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它的最主要的绘画特点是什么?犍陀螺艺术-犍陀罗佛教艺术特征?

它的最主要的绘画特点是什么?犍陀螺艺术-犍陀罗佛教艺术特征?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公元1世纪中后期,在波斯、希腊和罗马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交互作用下,印度佛教雕刻艺术发生迅速变化。在此背景下,举世闻名的犍陀罗艺术产生了。



犍陀罗造像艺术

所谓犍陀罗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专有名词。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进入印度建立殖民地;公元前2世纪,殖民地的欧洲人后裔,与原来居住在中国河西走廊的月氏(rouzhi)人一起,建立起强大的贵霜帝国,定都犍陀罗(今马巴基斯坦白沙瓦与阿富汗东部地区)一带。贵霜帝国的第三代君主迦腻色迦开始提倡佛教,并将希腊雕刻神像的手法用来雕刻佛像,于是,犍陀罗艺术产生了。由於希腊人对神的观念不同,他们认为人神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中天国的英雄女神和人世的形像是一致的,在此观念下工匠塑造神的形像,在当地的文化与宗教信仰下,自然地与佛教的精神相交融,产生了最早的佛教艺术—犍陀罗艺术。犍陀罗深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当地的造像风格略带有西方雕塑的特色。强调自然的写实性,外观上则是高鼻,深眼、卷发、嘴上有八字胡的佛像和通肩式大衣的造型,有的佛像甚会表现肌肉线条。

犍陀罗(梵 Gandhara, Gandhara, Gandha-vati ),又作健驼逻、干陀卫。意译香行、香遍、香风。位于今西北印度喀布尔河下游,五河流域之北。犍陀罗国的领域,经常变迁,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入侵印度时,它的都城在布色羯逻伐底,约在今天巴基斯坦白夏瓦东北之处。公元一世纪时,贵霜王朝兴起于印度北方,渐次扩张版图,并有喀布尔河一带。迦腻色迦王即位时,定都布路沙布逻,就是今天的白夏瓦地区。王去逝后,国势逐渐衰微,至寄多罗王,西迁至薄罗城,以王子留守东方。

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前后七、八百年间,佛教曾盛行于此国;阿育王派遣布教师到此布教,是佛教在犍陀罗的发端。此国原是上座部,尤其是说一切有部的中心,但后来国内的僧众吸收了大众部的学风,因此大乘思想也曾风行一时。迦腻色迦王统辖广大的领土,当时犍陀罗是他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会的枢纽之地。国王后来皈依佛教,在都城广建寺塔,造立佛像,开启了著名的希腊式犍陀罗佛教艺术。大致来说,犍陀罗属小乘有部教派,世友、法救、胁尊者等,都是犍陀罗有部的杰出论师。公元四、五世纪,世亲造《俱舍论》三十卷,这部论书将有部繁琐的教义予以整理、统一、批判,历来被视为有部学说集大成的论着。

世亲之兄无著,出家于犍陀罗国,先在化地部修学,后转赴东方,受教于一位罗汉,研习小乘空观,但仍不能满意,于是前往中印度学大乘空论,在阿逾阇国入禅定三昧,上升兜率天,会见弥勒菩萨,学习《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中边分别论》等大乘经义,回到人间后,为大众广说妙理,又教化其弟世亲皈依大乘。世亲回小向大后,专研大乘教法,遍历憍赏弥国等中印之地,宣扬大乘教,又作大乘论书百部,亲炙受教的弟子约有一千多人。

无著、世亲之时,犍陀罗也奉行大乘,但小乘教是主流。东晋的法显、宋云等人都曾到过此国,称道该国国民崇敬佛教,好读经典。宋云曾把在犍陀罗等地的见闻撰成《宋云行纪》。在宋云返回洛阳三十多年后,有犍陀罗国人阇那崛多来到长安,在四天王寺译出《金色仙人问经》二卷、《妙法莲华经.普门品》重颂偈等三十九部。由此可见,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间,犍陀罗佛教与中国佛教间的来往交流已经逐渐受到重视。

