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康雍乾三代耗时将近70年,清朝为什么这么难灭掉准噶尔汗国?-清代,准噶尔部只有区区60万人,为何能与清朝对峙长达80年之

康雍乾三代耗时将近70年,清朝为什么这么难灭掉准噶尔汗国?-清代,准噶尔部只有区区60万人,为何能与清朝对峙长达80年之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清朝(1683-1840年),是由“女真人",在远东建立的半殖民,半奴隶制国家,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古代国家,也是中国的亡国历史之一。

  清朝初期,通过剃发易服来奴化、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同时由于小冰河时期结束使气温回暖及美洲植物的进一步推广,经济得到一定恢复,这一时期也被鼓吹为“康乾盛世”,但和明朝正常时期比还差很远。满清统治者对内:采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制造文字狱,压制汉族进步思想;对外: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拒绝外国先进思想和技术。这些政策维护了清朝的疆域扩张和社会稳定,但却导致了其统治时期内此起彼伏的民族问题,和末期的国家极度贫弱。

  清朝后期,它成为了,英,法等殖民国家侵略扩张的新对象。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之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为维护其统治,晚清政府开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1898年,光绪帝开始了“戊戌变法”,但受到了保守势力的阻扰,变法失败。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912年,溥仪退位,清朝结束。清朝共十帝,历268年。

  后金的建立与清军入关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源自3000多年前“肃慎”, 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国”。辽金时期称“女真”,辽书中也作“女直”。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来,女真族一直居住东北地区。
  明朝初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明朝洪武帝时,明朝欲压抑北元残余势力,于是在东北一带设立奴尔干指司,开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野人女真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移,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1583年,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曰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定都于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
  明清间的战争,如果从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努尔哈赤突袭抚顺之役开始,至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兵入关,占领北京为止,前后历时28年。其中重大战役不下十五六次,较小的战役更多。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起兵抗击明朝,举国震惊。同年,爆发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1625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今沈阳苏家屯十里河),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后金迁都沈阳后。
  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大金”国号为“大清”,称帝,正式建立清朝。改元崇德。
  1640年松锦之战爆发,1942年洪承畴被俘降清。明朝与清朝在辽东的争夺至此也就基本接近了尾声,辽东境内已经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了。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皇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明朝山海关大将吴三桂夹在农民军和清军中间腹背受敌,迫于形势邀请摄政王多尔衮入关“平贼”。联军打败大顺军。李自成军一路南撤。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

