白无故会对你好,除了你的父母这句话是对的吗? 世上没有平白无故的爱这句话对吗? 有人会平白无故对你好吗? 这世界会有平白无故对你好的人吗? 生意人是怎样炼成的? 做生意的头脑是怎么炼成的? 生意多微电商是怎样炼成的 会做生意的帅哥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个字是幽字的成语 跪求俩游戏名字 夫妻的 带幽字的 2个到4个字 拒绝抄袭 好... 带幽的成语有哪些 幽什么的四字词语 四脚鱼怎么养 请问这个四脚鱼是什么鱼? 你们的四脚鱼喂什么吃的 长了“兔”耳朵的四脚鱼究竟是个啥 芳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芳的成语有什么 带芳和宇的成语有哪些 代芳的成语有哪些 无拘无束,是什么意思? 无拘无束是什么意思?· 无拘无束是什么意思? 无拘无束的束的意思是什么 带“迹”的成语有哪些? 迹开头的成语有什么 “迹”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迹”的成语有哪些? 中国哪些数字象征吉祥,哪些数字象征天长地久 中国的吉祥数字是什么 在中国不吉祥的数字有哪些?分别象征着什么? 中国带有吉祥寓意的数字有哪些?除了6跟8 和青有关的成语 跟青有关的成语 青什么成语有哪些 带青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领导说我吊儿郎当的,是什么意思,说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板说我吊儿郎当我还应该在公司工作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