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举,欲推倒暴君隋炀百帝(杨广,修大运河那位)的统治。李密则是起义军中一支很有力量的队伍(好像是瓦岗寨……)的头头。他发檄文讨伐隋炀帝,称其罪行罄竹难书。原句是:“磬南度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内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炀容帝的罪恶。这句话说出了老百姓的苦衷,于是人人争相传诵。罄竹难书的成语就这样产生了。
罄竹难书,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出自《吕氏春秋·季夏纪》:“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罄竹难书”常误写为“磬竹难书”,应注意。】
《汉语大词典》:“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罪恶,後偶亦形容好人好事。”
《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多用来指罪恶,间或指功绩。”
《辞源》:“喻项目之多,不尽期录。”
扩展资料:
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乱用成语 “罄竹难书”闹笑话
陈水扁乱用成语,竟然说义工的义行“罄竹难书”,成为台湾政坛一大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61笑话。
据报道,2006年5月20日陈水扁到海滩捡垃圾。在卖力捡了满袋垃圾后,陈水扁赞扬台湾志工精神时说:“有很多我们的志工团体,不管是政府代表或者是民间企业帮忙等等,这些都是罄竹难书,非常感人的成功故事。”报道称,太阳太大了,陈水扁被晒昏了吧。
不料,22日台湾的教育部门负责人杜正胜在立法院接受质询时,还要拍马屁“护主”。杜正胜说,“罄是用尽,竹就是竹片,是在纸张发明前的书写工具,难是难以,书就是书写,就是用尽所有的纸也写不完,也就是要做的事实在太多。”
国民党立委李庆安质问:“所以部长你觉得这个形容没有错?”杜正胜说:“单单就这四个字,没有错。”李庆安嘲讽说,不要因为陈水扁说错你就硬拗。你对教育的贡献真是“罄竹难书”!一句话让杜正胜哑口无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古人写字用知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出自《吕氏春秋》:道“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版不胜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数说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意思是权说,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洛阳是隋朝的京都。李密本是隋炀帝杨广的侍卫,他生性聪明灵活。在一次值班的时候,因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认为他不老实,于是就免了李密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从此发奋读书。一次,李密在洛阳的大街上骑着牛,把《项羽传》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恰巧被宰相杨素看见,杨素跟李密亲切地交谈了一阵,觉得他是个很有抱负的人。杨素回到家跟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的学识渊博,才能也很强,将来有什么重要事情你可以跟他商量。”从此杨玄感和李密好朋7a64e78988e69d83365友。后来杨玄感起兵要推翻隋炀帝的统治,就把李密请去当他的谋士,可是杨玄感因被别人迷惑,几次关键时刻不用李密的计谋,最终导致兵败被杀。李密脱离危险后,继续反抗隋朝,他投奔了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军,在李密的帮助下,这支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胜利。翟让就主动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李密建立政权后,在进攻洛阳时,李密发出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宣布隋炀帝有十大罪状,号召百姓起来推翻隋炀帝,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把南山的竹子都制成竹简,也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决开东海的堤坝,滔滔海水流完了,隋炀帝的恶行还没有流完。成语“罄竹难书”,比喻罪恶滔天。
满意求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