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缘起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9(梵语: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语:paticca-samuppāda),重要佛教术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
任何事物都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变化中,这是佛陀对世间现象的成住坏灭之原因、条件所证悟的法则。
《清净道论》对“缘起”作了几种解释:
1、 一起生起为“起”,众缘的而非排斥缘,如此为“缘起”。由此因聚合是彼(果)的缘所以是“彼缘”,是彼等的缘所以此是因。
2、如是因的组合面向[果]故说为缘,一起生起故说为起。果是由它共同达成、而非缺乏的意思;又以诸条件的,彼此面向、前往[果]故为缘。它们乃是一起、彼此以不分离之法而生起,故说为起。如此,缘和生起为“缘起”。
3、若它们不互相为缘,或互相欠缺时,则不可能生起。因为诸缘是同时、一起,而非各别各别,也非先后地生起诸法,故说为缘起
扩展资料
引证解释:
1、佛教语。谓一切有为法,皆待缘而起。《维摩经·佛国品》:“深入缘起,断诸邪见。”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八讲:“缘起之有,性空之无,都是从假名上说的。”
2、引申为事物的起因,起源。
南朝·梁·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昙摩耶舍》:“ 耶舍 为说佛生缘起。”
明·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则七言绝体缘起,断自梁朝,无可疑也。”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碎石治河》:“ 汉 永初七年,令於石门东积石八所,以捍冲波,谓之八激堤,皆可为碎石坦坡之缘起。”
鲁迅 《准风月谈·我谈“堕民”》:“我生于绍兴 ,堕民是幼小时候所常见的人,也从父老的口头,听到过同样的他们所以成为堕民的缘起。”
3、一种叙述故事始末缘由的俗文体。
4、一种叙述编辑、著作或举办某种事情的缘由、宗旨的文字。与序文性质相类。
清·道霈有《重刊〈坛经〉缘起》。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湖海艺文社的‘缘起’里,说明了它的宗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缘起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末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此。
〔注释〕
风木:犹言风树。《韩诗外传》卷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这是齐国的孝子臬鱼对孔子所说的话,后因以“风树”比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31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白居易《赠友》诗:“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劬劳:劳苦劳累。出自《诗经·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后人据此诗,遂以“劬劳”专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劳苦。
〔译文〕
为人子女于父母,能够代父母操劳办事,以可口饮食供奉,使父母得到安心,这便是所谓孝了。努力做一个既有道德修养,又有学术造诣,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使父母因子女的美德声誉而感到自豪,增添光彩,这便是大孝了。劝父母修学净土法门,使父母将来得生净土,永脱轮回之苦,常受无重妙乐,这是大孝中的大孝了。我出生得晚,当我刚闻到佛法时,不幸父母都相继去世了,使我悲痛到极点。虽然十分想要补救,但已是不可能了。因此,奉劝诸人,父母在堂,应该早劝念佛,父母命终之后,要为父母念佛三年,若因事务冗忙,不能专心念佛三年,或以一年为限,或以七七日为限,都可以。凡孝子要报父母劬劳之恩,对于这伯要紧事不可不知。
痛极终天就是形容极度悲痛,痛苦达到了天尽头
安和乐利形容人们的生活 安定和乐
你好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百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末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度,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此。
〔注释〕
风木:犹言风树。版《韩诗外传》卷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这是齐国的孝子臬鱼对孔子所说的话,后因以“风树”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白居易《赠友》诗:“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劬劳:劳苦劳累。出自《诗经·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后人权据此诗,遂以“劬劳”专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劳苦。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