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知己看做自己的同胞兄弟一样,爱人如爱己”谢谢 望采纳!
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的一辈子有一个知己就满足了,今生今世都会视他为至亲兄弟来对待。
这是鲁迅赠给瞿秋白之辞。当时鲁迅先生希望用文字让中国民众觉醒,他大量创作以“匕首” 和“投枪”著称的杂文,但是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惧怕鲁迅,侮蔑鲁迅,贬低鲁迅杂文的战斗意义,说他是一个“杂感家”,甚至攻击他是“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
瞿秋白的《序言》却说:“正因为一些蚊子苍蝇讨厌他的杂感,这种文体就证明了自己的战斗的意义。”之后瞿秋白先生在上海时,就秘密会见鲁迅先生,他们两个人促膝长谈,都很赏识对方,鲁迅先生就写了这幅对联感谢瞿秋白。
扩展资料:
古人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知音故事褒扬的正是朋友间的信义和友情。当俞伯牙弹琴其意在高山流水时,只有钟子期道出了伯牙的心事,故而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因知音难觅而断弦摔琴,终身不再鼓琴。
还有林则徐与王鼎的大义真情,同样催人泪下。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宏伟志向——“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有共同的担当精神——“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有共同的人文情怀——“利人乎即为,不利于人乎即止”。
因此,在林则徐蒙冤被发配伊犁时,王鼎斗胆上书朝廷,历数林则徐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2功绩,举荐林则徐到河南治理黄河水患;当王鼎死后,林则徐则亲往王鼎家乡为恩师守“心孝”三月,还写下了诸多楹联追怀恩师。
这些生死之交,实配得上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句话;这种真情大义,令天地为之动容、为日月增添光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作家网-鲁迅与瞿秋白
你好 朋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来”这是赠源给瞿秋白之辞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百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度患难相扶。 在这个世界上我将问把你当作胸怀志趣相同的朋友来看待。“斯”,这;“同怀”即答胸怀志趣相同的朋友(知己)。
鲁迅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0在谈及朋友时,他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是赠给同志瞿秋白之辞(《鲁迅全集9》),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扩展资料
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鲁迅在处理这些题材时又具有极其独特的眼光。在观察和表现自己的主人公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即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病苦”。
因此,在《故乡》中,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后来的贫苦,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麻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