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原百文】
[编辑本段]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编辑本段]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度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④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知),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⑤浥:润湿.
⑥客舍: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的地方.
⑦更:再.
⑧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道,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⑨故人:内老朋友.
【韵译】: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盖有青瓦的旅社映衬柳树的枝容条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请你再干一杯.
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出自:《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
诗人一起笔,就渲染了一个明朗清新而又令人心情润泽舒畅的送别环境。一场小雨,一洗往日尘土飞扬的浑浊,道路也润泽如酥,“客舍”更青了,“柳色”更绿了,惜别之情更浓了。
简短几个字,清晰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清晨,送别的地点——渭城,送别的环境——“客舍青青柳色新”。
仿佛就是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朋友营造了一个湿润洁净清爽的早晨,为后面写送别场面巧设了一个大的背景。
诗人在后两句中没有叙说告别场面,也没有描述依依惜别的深情,而是截取了饯行酒宴上的一个特写镜头,劝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杯酒无论如何是要喝的,因为“西出阳关”就“无故人”了。出了阳关,“君”无故人,那诗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截取饯别宴席即将结束的劝酒词,凝离别深情于美酒之中,运笔非凡。一杯酒,一杯情,杯干了,情却难以了结。一个“更”字,一个“尽”字,饱含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特别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朋友远去的忧伤,也不写分别的哀愁,而是用“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含蓄委婉、浓郁深沉的感叹来抒写离情别绪,令人越品越觉得余韵636f70797a64337不绝。
这首著名的送别诗,古往今来赢得无数读者的赞誉。诗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送别场面明晰,送别情意浓郁。这首诗在当时就被配上乐曲,广为传唱。
诗作配曲传唱后曾先后被命名为《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成了历代送别诗词曲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