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翻译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翻译

翻译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翻译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7a64e4b893e5b19e330至于斯的意思是人不可以不好好努力,一个不善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坏的,不良习气严重了就会走到(梁上君子)这个地步。

告诫人们要经常自己勉励自己,不要让自己向上的缺点赞美习惯成性,不要学“梁上君子”那样的人,不懂得自勉以至,于损人害已。

出处:

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翻译:

人不可以不好好努力,一个不善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坏的,不良习气严重了就会走到(梁上君子)这个地步。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扩展资料:

典故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上君子 (成语释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汉书




译文:

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最终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

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陈寔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再没有再偷盗的人。

原文: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陈寔(shí)(104年—187年),字仲躬(案《陈寔碑》作仲弓者误)。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 。

东汉时期官员、名士。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后世称其为“陈太丘”。

与子陈纪、陈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8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人物纪念:

1,陈寔像

陈寔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正面“一代廉吏陈寔”6个大字由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书写,背面陈寔简介由永城市正县长级领导干部祝瑛璞书写。

2,德星亭

汉桓帝永康三年,携子若孙诣荀淑家,诣荀淑家长子纪御车四子谌骖乘孙群尚幼抱至车中荀淑恭迎门首令其子八龙更迭左右淑孙变幼抱置身上,太史奏德星聚五百里内有贤人聚,于是许州建德星亭,至今古迹犹存。

3,陈寔墓

陈寔墓位于长葛市古桥乡苑店村东,墓冢占地177平方米,高7米,墓苑占地约4667平方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梁上君子



