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转一段:
诸行无常,行,是指造作的业果,也指规律,万法缘起,没有固定zhidao常在的一种轨则。
是生灭法,因为有所造作,必然有生有灭。
因为第七识执取见分为我,分别相分为外境。就有生灭的念头在造作。
若要反妄归真,不执取生灭,见自本性,也就是版阿赖耶的自证分,则当下圆满具足,无欠无余,这也就是所谓的寂灭。权
也就是华严经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生灭法)而不证得。若离妄想执著(生灭灭已),则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皆得现前(寂灭为乐)。
寂灭离苦乐对待法,所以是常乐我净。
当多年后佛陀涅盘时,他的母亲摩耶夫人的灵魂从天下降,在棺木复前涕泪悲泣。佛祖为尽最后孝道,自棺中而起为母留制下五句偈语: 世间空苦,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百,寂灭为乐 这个世界空苦无常,是因为众生被生与死的法则所束缚. 如果生与死的法则没有了,从而进入佛家所说的无生无灭度、本性自在的寂灭涅盘 这里乐因该是让他母亲不要为他的涅盘感到悲哀 涅盘状态是知无生无灭的即是永恒又是刹那,并没有所谓的‘乐’,而是大自在的圆满道状态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人所作所为zd的一切事情,从世俗谛来讲的话都是存在的,可以说是有的,既有开头,也有结尾。但从胜义谛来讲的话,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是没有什么真实的开头和结尾的分别的,也从来没有真实发生过这些事情,这就是“生灭灭已”。
如果达到了“生灭灭已”的境界,心里也就没有有无、生灭等戏论,没有了一切分别执著,没有了一切烦恼痛苦,这样也就可以获得佛陀那样的究竟的快乐。
扩展资料:
这句话并非来自《金刚经》,而是来自《大般涅盘经》。回
《大般涅盘经》全经分寿命、金刚身、名字功、如来性、一切大众所问、现病、圣行、梵行、婴答儿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狮子吼菩萨、迦叶菩萨、憍陈如等13品,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
其理论与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义理颇有契合之处,与《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此经还常常引用《华严经》的某些义理,两者思想相通。
经中还引用佛陀所说:“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沮坏我之正法”,这反映了笈多王朝复兴婆罗门教、排斥佛教的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般涅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