  清朝初期的历史

  占领中国(1644~1683年)
  1644年后,中国南方先后出现了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多个抵抗政权(又称南明),此外还有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李自成死后,余部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大败清军于全州,次年几乎收复湖南全境。江西金声桓和在广州李成栋先后反正,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永历政权不能团结对敌,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牺牲。1652年,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降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南明政权的抵抗斗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的影响和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在清军占领全中国的过程中,无恶不作,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剃发令强制执行,各地再燃抗清的熊熊烈火。清廷残酷镇压,在扬州、嘉定、江阴、南昌、广州等地进行了大肆屠城。
  清军在四川大肆屠杀,四川的人口从万历六年(1578年)口310万(《明会要》卷五十)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估算的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嘉庆《四川道志》卷十七),整整少了三百多万人。为此,清朝御用文人编造了“张献忠屠尽四川人”的谎言,而实际上在张献忠1646年战死后,清军在四川尚有长达13年的征战。
  此后清军各地“剃发易服”,造成人口骤减,发生西南地区民生萧条、万里无人的景象。1659年,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
  明将郑成功在1661年攻下了当时为荷兰殖民地的台湾,打起南明旗号建立台湾郑氏政权,来做为抗清基地。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攻占台湾。
  清朝在人文精神上比前朝确有了很大退步。清朝初期和中期,推行民族牢狱式的统治。在经济上把关外落后的奴隶制带入中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以供八旗子弟白白吃饷,他们常年寄生虫般的生活造成了清朝武力的退步(乾隆视察八旗军发现他们驰马坠地,箭箭虚发)也使得满清越来越依靠汉族军兵。除了推行奴隶制外,由于中前期不断穷兵黩武,尽管从越南引入了优良稻种,清朝还是到了乾隆年间才恢复到明朝万历年间的水平。在政治上,明代的君权依然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为了巩固其统治,制造了多起文字狱。最典型的就是明末可以和春秋时代相比的晚明思潮在清代终结。知识分子不敢发表独立见解而是钻进故纸堆去考究古书,这就是所谓的钱嘉学派。不单是哲学思想连文学也有很大退步。如明末话本小说所透露的生动生活气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枯燥的道德说教,只有看透世事的红楼梦聊斋给了人一笔亮色。由于清朝统治者刻意制造满汉之分,压制汉族先进思想,闭关锁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的落后。清朝后期,成为了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条约。为了自强,晚清政府全国上下开展了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当时只是看到了西人的外在所长(如船坚炮利),却看不到中西方本质的差距。所谓的同治中兴不过是回光返照,当然这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打下了一定基础。1898年,锐意改革立志变法的年轻光绪帝开始了“戊戌变法”。但与此同时,中国封建社制度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以满清贵族为主的保守势力的阻扰新法,仍然叫嚣着中国宁与友邦(洋人),不与家奴(汉人)这样的愚蠢狭隘的口号,结果变法失败。
  剃发易服
  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满族的发型与汉人迥异,该族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汉人的服装汉服以交领、右衽、无扣等为主要特色,满装的主要特点是立领、对襟、盘扣等。
  清朝由居于中国东北的满族人建立。在入关之前,满族统治者在关外已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作为臣服的标志。
  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汉臣孙之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羞成怒之下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族人民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例如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与“剃发易服”有关。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几十年,最终结果是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清朝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易服”的原因:一般认为,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汉人逐渐淡忘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时,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鞭子后被官府杀头,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
  “剃发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针对当时各地汉人的抗争此起彼伏的情况,当时的陈名夏曾说过:“免剃头复衣冠,天下即可太平”。然而不久他就因为说了这句话而被满门抄斩。
  旗袍
  对于汉族妇女的着装和缠小脚习俗,清廷没有实行任何强制措施。清初,满族妇女以旗装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泾渭分明;清中期,满汉女子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诗句里“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
  辛亥革命后,旗袍倍受中华女性的青睐。这时的旗袍也一改传统的式样,其造型为收腰线、长下摆,显露身体曲线,开衩提高并镶饰花边,领型前低后高。特别是穿在一些女影星和社会名流身上,更显出娇柔典雅的风范,随即成为老少皆宜的新女性的代表性服装。
  再后来的旗袍相继出现连袖式、对开襟、琵琶襟等形式,根据季节和不同的要求,又有单、夹、袄之分,袖子也有长、中、短、松、紧之别。

