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泰山梁木、与世长辞、蹈节死义、寿终正寝、一命呜呼。
一、泰山梁木
白话释义: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朝代:西汉
作者:戴圣
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5
翻译:孔子早作,负手拄着拐杖,逍遥在门,唱道:‘泰山的坍塌呢!染木的毁坏吗!哲人去世吗
二、与世长辞
白话释义:指人去世(多用于敬仰的人)。
朝代:清
作者:蒲松龄
出处:·《聊斋志异·贾奉雉》:“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行将遁迹山林,与世长辞矣。”
翻译:我刚从念,用金盆玉碗盛了狗屎,真是没脸出现同人,即将隐居山林,与世长辞了。
三、蹈节死义
白话释义: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朝代:房玄龄
作者:唐
出处:《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翻译:只有遵循节死义,以洗雪国家的耻辱,希望赎回杀头的
四、寿终正寝
白话释义:旧时指年老病死在家中。比喻事物的消亡(正寝:旧式住宅的正屋。人死后,一般停灵在正屋正中的房间)。
朝代:明
作者:许仲琳
出处:·《封神演义》:“纣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翻译:商纣王立身大喊:‘你道我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这不是侮辱你,为什么!’
五、一命呜呼
白话释义:死了(含诙谐意或嘲讽意)。
朝代:清
作者:刘鹗
出处:·《老残游记》:“谁知这个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时气;到八月半边;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
翻译:谁知道这个女婿;去年七月感动了当时气;到八月半边;就一命太伤心死了。
心急抄火燎 心灰意冷 心慌意乱 心神不定 投鼠忌器 心惊肉跳 心如止水 惴惴不安
惊慌失措 心如刀绞袭 惶惶不可终日 胆战心惊知 悔恨交加 喜不自禁 喜出望外
愤愤不平 提心吊胆 心猿意马 心潮澎湃 乐不可支 痛不欲生 暴跳如雷道
寝食不安
一命呜呼
驾鹤西游
命不久已
寿终正寝
阳寿已尽
命丧黄泉
命悬一线
含笑九泉
死而无憾
虽死尤生
死不足惜
死不瞑目
生死相随
成仁取义zd、万死不辞、舍己为人、出生入死、舍生忘死。
一、成仁取义
白话释义:后用“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朝代:宋
作者:文天祥
翻译: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义尽,才能换得仁来…从今往后,问心无愧。
二、万死不辞
白话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出处:《三国演义》:“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翻译:我为了内见兄长一面即使是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
三、舍己为人
白话释义: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出处:《论语·先进》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意。”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翻译:刚开始没有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意思。
四、出生入死容
白话释义:后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不怕牺牲。
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朝代:春秋
作者:老子
翻译:从出生到死亡。
五、舍生忘死
白话释义:也说舍死忘生。形容不顾个人生命危险。
出处:《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翻译:你应该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去建立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