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古人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因为长幼之间、妯娌之间,难抄免是是非非,你长我短,的确不好处理。但对现在的党员干部来说,不能轻言清官难断家务事。
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党员干部,一生处理的无非是两件事——公务事和家务事。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干,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处理好家务事,公务事也很难处理好。现在的家务事,最需要处理的就是去私,公车是否私用、家属是否被照顾、子知女是否走后门、亲戚是否凭关系……诸如此类,都需要党员干部判别清楚,处理到位。否则,就不配做党的干部,不配称人民公仆。
梳理一些贪官、浊官、庸官,不难发现,他们大都管不好家庭,处理不好家务事。有的管不住妻子,后门不严,后院不净;有的讲亲情不讲原则,纵容子女,仗势敛财;有的把家人利益看得重于一切,利用自身权力,为亲戚朋友谋取好处。。
看来,贪官是分不清家事和公道事的,也就带着家人一起腐败了。为此,人们给起了形象的名字:“家族式腐败”。
为什么说清官易断家务事?因为清官有党性、有智慧,讲公道、讲原则,公私有别、是非分明。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看了一楼朋友的建议,觉得有这么几点是我想说的。
1,首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能局限到古代去了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6,妃嫔的例子可以举,但在确立论点的时候不行,因为这句话在现在依然被经常使用。
2,我对这个论题的理解是要上升,而不是具体化为家务事包括什么之类的。上升的意思就是在确立论题的时候首先摆脱“家务事”的局限。所谓的“清官”就是造福一方的官员,这种官员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职责范围内)能够做很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也就是通常的青天大老爷,这种人能够为社会造福。但是呢,家务事不是社会事务,一般被理解为“私事”。如果被理解为私事,在现在的语境下(一定是现在,否则这个辩论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我们是强调保护私人合法权益的,这种家务事也就被纳入了“隐私权”,当然不是清官能断的了。但是,私人的权益又不是无限的,而是必须“合法”,一旦违背了社会整体利益,就不再是单纯的“家务事”了。比如家庭不和睦,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与其他人之间的团结,这个时候“清官”就必须得断“家务事”了。
说白了,就是这个断还是不能断,不是看你是不是“清官”(因为这个已经是设定好的语境),而是看什么时候,如果“家务事”是单纯的私人范围之内的“家务事”,那就不能断,如果这个家务事超过了这个范围而开始影响到其他的因素,这个时候就必须得断,否则就不是“清官”了。
3,补充一点,“清官”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清官在成为国家的官僚、并通过治国成为“清官”之前就得学会“齐家”,那也就是说作为“清官”的前提就是“断家务事”的,而且做得不错,有成功的检验,也可能有失败的教训,但最终还是成功了,也就不难了。
就说这么多吧,其他具体的东西就得楼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有问题我们再私聊。如果满意,就给分哈,呵呵!
不仅仅是清官,很多男人都很纠结于此。因为媳妇和婆婆之间的关系按照zd正常的眼光都比较那个,但也不乏善良的婆婆与孝顺的媳妇。如果家务事烦人,可能就在此。在家庭中,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在于你和我是怎么想的,能不能想到一块去,以及能不能求同存异。主要因为婆婆和媳妇都是女人,而女人想来思想是十分缜密的,谁都不服输。另外,长辈想在幼版辈身上找到做大人的感觉,而孩子则想找到长大和自己做主的感觉,所以矛盾就产生了。当然,还有其他的家庭矛盾,再厉害的男人也权很难判清谁对谁错,谁都不想得罪,所以有“清官难断家务事”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