  清朝康熙朝

  康熙巩固和加强了祖国的统一。对内平定了三藩之乱;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孙子郑克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1675年,他派兵驱逐了盘踞在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沙俄侵略者,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167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反动贵族的叛乱;自康熙时期至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在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和台湾广大而神圣的领土内,实现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
   康熙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鼓励垦荒,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
  康熙皇帝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统一战争,使局势趋向稳定,清政府大为巩固,又通过一系列的文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人民过上了一百一十二年的和平生活。再经雍正、乾隆的努力,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
  “永不加赋”的谎言
  范文澜等所著《中国通史》中:“新增人丁永不加赋”,是从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年)年开始实行的。它规定丁赋的征收,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新增人丁,永不加赋。……
  丁赋和田赋,在摊丁入地以前,是两个并行的征课项目,田赋按亩征收,丁税则计口征收。由于丁税对农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无地农民,为了拒纳丁银,往往被迫逃亡。这种因人丁逃亡而征不足额的情形,从清初至康熙五十年间,始终存在。在“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中,康熙也承认有久、十丁之户,也只一、二人交纳丁税。这说明,在颁布“诏令”之先,丁税之未能足额,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为了达到足额征收的目的,顺治十一年(一六五四年)规定编审人口,要“逐里逐甲,审慎均平”,“如有隐匿捏报,依律治罪”。然而,即一直到康熙宣布“新增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之前一年,各省编审人丁,仍然未将加增之数,尽行开报。地方官未尝不力求足额,免干罪戾。可是这样的严攫遍索,而仍然不免于征不足额,原因是很清楚的。那些没有交纳钱粮的余丁,决不像康熙所说,实在“优游闲居”,“共享安乐”,他们其实已经是“老幼无立锥”,“逃亡无踪迹”。
  在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年),户部议定的执行条例中,规定了“新增人丁补足旧缺额数”的具体办法:一户之内,如同时有新增之丁和开除之丁,即以所增抵补所除,如新增之丁不足以抵补开除之丁,即以亲族之丁多者抵补;又不足,即以同甲、同图之粮多者顶补。这种办法,就连为清王朝唱赞歌的人也加以非议,认为这是“丁倒累户,户倒累甲”,“在官谓之补,在民谓之累”。
  可以看到事实是这样子的,首先,条令实施之前,丁银难征已经是既成事实;官员虚报丁数,造成老百姓苦不堪言;而真正实施的时候,“永不加赋”却成了“永不减赋”,没有实际意义甚至比以前更糟。而继“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后不到十年,就开始试行“摊丁入地”,彻底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变成了一句没有意义的空话。

  清朝雍正朝

  雍正帝盛年登极。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改革,可谓大刀阔斧,快刀斩麻。心狠手辣,大兴文字狱。
  首先整顿吏治。雍正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雍正元年的正月,雍正连续下了13道谕旨,总督、巡抚、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文官还有武官,告诫他们不许贪污,不许受贿,不许克扣,武官不许吃空额,违者严重治罪。雍正还成立会考府,就是对财政进行审计,审计出问题,要严肃处理。
  雍正废除了贱籍。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监察御史年熙上书请除豁山西、陕西乐户的贱籍。山西、陕西乐户的祖先,是明朝永乐永乐帝登基后,加害建文忠臣本人外,还将他们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世代相传,久习贱业。年羹尧之子年熙在奏疏中说她们是忠义之士的后代,沉沦至此,无由自新,请求雍正帝开豁她们的贱籍,准许她们改业从良。雍正帝看到奏折后,很是赞同,于元年(1723年)四月发出第一道"豁贱为良"的谕旨。雍正帝在下令开豁乐户贱籍的同时,又令各省检查,如发现本地也存在类似乐户的贱民,也准许他们出贱为良。
  雍正在位13年,对许多的事情做了重大的改革,特别是对一些制度方面做了些改革。所以说雍正是“康雍乾”三代承上启下的作用,“康乾盛世”,严格说起来是“康雍乾盛世”。

  清朝乾隆朝

  乾隆帝执政60年,虽好大喜功,但客观来说也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没什么贡献。他编篡《四库全书》,保存了我国许多的珍贵史籍典藏,但也对其中不少书籍进行了大肆窜改。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很多珍贵材料就此丧失。
  乾隆帝酷爱汉文,勤于写诗,有卓越的诗文才华,留下了约42613首各体诗作。作为一个皇帝,一个业余诗人,他的诗作甚至与全唐两千多诗人的一共四万多首诗作不相上下,并且水平不低;即使不论水平,不论民族,一个封建帝王对汉文化如此酷爱,也是对汉文化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清朝的文字狱,诗选的编选者不敢收录、评价当朝皇帝的诗,而原著(《御制诗集》)又卷帙浩繁,所以乾隆的诗没有流传开来。大部分是帝王体打油诗。
  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在六下江南后已有很多百姓起义。
  对待民族分裂问题上, 乾隆帝粉碎了新疆地区大小和卓木的武装暴乱,屠杀准格尔部统一了整个新疆并制度化管理。打败了廓尔喀对西藏的进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这一章程,是我们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文献证明。
  乾隆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遏制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乾隆大帝维护祖国统一,奠定中国版图,有“十全武功”,称“十全老人”。
  在“康乾盛世”时,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快。首先是耕地面积迅速增加,至雍正时方达到九亿多亩,恢复并超过了明朝万历时期。加上农业技术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大增加。康乾盛世”把中国封建经济推到高峰。中国的人口在“康乾盛世”时突破了一亿大关。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也是“康乾盛世”时奠定的基础。

