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罄竹难书是指:
所有的竹子制成百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决出东海的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由来如下:
隋朝末年,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征战连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早度在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越国公杨玄感就曾乘农民起义纷起的时候,起兵反隋,但不久即败死。其手下李密投奔瓦岗起义军,游说起义军首领翟让联合附近各起义军起兵反隋,并取得全军领导权,被称为魏公。
李密取得大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及隋朝知的文武官员,便在进攻道隋都洛阳的时候,发布了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号召各方人士推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尽。专”(用尽终南山(在西安市长安区城南15公里处,东起盛产美玉的蓝田山,西至秦岭主峰太白山,横跨蓝田、长安属、户县、周至等县,绵延200余里,雄峙在古城长安(西安)之南,成为长安城的依托和屏障)所有的竹子制成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决出东海的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罄竹难书”一词便出于此。
罄竹难书的意思:罄:尽。竹:古代写字的竹简抄。原指要写的事太多,写不过来。后用来形容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尽
反义词: 丰功伟绩 寥寥可数 不可胜数 不胜枚举 举不胜举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袭
拓展资料
例句
1、日本人给我们带来的罪恶,真所谓是罄竹难书。
2、日本侵华战犯的罪恶,罄竹难书。
3、他长期在乡里间作威作百福,罪行罄竹难书。
4、这伙暴徒奸淫劫掠,无恶不作,其罪行罄竹难书。
5、这个歹徒罪度行累累,罄竹难书。
6、在一次投标中,各类人物粉墨登场,其中有些人的罪恶罄竹难书,但他知们依旧冒险一试,简直是饮鸩止渴。
7、帝国主义者穷凶极恶,杀害中国人民的罪行罄竹难书。
8、这一谋杀引发的如此肆意的屠道戮和凶残,罄竹难书。
9、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罪恶,真是罄竹难书。
【汉语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词语解释】罄:装竹简的筒,是现在的笔筒的前身;罄中的竹简用完了都写不zhidao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 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回。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
【字词解释】 罄竹:罄中之竹简,如同肉夹馍,即肉夹于馍。用剩余的竹简敲击罄通知仆从补充竹简,是一种优雅的行为。答竹:指竹简。书:写。后续中的成语出处的内容难以缩略为该成语,与其它成语的形成过程不相同。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 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
【反义词】 宅心仁厚、丰功伟绩、举不胜举、不可胜数
罄竹难书 [ qìng zhú nán shū ]
基本释义百 详细释义
[ qìng zhú nán shū ]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度罪行多得写不版完。
出 处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