自公元六世纪以后,佛教失去王室护持,后虽有突厥王一时再兴,然而到第十世纪,又为回教徒所迫,佛教终于绝迹。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犍陀罗国的疆域,东西约千余里,南北有八百余里,东临信度河(今印度河),都城名布路沙布逻,王族绝嗣,隶属迦毕试国,市井空荒,人烟稀少。可见国力曾鼎盛一时的犍陀罗国,在七世纪玄奘大师西行之时,不但已荒废没落,且已臣属于他国。

总括而言,西域佛教自公元前二、三世纪到公元四、五世纪之间,教派多属小乘,当时盛行小乘的有疏勒、罽宾、犍陀罗等国;至于大小乘思想混合,而仍以小乘为主流的有安息、康居、龟兹等国;主要盛行大乘的则有大月氏、高昌、于阗等国。四、五世纪以后,犍陀罗因无著、世亲二位大乘论师的出世,大乘佛教遂有流行北印度的趋势。

古印度是宗教盛行的地区,世人受婆罗门教影响,虔诚地对神灵顶礼膜拜。但是,早期佛教不奉祀神灵,也不塑造神像,只把释迦牟尼奉为教主,这大不利于佛教的流传。伴随社会的变化发展,一些佛教徒改变了自己的佛教观念,他们自称大乘,而贬低早期佛教为小乘。大乘佛教把释迦牟尼神化,称其为全知全能的最高神,同时把佛教的神灵描绘成人形,塑成华丽的雕像。由于公元1—2世纪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塑造了最早的佛像,所以后来的人们称早期佛像艺术为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格。据说贵霜地区的希腊人皈依佛教后,感到佛陀与希腊的救世主阿波罗相似,于是按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阿波罗式的头,脸上的笑容静谧而安详,披着希腊长衫模样的袈裟。后来,佛陀以健美体魄为特征的雕像,加入了印度苦行的宗教观念在里面,从而使佛陀变得眼窝深陷,形容枯槁,丑陋不堪。但它通过肉体的瘦、丑反衬了精神的力和美。可以说,成熟的犍陀罗艺术是用希腊艺术手法诠释印度宗教思想。随着佛教的流布,佛塔、雕刻、绘画等佛教艺术也因而发达,佛像多以泥土、漆灰为原料,佛画以壁画为主,样式则多为融合希腊、罗马、波斯、大夏、印度等风格的犍陀罗艺术,此外还有回纥式、喇嘛式等。七世纪以后,中国美术色彩渐浓,遗物多见于吐鲁番一带。至于取材范围,佛像主要有佛陀及观音、文殊等菩萨,绘画以《贤愚经》、《六度集经》的故事为对象。经典的编纂、书写、翻译也极盛行,仅高昌、于阗二地,就发现了中阿含、般若、秘密等二十余种。

隋唐之际,穆罕默德在大食(si)创立回教,由于用武力传教,马蹄所到之处,佛教尽为所灭,安息、大月氏、康居、迦湿弥罗、犍陀罗、疏勒、于阗、龟兹、高昌等各国的佛教,从三国时代到明代之间,先后被祆教、回教侵略吞并,西域佛教也因而从此没落。