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书名:后汉书 作者:范晔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也。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
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其知人。
安帝时,征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
师宗之。及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之变,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
府房植举淑对策,讥刺贵幸,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莅事明理,称
为神君。顷之,弃官归,闲居养志。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
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二县皆为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
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
初,荀氏旧里名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
有八子,故改其里曰高阳里。
靖有至行,不仕,年五十而终,号曰玄行先生。
淑兄子昱字伯条,昙字无智。昱为沛相,昙为广陵太守。兄弟皆正身疾恶,
志除阉宦。其支党宾客有在二郡者,纤罪必诛。昱后共大将军窦武谋诛中官,与
李膺俱死。昙亦禁锢终身。
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
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
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
臣闻之于师曰:“汉为火德,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德为孝,其象在
《周易》之《离》。”夫在地为火,在天为日。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
夏则火王,其精在天,温暖之气,养生百木,是其孝也。冬时则废,其形在地,
酷烈之气,焚烧山林,是其不孝也。故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夫
丧亲自尽,孝之终也。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增崇
孝道而克称火德者也。往者孝文劳谦,行过乎俭,故有遗诏以日易月。此当时之
宜,不可贯之万世。古今之制虽有损益,而谅暗之礼未尝改移,以示天下莫遗其
亲。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
厚之俗,以应乎下。传曰:“丧祭之礼阙,则人臣之恩薄,背死忘生者众矣。”
曾子曰:“人未有自致者,必也亲丧乎!”《春秋传》曰:“上之所为,民之归
也。”夫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故加刑罚;若上之所为,民亦为之,又何诛焉?
昔丞相翟方进,以自备宰相,而不敢逾制。至遭母忧,三十六日而除。夫失礼之
源,自上而始。古者大丧三年不呼其门,所以崇国厚俗笃化之道也。事失宜正,
过勿惮改。天下通丧,可如旧礼。
臣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
后有礼仪。礼义备,则人知所厝矣。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故文王作《易》,
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恒》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夫妇之道,所谓顺也。《尧典》曰:“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降者下也,
嫔者妇也。言虽帝尧之女,下嫁于虞,犹屈体降下,勤修妇道。《易》曰:“帝
乙归妹,以祉元吉。”妇人谓嫁曰归,言汤以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春秋》之
义,王姬嫁齐,使鲁主之,不以天子之尊加于诸侯也。今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
以妻制夫,以卑临尊,违乾坤之道,失阳唱之义。孔子曰:“昔圣人之作《易》
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睹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
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今观法于天,则北极至尊,四星妃后。察
法于地,则昆山象夫,卑泽象妻。睹鸟兽之文,鸟则雄者鸣鸲,雌则顺服;兽则
牡为唱导,牝乃相从。近取诸身,则乾为人首,坤为人腹。远取诸物,则木实属
天,根荄属地。阳尊阴卑,盖乃天性。且《诗》初篇实首《关雎》;《礼》始
《寇》、《婚》,先正夫妇。天地《六经》,其旨一揆。宜改尚主之制,以称乾
坤之性。遵法尧、汤,式是周、孔。合之天地而不谬,质之鬼神而不疑。人事如
此,则嘉瑞降天,吉符出地,五韪咸备,各以其叙矣。
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之礼,礼者,所以兴福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也。
人能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推祸福之所应,知兴废之
所由来也。众礼之中,婚礼为首。故天子娶十二,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
事之降也。阳性纯而能施,阴体顺而能化,以礼济乐,节宣其气。故能丰子孙之
祥,致老寿之福。及三代之季,淫而无节。瑶台、倾宫,陈妾数百。阳竭于上,
阴隔天下。故周公之戒曰:“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时
亦罔或克寿。”是其明戒。后世之人,好福不务其本,恶祸不易其轨。传曰:
“截趾适屦,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诚可痛也。臣窃闻后宫采女
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征
调增倍,十而税一,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百姓穷困于外,阴阳隔塞于
内。故感动和气,灾异屡臻。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
合。一曰通怨旷,和阴阳。二曰省财用,实府藏。三曰修礼制,绥眉寿。四曰配
阳施,祈螽斯。五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
夫寒热晦明,所以为岁;尊卑奢俭,所以为礼:故以晦明寒暑之气,尊卑侈
约之礼为其节也。《易》曰:“天地节而四时成。”《春秋传》曰:“唯器与名
不可以假人。”《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尊卑之差,上下
之制也。昔季氏八佾舞于庭,非有伤害困于人物,而孔子犹曰“是可忍也,孰不
可忍。”《洪范》曰:“惟辟作威,惟辟作福,惟辟玉食。”凡此三者,君所独
行而臣不得同也。今臣僭君服,下食上珍,所谓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者也。宜略
依古礼尊卑之差,及董仲舒制度之别,严督有司,必行其命。此则禁乱善俗足用
之要。
奏闻,即弃官去。
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
党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及逢卒,爽制服三年,当世往往化
以为俗。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
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
后公车征为大将军何进从事中郎。进恐其不至,迎荐为侍中,及进败而诏命
中绝。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
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
九十五日。因从迁都长安。
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
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
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又集汉事
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又作《公羊问》及《辩谶》,并它所论叙,题
为《新书》。凡百余篇,今多所亡缺。
兄子悦、彧并知名。彧自有传。
论曰:荀爽、郑玄、申屠蟠俱以儒行为处士,累征并谢病不诣。及董卓当朝,
复备礼召之。蟠、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
意者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
夷则濡迹以匡时。荀公之急急自励,其濡迹乎?不然,何为违贞吉而履虎尾焉?
观其逊言迁都之议,以救杨、黄之祸。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
屈”,道故逶迤也。
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
人间,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沉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
士多退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
曹操府,迁黄门侍郎。献帝颇好文学,悦与彧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
累迁秘书监、侍中。
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五
篇。其所论辩,通见政体,既成而奏之。其大略曰:
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籍以纬之,咏之歌之,弦之舞之,
前监既明,后复申之。故古之圣王,其于仁义也,申重而已。
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
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
者不除,则政末由行矣。夫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
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道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
得充其求矣。是谓四患。
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
