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半斤八两 棋逢对手
不分胜负试一下
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平起平坐、分庭抗礼、势均力敌
一、各有千秋 [ gè yǒu qiān qiū ]
【解释】:原意是都有流传下去的价值。后引申为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千秋:流传久远。
【出自】:汉·李陵《与苏武三首》:“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译文】:嘉会很难再次相遇,三年为千秋
二、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释】: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出自】: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8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译文】:翳叶抬头吃,如饥饿蚕的快,分不出高低好坏。
三、平起平坐 [ píng qǐ píng zuò ]
【解释】: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四、分庭抗礼 [ fēn tíng kàng lǐ ]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译文】:(子贡)所至,国君没有不平等与平等的礼节。
五、势均力敌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释】: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自】:唐 李延寿《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译文】:双方势均力敌,最终相互吞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