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1、一言九鼎
【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白话译文: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举例造句】: 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2、 九五之尊
【拼音】: jiǔ wǔ zhī zūn
【解释】: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出处】: 《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白话译文:飞龙一样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61飞在高高的天上,更易于见到德高望重的人。
【举例造句】: 接成汤之胤,位九五之尊,承帝王之统。
3、九战九胜
【拼音】: jiǔ zhàn jiǔ shèng
【解释】: 形容每战必胜。
【出处】: 《吕氏春秋·首时》:“九战九胜,追北千里。”白话译文:每战必胜,追击敌寇到了千里之外。
【举例造句】: 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略锦州、松山、杏山,九战九胜。
4、凤引九雏
【拼音】: fèng yǐn jiǔ chú
【解释】: 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出处】: 《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
5、举十知九
【拼音】: jǔ shí zhī jiǔ
【解释】: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出处】: 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白话译文:圣人能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君子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
【举例造句】: 德才兼备,举十知九的教师,在学生中间自然有一种崇高的威望。
含“九”和“一”字的成语 :
1、九牛一毛、[ jiǔ niú yī máo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2、一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32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 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3、九死一生、[ jiǔ sǐ yī shēng ]九:表示极多。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4、一夕九徙、[ yī xī jiǔ xǐ ]九:多次;徙:迁移。 一夜之间迁移好几次。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
5、九仞一篑、[ jiǔ rèn yī kuì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略语。比喻功败垂成。
6、一日九回、[ yī rì jiǔ huí ]形容心里不安。
7、九九归一、[ jiǔ jiǔ guī yī ]归根到底。
8、一牛九锁、[ yī niú jiǔ suǒ ]比喻无法解脱。
9、一挥九制、[ yī huī jiǔ zhì ]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指文思敏捷。
10、一龙九种、[ yī lóng jiǔ zhǒng ]比喻各人的品质、爱好都不相同。
11、九合一匡、[ jiǔ hé yī kuāng ]合:聚集。 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
12、九鼎一丝[ jiǔ dǐng yī sī ]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十拿九稳、十有八九、一言九鼎、九霄云外、九牛一毛
一、十拿九稳
白话释义:比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朝代:清
作者:文康
出处:《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二、十有八九
白话释义: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
朝代:明
作者:凌濛初zd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阿爷,此猜十有八九,姐姐只为许了个盲子,心中不乐,时时流泪。
三、一言九鼎
白话释义: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朝代:近代
作者:朱自清
出处:《很好》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回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四、九霄云外
白话释义: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处:《红楼梦》第一百一回:婶娘那时怎样疼我来,如今就忘在九霄云外?
五、九牛一毛
白话释义: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
朝代:宋
作者:陆九渊
出处:《与宋漕书》此在县官,特九霄云外耳,而可使一邑数万家免答于穷困游离。
翻译:这在县官那是微不足道,但可以使数万家庭免于穷困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