犍陀罗佛教艺术特征 

乃印度佛教艺术之一派。又称犍陀罗艺术、希腊佛教艺术。以印度西北部犍驮罗(巴Gandha^ra ,约今西巴基斯坦白夏瓦)地方为中心而发展,即亚历山大侵入印度后至贵霜王朝灭亡,盛行于印度河与喀布尔河会合区域之佛教艺术。其艺术之表现,主要为宫殿寺庙之建筑、佛菩萨像之雕刻、绘画,其内容大多以佛教题材为主,而采用希腊系统之表现方法,历史性价值极大,影响广及印度、中亚、我国、日本等处。盖以印度传统艺术,吸收希腊、波斯、大夏、罗马之风格,镕为一炉而自成一派。  佛像造立之起源及年代不得其详,部分学者推测为纪元前后始行于犍驮罗地方,然依史实难以确认。依道行般若经卷九、卷十载,可知西元二世纪中叶以前,犍驮罗地方已盛行造立佛像;又从法显、惠生、玄奘等之着作中,对于那揭罗曷国之佛影及布路沙布逻城之雀离浮图等之遗迹皆有描述。  建筑方面,以佛教之伽蓝、塔为主,式样以印度传统建筑为基准,佛塔沿袭中印度古覆钵形式,然由其柱头可见所受罗马、希腊之影响。佛塔塔身极高大,伽蓝则大致呈方形之高墙,内有中庭,四周有房室并立,建材均以石块拼成,而不使用砖。至于雕刻方面,其题材颇多,有佛、菩萨,或取自佛传、本生谭,数量极多,乃犍驮罗艺术之中枢7a64e59b9ee7ad94362,多以浮雕表现,少有圆雕之作品,背面削平,身体比例不够匀称。其式样模仿希腊人之骨相,一反中印之螺发,而呈现波状发纹,面貌亦不同于印度人,高额、尖鼻、薄唇、人中短、衣褶厚重。继承此风之雕刻为现今北印度及土耳其斯坦(俄属中亚)。  犍驮罗艺术越过北方葱岭进入现今新疆地方,传至中原,影响北魏佛教艺术,又经由朝鲜传入日本,显著影响飞鸟时代之建筑、雕刻。另一派则传及缅甸、暹罗、交趾等地。第五世纪中叶,印度受咽哒族之侵略,犍驮罗艺术亦因之衰颓。


丝绸之路是古老的东西方贸易之路,是横贯亚、非、欧三洲的一条重要的陆路通道。几百年来,丝绸之路对沿线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东亚、东南亚与东非、西亚和南欧贯通起来。在这条古道上留下足迹最多的是商人和驼队,但最早和最坚毅的是西行学法和东游弘法的佛教徒。西行学法的最著名的就是高僧法显、高僧玄奘等人,而东游弘法的强大推手却是一位国王,他就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这些西行东游的佛教徒的弘法求法来回往返过程中,也让世界各地的雕塑工艺汇聚、融合在古印度的佛教中心——犍陀罗。从而形成了一种举世闻名的佛教雕塑工艺风格——犍陀罗风格!

辩才天女浮雕 犍陀罗风格

其实,犍陀罗艺术风格并不是一古印度原生的艺术风格。它是在古印度原有的佛像、佛塔的雕塑技艺的基础之上,受到了来自中国、波斯、罗马和希腊等不同文明的雕塑技艺影响之后融合而成的。而它之所以被命名为“犍陀罗风格”,这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3有着重大的关系。位于南亚的犍陀罗地区是当时的佛教圣地、佛教中心。正是因为它是佛教的圣地、中心,所以这个地方在阿育王推动对佛塔的崇拜之后,便对佛像、佛塔之类的宗教物品有着极大的需求,在需求的拉动下犍陀罗地区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佛像和佛塔的最重要的生产地和主销地(佛像、佛塔大多由石头雕刻而成,犍陀罗地区的石材适于雕琢,又处于佛教中心,对佛塔和佛像有大量的需求。因此犍陀罗地区也就成了佛塔、佛像的主产地和主销地)。

悉达多诞生浮雕 卡拉奇国家博物馆

佛塔崇拜与佛陀时代之前的古印度习俗有关,在佛陀时代之前的古印度就有在亡者遗骸之上建塔或修墓的习俗。关于这一习俗,在佛陀涅槃后的文献中这样记载,据载:人们在佛陀舍利之上建造佛塔用于崇拜,共建八座,而这八个佛塔分布在八个主要部落。于此相似,关于佛塔崇拜的记载也可以在数千年后西行求法朝圣的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的西行游记中看到,在他们的游记中记述了:在舍卫城附近的一座小邑中存有佛舍利,其上矗立着与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等过去七佛有关的古佛塔。而这两段记载则有力的说明了,为亡者建造纪念塔已然是古印度一项古老的习俗。但是,早期佛教文献并没有关于阿育王之前民众或者僧侣们对佛塔进行大规模崇拜活动的记载。

所以说自佛陀涅槃后,建造在佛陀舍利之上的八座佛塔虽然一直是僧侣们崇拜的对象,但崇拜佛塔这一风俗在阿育王弘法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小范围的、自发性的活动。直到阿育王时代它才成为佛教徒们明显的大规模进行崇拜活动的对象。因为如果早期的僧侣确实有大量崇拜佛塔等纪念物的活动的话,那么文献肯定会对此有所记载。但就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佛塔在阿育王之前就被公认为佛教信仰的标志。

而关于阿育王推动佛塔崇拜的举措主要归功于他打开了上述的八座佛陀舍利塔中的七座,并将这七座佛陀舍利细分给了王国中所有的主要城市,并在每个主要城市的舍利上都建造了宏伟的佛塔之后,佛塔才成为真正的佛教信仰标志。因此阿育王才是推动佛塔崇拜的第一人,才是犍陀罗风格的催化剂!