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人不畏死,不可惧以罪。人不乐生,不可劝以善。虽使契布五教,皋陶作士,
政不行焉。故在上者先丰人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人,野无
荒业,财不贾用,力不妄加,以周人事。是谓养生。
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化者,必乎真定而已。故在上者
审定好丑焉。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于准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惑诈伤,
以荡众心。故事无不核,物无不切,善无不显,恶无不章,俗无奸怪,民无淫风。
百姓上下睹利害之存乎己也,故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回惑,外无异望,则
民志平矣。是谓正俗。
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
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
刑,况于辱乎!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
君子之涂。是谓章化。小人之情,缓则骄,骄则恣,恣则怨,怨则叛,危则谋乱,
安则思欲,非威强无以惩之。故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不虞,以遏寇虐。安居
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是谓秉威。
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人主不妄赏,
非徒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
立矣。是谓统法。
四患既蠲,五政又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无为为
之,使自施之,无事事之,使自交之。不肃而成,不严而化,垂拱揖让,而海内
平矣。是谓为政之方。
又言:
尚主之制非古。厘降二女,陶唐之典。归妹元吉,帝乙之训。王姬归齐,宗
周之礼。以阴乘阳违天,以妇陵夫违人。违天不祥,违人不义。又古者天子诸侯
有事,必告于庙。庙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书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君举必记,善恶成败,无不存焉。下及士庶,苟有茂异,咸在载籍。或欲显而不
得,或欲隐而名章。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善人劝焉,淫人惧焉。宜于今者备
置史官,掌其典文,纪其行事。每于岁尽,举之尚书。以助赏罚,以弘法教。
帝览而善之。
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
三十篇,诏尚书给笔札。辞约事详,论辨多美。其序之曰:
昔在上圣,惟建皇极,经纬天地,观象立法,乃作书契,以通宇宙,扬于王
庭,厥用大焉。先王光演大业,肆于时夏。亦惟厥后,永世作典。夫立典有五志
焉:一曰达道义,二曰章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日著功勋,五曰表贤能。于是天
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世济其轨,不陨其业。损益盈虚,与
时消息。臧否不同,其揆一也。汉四百有六载,拨乱反正,统武兴文,永惟祖宗
之洪业,思光启乎万嗣。圣上穆然,惟文之恤,瞻前顾后,是绍是继,阐崇大猷,
命立国典。于是缀叙旧书,以述《汉纪》。中兴以前,明主贤臣得失之轨,亦足
以观矣。
又著《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年六十二,建安十四年卒。
韩韶字仲黄,颍川舞阳人也。少仕郡,辟司徒府。时,太山贼公孙举伪号历
年,守、令不能破散,多为坐法。尚书选三府掾能理剧者,乃以韶为赢长。贼闻
其贤,相戒不入赢境。余县多被寇盗,废耕桑,其流入县界求索衣粮者甚众。韶
愍其饥困,乃开仓赈之,所禀赡万余户。主者争谓不可。韶曰:“长活沟壑之人,
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太守素知韶名德,竟无所坐。以病卒官。同郡李膺、
陈寔、杜密、荀淑等为立碑颂焉。
子融,字无长。少能辩理而不为章句学。声名甚盛,五府并辟。献帝初,至
太仆。年七十卒。
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也。为郡著姓,世善刑律。皓少以笃行称,公府连
辟,为二兄未仕,避隐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同郡陈寔,年不及皓,皓
引与为友。皓为郡功曹,会辟司徒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卿者?”皓曰:
“明府欲必得其人,西门亭长陈寔可。”寔闻之,曰:“钟君似不察人,不知何
独识我?”皓顷之自劾去。前后九辟公府,征为廷尉正、博士、林虑长,皆不就。
时,皓及荀淑并为士大夫所归慕。李膺常叹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皓兄子瑾母,膺之姑也。瑾好学慕古,有退让风,与膺同年,俱有声名。膺
祖太尉修,常言:“瑾似我家性,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复以膺妹妻
之。瑾辟州府。未尝屈志。膺谓之曰:“孟子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弟何期不与孟轲同邪?”瑾常以膺言白皓。皓曰:“昔国武子好昭人过,以致怨
本。卒保身全家,尔道为贵。”其体训所安,多此类也。
年六十九,终于家。诸儒颂之曰:“林虑懿德,非礼不处。悦此诗书,弦琴
乐古。五就州招,九应台辅。逡巡王命,卒岁容与。”
皓孙繇,建安中为司隶校尉。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
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
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
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乃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
近闻者,咸叹服之。
家贫,复为郡西门亭长,寻转功曹。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
为文学掾。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寔
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寔终无所言。伦后被
征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至轮氏传舍。伦谓众人言曰:“吾前为侯常侍用吏,陈
君密持教还,而于外白署。比闻议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陈君可谓
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旬月,以期丧去官。复再迁除太丘长。修德
清静,百姓以安。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吏
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所拘。”司官闻
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意无讼者。以沛相赋敛违法,
乃解印绶去,吏人追思之。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
乃请囚焉。遇赦得出。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
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
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
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
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
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
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群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先
之。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谢
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征命,
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何进遣使吊祭,
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有六子,纪、谌最贤。
纪字元方,亦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及遭
党锢,发愤著书数万言,号曰《陈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33子》。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遭父忧,
每哀至,辄欧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
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董卓入洛阳,乃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
到京师,迁侍中。出为平原相,往谒卓,时欲徙都长安,乃谓纪曰:“三辅平敞,
四面险固,土地肥美,号为陆海。今关东起兵,恐洛阳不可久居。长安犹有宫室,
今欲西迁何如?”纪曰:“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宜修德政,以怀不附。迁移至
尊,诚计之末者。愚以公宜事委公卿,专精外任。其有违命,则威之以武。今关
东兵起,民不堪命。若谦远朝政,率师讨伐,则涂炭之民,庶几可全。若欲徙万
乘以自安,将有累卵之危,峥嵘之险也。”卓意甚忤,而敬纪名行,无所复言。
时议欲以为司徙,纪见祸乱方作,不复辨严,即时之郡。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
尚书令。建安初,袁绍为太尉,让于纪;纪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卒于官。
子群,为魏司空。天下以为公惭卿,卿惭长。
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
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世者靡不荣之。谌早终。
论曰:汉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洁放言为高。士有不谈此
者,则芸夫牧竖已叫呼之矣。故时政弥惛,而其风愈往。唯陈先生进退之节,
必可度也。据于德故物不犯,安于仁故不离群,行成乎身而道训天下,故凶邪不
能以权夺,王公不能以贵骄,所以声教废于上,而风俗清乎下也。
赞曰:二李师淑,陈君友皓。韩韶就吏,赢寇怀道。太丘奥广,模我彝伦。
曾是渊轨,薄夫以淳。庆基既启,有蔚颍滨,二方承则,八慈继尘。

