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初学太极拳一定要慢练,才能有所体悟,初zd学太极拳的人脚下没有功夫,虚实分不清是慢不下来的,何谈松沉,何谈阴专阳。所以初练要从盘架子开始一步步来,随着功夫的增长你就能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属节节贯穿。来源: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真的.修学太极拳的目的是修养身心,有以下修养身心的内涵。
1. 舒适为本,愉悦自我
许多练习太极拳的人都强调“刻苦练功”,但越“刻苦”越容易出现动作僵硬、精神紧张、神意呆滞的现象,从而不仅不能取得练太极拳的乐趣和所应有的健身效果,甚至有人还会出现因锻炼不得法而损伤身体的现象。
太极文化所推崇和传播的太极拳,讲究练拳时“找舒适”,找到舒适“舒适练。”不舒服是练拳不得法的缘故,因此,会越练越舒适,越练越愉悦,越练躯体气血越通达,越练内心越幸福。当代人生活紧张,因此,普及这种“找舒适,舒适练”的太极拳,对缓解压力,放松身心、促进气血循环,帮助实现延年益寿很有好处。
2. 祛病延年,和谐身心
太极文化体系中的太极拳拳友之间的交流途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5依次以推手(亦称揉手、搭手、獦手)、穿手(川手)、散手的进步阶梯来进行训练的。在此过程中,要遵循“戒定慧”三学途径。“戒”就是戒用力,避免“角力、蛮推”等;“定”就是中定安舒,平和流通,舍己从人;“慧”就是生发出太极拳的智慧来,身心和谐,常乐我净。
太极拳功夫体系中的太极拳拳友之间的交流途径,比如推手(推手是内部师兄弟之间的功夫训练),不是意气之争,不是功夫高低中的输赢,而是战胜自己想用力的习惯,让心态在压力面前保持轻松平衡,让躯体在交流的过程中,气血更好的流通——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神意气(太极之阴)和形体动作(太极之阳)是否成为整体,太极拳的盤拳走架是否正确等;此外,这也是一种相互之间通过神意气进行深层次渗透性按摩的有效方式,对促进太极拳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身心修养很有帮助,既文明又有情趣,既高雅又健身效果明显,符合现代人文明交往的需要,也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更能取得祛病延年、健美身形、和畅气血,完美身心的效果来。
一句话,太极拳拳友之间的交流途径,目的不是为了争强好胜,不是为了打败他人,而是为了战胜自己,让自己摆脱有限生命和世俗况味的桎梏,去参阴阳造化,享受“延年益寿不老春”之乐趣,从而全方位地优化身心,优化生命。
3. 中正安舒 调剂阴阳
太极文化体系中的太极拳,并不把动作的是否漂亮,是否有难度当成练拳的标准,而是主张以松稳慢匀、松散透空、松空圆满、松化净定的内在精神境界的高度和谐为使命。
松稳慢匀:松,就是从神态到动作都不能紧张;稳,就是从精神到体态都要保持平衡;慢,就是动作缓慢;匀,就是动作、姿势、呼吸都均匀。
松散透空:散是均匀的散开、混化,意识带动内外之气均匀的布满虚空;透身体的通透度要好,没有僵直、凹凸、阻碍之处;空是真正的身心通达。
松空圆满:空了之後才能圆、才能流通;然後,能量才能充满,生机才能显现。
松化净定:化是混化、混融、交流、融汇之意;净是内心裏没有想不开的问题,宁静祥和;定是中正,中定、中空,作用是调济阴阳使之归於平和、平衡。
以上四个途径,是修学太极文化逐一抵达的身心境界——通过内功境界、水性境界、神明境界来一点点实现。不管今生今世是否能达到之,则太极文化的修学者,一定要追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