  晚清(1840~1912年)时期

  清朝从乾隆后期更加衰落的现象,腐败日益严重。继位的嘉庆帝和道光帝掌政风格更保守和僵化。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贩售鸦片导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继位的咸丰帝所面对的时局是西方列强开始入侵,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又签定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同时中国也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与半封建的社会,主权受到严重损害。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
  至1880年代,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并建成了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
  洋务运动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时人多数未明当时的国际形势,少数人的急迫性并无法改变多数官僚的旧思维,清朝的维新运动最终未达日本明治维新般的成效,结果导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于1895年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随后,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又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软禁了光绪帝,变法因此失败,因为只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2有103天,因此称为“百日维新”。
  19世纪末,在《马关条约》的影响下,列强纷纷在中国强行取得“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如俄国的势力范围是长城以北和新疆,英国的是整个长江流域,法国的是云南和两广,等等),大有一举瓜分中华之势。因此,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开始高涨,引发义和团运动仇杀洋人,八国联军入侵。1901年因此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慈禧太后为了拢络人心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除科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政府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到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维持83天,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但只持续了12天。

  清朝政治制度

  努尔哈赤起兵时实行的是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政治权力集中于王公贵族,重大决策由贵族共同讨论决定,是为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后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试图逐渐削弱满洲贵族权力。皇帝试图实行中央集权的努力主要集中于清朝前期。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顺治皇帝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由自己亲自掌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变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时加强上三旗的实力,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有所削弱。
  清朝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以前尚书均由满人担任,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规定尚书及侍郎满、汉各一。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都察院。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皇帝设立南书房,起初是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而设。因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故名南书房。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蒙古激战,为及时处理军报雍正皇帝始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改称军机处。乾隆皇帝即位后服孝,安排数位“总理事务王大臣”进入军机处,故改名总理事务处。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服满亲政,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自请罢职,恢复军机处名称,自此遂成定制,军机处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核心权力机构,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几乎可忽略不计,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清代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四月初十清廷宣布成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废止。

严格来讲,清朝与准噶尔汗国之间的战争进行了将近整整80年,历经了三代皇帝,之所以这么难,因为清朝和准噶尔汗国之间,实力不相上下,当时都是亚洲地区的大国。

准噶尔汗国是由蒙古人的一个部落首领噶尔丹建立起来的,汗国建立后,东征西战,不断扩展,侵犯清朝的势力范围。这样一个巨大的威胁,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一代雄主康熙大帝,决定征讨准噶尔丹。于是,大清和准格尔汗国长达将近百年的你死我活的较量,自此开始了。

准格尔汗国全盛时期,统一了天山南北,占据了内外蒙古,是一个称霸中亚地区的大国。清朝统治者进入中原后,也雄心勃勃要开疆拓土,消除边疆隐患。两国交战后,很长时期内都后互有胜负。但是准噶尔汗国内斗不断,国力不断衰弱。到了乾隆帝时期,乾隆抓住准噶尔汗国内耗无暇外顾的机会,发动大军继续征伐,一战而定。

内忧加上外患,准噶尔汗国——这个称雄中亚的帝国就此灭亡。为了彻底斩草除根,乾隆下令屠戮准格尔部青壮年,妇孺送入内地赏给士兵,准噶尔部从文化和民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64族上彻彻底底的消失了。而西域因为故土新归,被称作新疆。

