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谦恭下士、谦谦君子、不矜不伐
一、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自】:唐 房玄龄《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
【译文】:封濮阳侯,职位待遇优厚,当时倍受皇帝信任,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二、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胸怀像山谷那样的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自】:战国 老子《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译文】:性格敦实纯朴,胸怀像山谷那样的深广
三、谦恭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释】: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译文】:年少好学,修父亲的事业,尤其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四、谦谦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解释】: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自】:西周 周文王《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译文】:谦虚再谦虚是君子应当具备的品德,谦卑涵养啊
五、不矜不伐 [ bù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31 jīn bù fá ]
【解释】: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自】:周 先秦诸子《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译文】:你不收敛,天下没有人与你争能;你不去,天下没有人与你争功。
礼贤下士,谦虚谨慎,不矜不伐,.不耻下问,屈己待人
【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35
【活到老,学到老】:指人一生虚心好学。
【降心俯首】:指虚心下气,恭顺服从。
【降心下气】:指虚心下气。
【矜功伐善】: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
【空空如也】: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纳善如流】:纳:采纳,接受;善:好的建议和意见。形容虚心接受别人的好建议好意见,像水顺流而下一样自然顺畅。
【披怀虚己】:披怀:敞开胸怀;虚:虚心。比喻虚心礼让,诚恳相待。
【谦恭虚己】: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谦虚谨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谦虚敬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同“谦虚谨慎”。
【祛衣请业】:祛衣:掀起衣服。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虚心请教。
【祛衣受业】:祛衣:掀起衣服。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虚心请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委诚求当】:指推诚相待,虚心求教。
【温恭自虚】:温恭:温和谦恭;虚:虚心。温顺谦恭而不自满。形容诚恳受教的好态度。
【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闻义而徙】:闻:听到;义:正义;徙:迁移。听到符合道义的事就心动神往,虚心相就。
【虚船触舟】:没有载人的空船碰撞了别人的船,虽是气量小的人也不会生气。比喻虚心可以远祸。
【虚而不淈】:淈:穷竭。原比喻天地为风箱,愈空虚愈不穷竭,愈推拉愈多排风。多比喻愈虚心求知,知识就越丰富。
【虚己受人】: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虚一而静】:指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虚中乐善】:中:同“衷”,内心;虚中:虚心;善:善言善事。指虚心采纳善言,乐意做善事。
【执经叩问】: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自以为然】:然:这样。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
【自以为是】: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自用则小】:自用: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人求教。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