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公民。中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63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也就是说前面两者都可被视为成年人。各国根据本国公民的生理、智力发育、习惯和社会要求,对成年人的年龄规定各不相同。如埃及、新加坡等国为21周岁,日本、泰国为20周岁,法国、英国、意大利为18周岁。
扩展资料:
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到8小时睡眠,同时应规律作息,积极调适心理,有了睡眠问题及时就医。
近日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当前我国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6.5小时。对此,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倡导性目标:从2022年到2030年,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要保持在7到8小时。
目前我国居民的睡眠障碍以及带来的身心疾病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显示,我国有4亿多人受睡眠问题的困扰,近六成的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最新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与睡眠相关疾病有80多种。
专家指出,成年人保持7到8个小时睡眠是有科学依据的,对健康也是最有利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成年人
中国政府网——国家发出健康睡眠倡议: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到8小时睡眠
所谓士人即读书人,而士人政府则指由读书人组成的政府。武帝即位后,曾召集全国文士,策问治国安邦之道。而专治《公羊春秋传》的大儒董仲舒就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zd,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他认为只有通晓儒学,才能做官,目的是藉儒家学说统一全专国思想,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武帝由是采纳其建议,独尊儒术,排斥他学。
为落实独尊儒学,武帝大量提拔儒生当中央和地方官吏,不治儒学之博士均被罢免,由是自宰相以至地方官几乎全数由士人充任。另外又设《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并使其预闻政务,参加重要政府会议。同时又在京师设太学,在郡县办学校,太学即博士弟子,学而优则仕,成绩优异者可留京任郎官,次等者则遣原籍为郡国吏属。
自武帝独尊儒术后,西汉政府渐由宗室、功臣之组合,转成由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因此,在武帝时的政府,已由汉初时的「平民政府」,转成为「士人政府」。
士的类分
战国文献中,以“士”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据粗略统计有百余种。这不仅说明士阶层的复杂,也说明他们的行迹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为了区分不同的士,当时的人便开始对士进行类分。《墨子·杂守》篇把士分为“谋士”、“勇士”、“巧士”、“使士”。《商君书·算地》把士分为“谈说之士”、“处士”、“勇士”、“技艺之士”、“商贾之士”。《庄子·徐无鬼》把士分为“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根据士的特点、社会地位等情况,大体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武士。其中又分不同类别。第一类是国家的武装力量。由于技能、职掌、兵种以及国别等不同情况,又有各式各样的称谓:“选士”、“练士”、“锐士”、“精士”、“良士”、“持戟之士”、“射御之士”、“材伎之士”、“虎贲之士”、“剑士”、“死士”、“甲士”、“爪牙之士”、“教士”、“庶士”、“吏士”等。第二类是侠士。典籍中称之为“侠”、“节侠士”、“游侠”。这些人的特点是见义勇为,为知己者死。第三类是“力士”,指力气大而勇悍之士。
(二)文士。《韩诗外传》卷七说:“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这里把操笔杆的称为文士。其实文化人,包括辩士,皆可称为文士。早在战国之初,墨子就曾对文士的特点与文士的不同类型作过划分,他说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1]。德行、言谈、道术应该说是对文士的类分。战国史籍中有关文士的各种称谓不下三、四十种。这几十种称谓,大体可归入如下几类。第一类可称为道德型。这一类的士把道德修养作为奋斗目标。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从道德品质意义上给士下定义或概括士的特点和本质。如孔子说:“士志于道。”[2]《吕氏春秋·正名》记尹文与齐王的对话:“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道德之士的称呼计有:“通士”、“公士”、“直士”、“志士”、“修士”、“善士”、“信士”、“廉士”、“劲士”、“正士”。第二类可谓之为智能型。这些人重在知识和学以致用,有如下称谓:“文学之士”、“游学者”、“法术之士”、“智术之士”、“有方之士”、“法律之士”、“弘辩之士”、“游说之士”、“游宦之士”、“察士”、“巧士”、“博士”、“智士”、“贤能之士”、“策士”、“任举之士”、“倾危之士”等。隐士可以说是以上两类的附类或兼类,这类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4士因种种原因不为官。不出仕并不是都不关心国计民生、社会政治大事;相反,有些隐士发表了许多评论时政得失的言论,甚至提出系统的理论,成为一家之言。有些隐士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声望,君主贵人派使臣再三延聘,却拒不受命。也有些隐士是一时的,隐居只不过是静观待机之术。与“隐士”相同或相近的,还有如下称呼:“居士”、“处士”、“山谷之士”、“江海之士”、“岩穴之士”、“贵生之士”、“高士”、“闲居之士”等。第三类可谓之技能型。这部分人又可分技艺之士、商贾之士、方术之士三部分。技艺之士指有一技之长和专门技能的人。《商君书·算地》说:“技艺之士资在于手。”《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