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关于孝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比如移孝作忠、母慈子孝、孝悌力田、忠孝两全、求忠出孝、子孝父慈、忠孝节义、孝子顺孙、孝子爱日、孝子贤孙、父严子孝、孝子慈孙、孝悌忠信、披麻带孝、入孝出悌、父慈子孝、入孝出弟等。
一、移孝作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出自】:谢觉哉《不惑集·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二、母慈子孝
【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白话文:“上天给我彝。“孔子传:“上天和百姓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示例:唐·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白话文:“陛下隐太子的元良,枉太子的神器,如何教天下母慈子孝呢。”
三、孝悌力田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出自】:《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白话文:“他派使者慰劳赏赐三老、孝者帛每人五匹,敬爱的人、力田二匹……因为户口设置三老、孝悌力田常任乡官。”
四、忠孝两全
【解释】: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出处】: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
白话文:“业传战略,名字在勋登记;蕴天爵以修己,忠和孝两全。”
五、求忠出孝
【解释】: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出自】: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白话文:“国家把选拔贤才为己任,贤人以孝道为第一。孔子说:‘孝亲所以忠诚可以转移到你e68a84e79fa5e98193362,因此寻找忠臣一定要到孝子之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移孝作忠
百度百科-母慈子孝
百度百科-孝悌力田
百度百科-忠孝两全
百度百科-求忠出孝
“恩逾慈母”“返哺之恩”“顾复之恩”“菽水承欢”“孝子贤孙”
孝: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 2.居丧的事:守~。吊~。 3.丧服:戴~。~衣。 4.姓。
带有孝的成语:孝悌忠信、孝思不匮、孝悌力田、入孝出弟、忠孝两全、父慈子孝、披麻带孝、孝子顺孙、孝子爱日、入孝出悌、母慈子孝、移孝为忠、子孝父慈、孝子贤孙、忠孝节义、孝子慈孙、求忠出孝、移孝作忠、父严子孝、披麻戴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