所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现在从汉代就开始统治的新疆,在清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存在过一个文化和民族上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国家,而这个国家在与清朝长达八十年的战争中,彻彻底底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错误,准格尔地区一直是中国领土,除了蒙古帝国以外大多时期一直归中原王朝控制,该地区从来不是一个单独的国家,准格尔地区在清代发生的是叛乱不是兼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设立郡县,准格尔旗东部、北部分别属云中郡、九原郡;西南部辖美稷县、平定县。在今准格尔旗纳日松镇勿图沟发现的古城,经考证,就是秦王朝所置的上郡属县广衍县城。
秦末“诸侯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戍边者复去”。鄂尔多斯高原又为匈奴冒顿单于复占,划编为右贤王驻牧区。
汉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南之战,派大将卫青击走了驻牧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匈奴属部绥颊王和白羊王部,占领了鄂尔多斯高原,在这里设置郡县,准格尔旗大部属云中郡。隋朝时期,准格尔旗先属榆林郡,后归胜州管辖。据史料记载,开皇三年(583年)置榆林关,七年置松林县,属云州辖。二十年割云州榆林(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富昌(今准格尔旗天顺圪梁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4古城),金河(今托克托县哈拉板申古城)三县置胜州。大业五年(609年)炀帝改胜州为榆林郡,仍领榆林、富昌、金河三县,户2230,治所榆林县,辖境包括今准格尔旗和呼市的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的部分地区。
大业三年,炀帝北巡,在胜州榆林县(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设宴招待突厥诸部及契丹、奚等各部酋长3500人,胜州因之名扬天下。
唐贞观三年,唐王朝置胜州(隋时的榆林郡)。天宝元年改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称胜州。领榆林(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河滨(今准格尔旗天顺圪粱古城)二县。户1187,人口20952,州治榆林县。在五代十国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名叫藏才族(也译作藏察勒族)的小藩部,乘战乱之机,进入今鄂尔多斯高原东部的准格尔旗境内。
辽伐西夏时,藏才族首领王承美率部附辽,辽授其左手牛卫将军衔,并助其在今准格尔旗纳日松镇二长渠村筑城建砦。
宋开宝二年(969年),王承美归宋,宋赐其城名为丰州。当时,北宋王朝称丰州(准格尔旗纳日松镇二长渠村古城)、府州(今陕西府谷县)、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杨家城)为“河外三州”。三州分布为品字形,相互照应,固守北宋的北方门户。所以北宋王朝对丰州城很重视,封王承美为丰州牙内指挥使,后又提升为防御使,子孙世代承袭。
1126年,金灭北宋,西夏人趁机占领丰州城,中间一度又被金人抢占,但后又复归西夏。成吉思汗统一了漠北蒙古各部后,逐步南下,灭了金和西夏,准格尔旗为元王朝所占据。
宋元时期,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有一片以油松、杜松为主要树种的森林区,东北接晋西北地区,向西南到陕西榆林地区。但因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人为的砍伐及战争破坏,森林逐年弱化,今准格尔旗著名的“油松王”,就是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天然落种而生。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攻下东胜州(今托克托县古城),置卫,同年元知院都连帖木儿等率众归附,明于东胜卫附近及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置失宝赤、五花城、斡鲁忽奴、燕只、瓮吉刺五千户所,安置蒙古归附人众,隶东胜卫辖。二十五年,又分东胜卫为东胜左、右、中、前、后五卫,次年,罢东胜中、前、后三卫。东胜右卫治所即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永乐元年(1403年),东胜左、右卫徙至内地。正统三年(1438年)曾再度复置,但不久又废。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蒙古诸部势力日渐向南扩展,威胁明朝北部的安全,明朝也开始在北方陆续设置边镇,构筑边墙,其中延绥边墙就筑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南部。这道边墙东起今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占村紫城岩,西抵宁夏盐池东北,从此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与陕西省的分界。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廷将鄂尔多斯部落分为鄂尔多斯左翼前、中、后和鄂尔多斯右翼前、中、后6个札萨克旗。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俗称准格尔旗。至此,准格尔旗初建旗政,由扎萨克总理旗务。顺治年间,清朝皇帝为加强对鄂尔多斯部落的控驭,将长城以北50里宽,东西约2000里长的地带划为禁地,俗称“黑界地”。明确规定汉族农民不得逾越长城进入鄂尔多斯牧地,鄂尔多斯牧民也不能进入这块禁地,更不能越过长城进入汉族地区,使准格尔旗的南界进一步得到强化。