说真的,如果直接看都看不懂,为何要看?部分字不懂可以上来百度查 来知道问,全部都难读通,就建议你算了,别看了。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有庆字的成语 庆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庆字开头四字成语 带有庆字的褒义成语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求翻译,详细翻译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是什么 意思 只需... 鸿鹄高蜚,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这句话怎么翻译 鸿鹄高飞 一举千里羽翼已就 横绝四海谁作的诗啊? 帆船的帆可以怎么组词 帆能组词那些词 帆船的帆的四字词语 帆字怎么组词 看来凡事都有利有弊啊是什么意思 有利必有弊是什么意思 世间因果 有利有弊是什么意思? 有利有弊的利是什么意思 翻译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 求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翻译和分析 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的意思 带虚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虚的成语有哪些 虚的成语有哪些字? 带虚和实的成语 怎样检举公务员假公济私,以权谋私 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业人员要公平公正,不损公肥私,不以权谋私... 和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同义的成语还有哪些 不挑三拣四的成语 挑三拣四是成语吗? 有“挑三拣四”这个成语 挑三拣四的相近成语 代人作文章被称之为"捉刀","捉刀"最早说的是谁 代人作文章被称之为“捉刀”,“捉刀”最早说的是谁? 代人写文章被称为"捉刀" "捉刀"最早说的是谁? 但人作文章被称之为捉刀捉刀,最早说的是谁呢? 不( )一不的成语 一 不 的成语 带一和不的成语有那些 一什么不什么 成语 什么波什么浪成语有哪些 成语什么波什么浪 什么波什么浪填词语 什么浪什么波的四字成语 有没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另外,过渡句和承上启下句的区别? 过渡与承上启下有何不同 过度与过渡的区别 过渡句和承上启下有什么区别 情什么不什么是什么成语 成语什么不什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