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贠[貟(员),读音作yùn(ㄩㄣˋ),不可读作yuán(ㄩㄢˊ)或yuàn(ㄩㄢˋ)]。各地读音不同,在唐山迁西县的贠姓一支读rùn。
在全国8155个姓氏中贠属分布较广,各省、市、自治区都有。
据史籍《姓苑》记载,“贠出南洋,与楚同族,颛顼之后。”贠氏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出自伍氏。是春秋时期楚国伍贠(后为吴国的相国)的后代。
贠氏的姓源为:舜→尧→帝喾→颛顼→芈→熊→楚→伍→贠(员)。
据许多学者的考证:“贠”和“员”本是同一个字,写法不同,异字多音,当作姓氏是由伍子胥伍贠(员)而来。
“员”字在简化字之前一直写作“貟”,贠氏祖辈们也一直使用“貟”字,到了现代许多贠氏仍然坚持使用“祖传”的写法,只不过是也跟着简化了一下,写作“贠”。
扩展资料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公子伍子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贠出南洋,与楚同族,颛顼之后。”
贠氏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出自伍氏。是春秋时期楚国伍贠(后为吴国的相国)的后代。贠氏的姓源主衍系为:舜→尧→帝喾→颛顼→芈→熊→楚→伍→贠(员)。
据许多学者的考证:“贠”和“员”本就是同一个字,写法不同,异字多音,当作姓氏是由著名的伍子胥即伍贠(员)而来。
“员”字在简化字之前一直写作“貟”,贠氏祖辈们也一直使用“貟”字,到了现代,许多贠氏仍然坚持使用“祖传”的写法,只不过是也跟着简化了一下,写作“贠”。
吴国人民一直十分怀念伍子胥这位吴国忠臣,并命名胥江、胥口、胥山等地名以示永久纪念,并立了祠庙祭祀,今胥口镇就有胥王庙和伍子胥墓。
当年伍子胥被赐死之后,其后人纷纷分散走避四方,但为了纪念这位名垂千古的先祖,也为了逃避株连遗祸,便把他的名字“贠(员)”作为姓氏,贠(员)氏由此世代相传至今。贠(员)氏族人大多尊奉伍子胥(伍贠)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著名隐士刘凝之,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据史籍《宋书·隐逸列传》在记载,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今湖北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64枝江)。
刘凝之的父亲叫刘期,曾出任衡阳太守;哥哥叫刘盛,性情高傲,没有做官。刘凝之,公元389~448年,他十分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因此就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自己却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德行。
据史籍《南史》、《姓氏考略》的记载:“南朝宋刘凝之敬慕贠氏忠烈,遂改姓贠。”记载了刘凝之一直十分敬仰古人伍子胥(伍贠),因此后来就改姓氏为贠氏,其后代中有人沿称贠氏至今。
刘凝之生性爱好山水,有一天早晨,他带妻子儿女们开始游荡江湖,最后隐居在衡山之阳(南面),在崇山峻岭中荒无人迹的地方盖了间小房子,之后就住在里面,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他的儿女们也都依从他的志愿行事。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刘凝之在衡山去世升仙,终年五十九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贠姓
“郐”字作姓氏的读音是gui(四声)
一、姓氏源流
裘(Qiú)姓源出有四:
1、由仇氏改姓而来。根据史籍的记载,有一支裘姓本来是仇姓,后来为了避免仇杀而改成了裘姓。、出自姬姓,来源于邑名,以地名为氏。春秋
2、出自姬姓,来源于邑名,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期的卫国有个大夫被分封在裘邑,他的后人于是用裘作为自己的姓氏。
3、来源于官职名,以官为氏。相传周朝有官名为裘官,职责是负责制作皮质。他的后代于是以这个官名作为姓氏。
4、来自求姓。为了书写简便,有一支求姓改姓为裘。acute;)姓源出有四: 1、由仇氏改
得姓始祖:裘侯。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被封于裘邑(在今河南省东北部),时人称其为裘侯。其后世子孙便以居住地为姓,遂成裘氏。故裘氏后人尊裘侯为裘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裘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候,卫国有益为大夫叫作食,被分封在裘邑(今河南省北部)。他的后代以封地的名为姓氏,成为今天裘姓的来源。关于裘姓,有考证说和周朝时候的裘官有关。古时候中原冬季寒冷,朝廷里面保存了大量的皮革衣裳(裘,就是皮革衣裳的意思)。周朝为了便于管理这些衣裳,设立了一种官职叫作裘官,专门司职宫廷衣裳的制造,等级,保管,赏赐等方面的工作。有些裘官的后代就一官职为姓,成为了今天裘姓的另一支源。在古代,裘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渤海。渤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裘姓族人在全国许多地方均有居住,如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太原、大同、运城,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清流等地。裘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1%,尤以浙江、江苏多此姓,两省裘姓约占全国汉族裘姓人口的61%。、出自姬姓,来源于邑名,以地名为氏。春秋
三、历史名人
裘 仲:汉朝名人。
裘万顷:字元量,宋朝时期新建人。著名诗人,进士。对待父母很孝顺,学问也很大。作过江西抚干。acute;)姓源出有四: 1、由仇氏改
裘琏:浙江省慈溪人,清朝时期康熙进士,著名的戏曲家。现存他创作的杂剧《昆明池》、《集翠裘》、《鉴湖隐》、《旗亭馆》,均取材于唐代故事,合称“四韵事”。
裘安邦:清朝徐州总兵。字古愚,号梅林,会稽人。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徐州镇总兵。喜好文学,能作诗。他很关心老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8百姓的生活,爱民如子。他去世以后襄阳的老百姓很怀念他,为他建立了石碑庙宇纪念他,每年都举行仪式祭奠他,看到他的石碑,没有一个不流泪的,因此人们也把这块石碑叫做“堕泪碑”。
裘曰修:清代尚书,新建人。乾隆年间进士,历官礼、刑、工三部尚书,多有政绩,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最大的政绩是治水。姓而来。根据史籍的记载,有一支裘姓本来是
此外,裘姓的名人还有:周朝时有裘牧仲;汉代有裘仲;唐代有诗人裘瑜;宋代有诗人裘万顷,孝子裘仲容;元代有裘廷举;现代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一、姓氏源流裘(Qi&u
渤海郡:西汉时期设置,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
2、堂号
敦睦堂:来源于一个和睦的家庭。宋朝时期的裘承询一家,居住在云门山的前面,他们一家相处得很和睦,从来不闹分离。19代没有分过家。
“裘”字在姓氏中的读音是:qiú
裘:
【拼音】qiú
【部首】衣
【释义】
1、毛皮做的衣服。
如:“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狐狸毛皮做的衣服并不暖和。”
2、姓。
3、穿上皮衣。如:裘马。
【组词】貂裘、裘皮、裘衣、裘帽、羊裘、裘马轻肥、集腋成裘。
扩展资料:
裘马轻肥
【拼音】qiú mǎ qīng féi
【释义】身上穿着软皮衣,骑着肥壮骏马。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出处】孔子《论语•雍也》——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用法】作定语;指生活富裕。
【示例】茅盾《诗与散文》四:“朋友是旧同学,现在正当“裘马轻肥”,对青年丙说了许多“借重”的话。”
集腋成裘
【拼音】jí yè chéng qiú
【释义】腋:7a64e78988e69d83333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春秋•慎到《慎子•知忠》:“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译文】“如此雪白的裘衣,原来并不是一只狐狸的毛做成的。”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
【示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捐助一点零用钱,~,就是一笔很大的数目,许多失学儿童就能重新上学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