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语言学需要学的比较多,考你的综合能力,嗯百,最主要的是学习的科目比较多,要求掌握的知识也不少。例如,语言和文学的基度本理论,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你知也得有比较好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嗯,古典文献也道得看懂,并充分理解。
文学相对而言,考的无非是你对作家及其作品的认识和感知,每个历史阶段,不同背景下产生的文学种类和流派内等等。
当初,我也在犹豫容,最后,还是选择文学。我就是学欧美文学的哦,所以,我认为文学好考一些。
1,从考研难度来讲,文学类的偏重文学理论,语言学偏重于实际应用分析,实际上是一个个人爱好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知的爱好偏向来选择,录取分数上没有多大区别。 2,从就业角度来说,当然是语言学要比英美文学好一些。因为文道学类的偏向专门研究类型,最后一般都是继续升学考博从内事专门研究(就是当教师)。而语言学即可以选择研究型,也可以选择应用型,就业情况来说,语言学要比文学好。 3,凡事也不是绝对的,个人爱好也关系到学习的热情,结合爱好和就业全面考虑一下再进行取容舍吧。
序文中提到的辞官的原因是,因为本意做官为了维持生计,但后来觉得做官不符合自己的本心,加上在武昌的妹妹去世,去吊丧的时候就辞官了。
序文中原文是: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意思是,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扩展资料: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创作背景是,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即辞官回家。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8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极为腐败,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在认清了这一点后做出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