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完璧归赵”中的璧指的是zd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极其珍贵的美玉,被认为是未经雕琢的无价之物,也称作荆玉、和璞,是世间难得的珍宝。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是指赵王得到了一块本属于楚国的镇国之宝,被秦王看上后,赵臣蔺相如如何出使秦国又将玉完好带回赵国的故事。
历史上的和氏璧早已经失传了,因此真正的和氏璧什么样子当下已无法再现回,仅依靠有限的相关记载描述来看,由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玉玺,我们可以得知和氏璧与其它玉佩有所不同,至少有10厘米厚,且并不是古人常戴的环形圆玉。但由于秦始皇的这块玉玺也在唐朝之答后失传,因此和氏璧究竟何样,也难以考证。
供参考。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
和氏璧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抄,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袭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知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道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后来,形容将别人的东西完整的还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