请采纳

清代准噶尔整个部落的人虽然只有区区的60万,但是每个准格尔部落的人都骁勇善战,作战非常勇猛。他们作为蒙古人,自古就比较善战, 并且他们骑马作战的能力要比清朝官兵强很多,再加上准格尔领导人决策还算比较英明,所以能一直以少与清朝大军对峙。

当年,北元政权退化为游牧政权,游牧民族内部开始分化为鞑靼与瓦剌。之后,瓦剌分裂,7a64e59b9ee7ad94335鞑靼不愿被管控并打败瓦剌,之后瓦剌等部落向西定居新疆,包括准噶尔部落。远离蒙古高原中心,准格尔部开始休养生息。在这些部落中,准噶尔部恢复得最快,之后他们占领了新疆北部的大部分领土,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准格尔刚刚兴起,这个时候大清帝国也不甘落后。之后大清帝国将整个蒙古成功收在自己麾下,并控制了外蒙古的政权。这是大清帝国一鼓作气迅速公路关内,灭了明朝,使天下统一。就在大清帝国忙着兴起的同时,准噶尔汗国也没有自暴自弃。准噶尔汗国先是消灭了南疆的叶尔羌汗国,占领整个新疆,并攻入中亚,从哈萨克汗国和布哈拉汗国夺取大量领土。之后,准噶尔汗国达到鼎盛。

但是,最终准噶尔汗国爆发内乱,加上此时准噶尔汗国开始流行天花。乾隆帝觉得这个时候是上天赏赐的良机,于是从国内调遣了几十万大军进攻,最终彻底消灭了准格尔韩国这个近百年来的心腹大患。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冈的读音是什么 筱的意思,筱怎么读,筱字的解释 筱怎么读音是什么 莜怎么读音是什么 全国英语翻译三级笔译可以单独报名么,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需要... 用英语翻译 等失望攒够了我就离开 这句话 代表我不痛,那是因为我真的爱了翻译成英语怎么说的 失恋无罪,不痛 不痒 亦分离 翻译成英文 什么心什么气四字成语 气 现 四字成语有哪些 什么气什么足四字成语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什么气什么现 百年偕老之吉是什么意思 家道重新 婚姻朱陈 是什么意思呀? 自古联婚不同姓是什么意识? 二人情投意合结朱陈下联是什么( 准噶尔部到底拥有多少军队,为何能够占领辽阔的西藏 清朝的著名将军? 中国从奴隶制社会至清朝末年的历史事件 发生时间及其期间的文物 康雍乾三代耗时将近70年,清朝为什么这么难灭掉准噶尔汗国? 有的放矢什么意思 有的放矢是什么意思?? “有的放矢”是什么意思? 有的放矢什么意思啊? 五巧 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很巧的成语有哪些 带巧的有哪些成语 巧字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含阁的四字成语 带有字阁的四字词语 阁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后面带阁的四字词语 写5000个含动物的成语 5000个不常见的成语 写5000字的好词好句 成语解释大全5000条 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 “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 滥竽充数的寓意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 滥竽充数的意思是什么? 含瓜的成语有哪些 带瓜字的成语 带瓜的词语有什么?? 有人字也有瓜字的成语 想今年办理天津积分入户,听说可以挂靠亲戚朋友的房子,是吗?? 我自己在深圳没有房子,想今年办理积分入户,听说可以挂靠亲戚朋... 我刚毕业,在深圳工作,听说户口可以挂靠亲戚朋友的房子,也可以... 跟争分夺秒相似的词语 像争分夺秒这样含近义词的成语? 跟争分夺秒相似的词语有哪些? 争分夺秒,可以造什么句子?哦 包含五和十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五和十”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