犍陀罗佛教艺术特征
乃印度佛教艺术之一派。又称犍陀罗艺术、希腊佛教艺术。以印度西北部犍驮罗(巴Gandha^ra ,约今西巴基斯坦白夏瓦)地方为中心而发展,即亚历山大侵入印度后至贵霜王朝灭亡,盛行于印度河与喀布尔河会合区域之佛教艺术。其艺术之表现,主要为宫殿寺庙之建筑、佛菩萨像之雕刻、绘画,其内容大多以佛教题材为主,而采用希腊系统之表现方法,历史性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2价值极大,影响广及印度、中亚、我国、日本等处。盖以印度传统艺术,吸收希腊、波斯、大夏、罗马之风格,镕为一炉而自成一派。 佛像造立之起源及年代不得其详,部分学者推测为纪元前后始行于犍驮罗地方,然依史实难以确认。依道行般若经卷九、卷十载,可知西元二世纪中叶以前,犍驮罗地方已盛行造立佛像;又从法显、惠生、玄奘等之着作中,对于那揭罗曷国之佛影及布路沙布逻城之雀离浮图等之遗迹皆有描述。 建筑方面,以佛教之伽蓝、塔为主,式样以印度传统建筑为基准,佛塔沿袭中印度古覆钵形式,然由其柱头可见所受罗马、希腊之影响。佛塔塔身极高大,伽蓝则大致呈方形之高墙,内有中庭,四周有房室并立,建材均以石块拼成,而不使用砖。至于雕刻方面,其题材颇多,有佛、菩萨,或取自佛传、本生谭,数量极多,乃犍驮罗艺术之中枢,多以浮雕表现,少有圆雕之作品,背面削平,身体比例不够匀称。其式样模仿希腊人之骨相,一反中印之螺发,而呈现波状发纹,面貌亦不同于印度人,高额、尖鼻、薄唇、人中短、衣褶厚重。继承此风之雕刻为现今北印度及土耳其斯坦(俄属中亚)。 犍驮罗艺术越过北方葱岭进入现今新疆地方,传至中原,影响北魏佛教艺术,又经由朝鲜传入日本,显著影响飞鸟时代之建筑、雕刻。另一派则传及缅甸、暹罗、交趾等地。第五世纪中叶,印度受咽哒族之侵略,犍驮罗艺术亦因之衰颓。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人活在世上有很多烦恼,不是感情,就是家庭关系! 家庭感情,感情,烦恼,亲戚 家庭关系烦恼感情 很烦恼的感情问题牵涉到家庭问题 颏部在哪里? 说得通俗一点! “三十六计”分别是什么计?最好快一点 追女孩子的方法有哪些?谢谢 釜底抽薪中的主人公是谁? 关于商业的词语 关于爱国的词语(20个) 关于国家的成语 关于国的词语 以焚开头以尽结尾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焚字开头的四字词语 焚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己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什么是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是怎样产生的? 犍陀罗佛教美术风格是什么风格呀 它的最主要的绘画特点是什么?犍陀螺艺术 成语雪中送炭的故事 雪中送炭成语故事三篇 雪中送炭的典故:见↓ 经典成语故事:雪中送炭 要长一点 刚上一年级水平,组词 米字,儿子组了大米,还有哪个?超简单的... 谁有超搞笑的笑话 谁有超级搞笑笑话,谢谢了 ! 关于父爱的作文 形容大肚子的成语有哪些? 带“肚”字的成语有哪些? 肚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带肚字的成语有哪些 play是什么意思 放置play是什么意思 play什么意思中文翻译 play是什么意思? 形同屡教不改的意思有什么词语? 屡教不改的近义词是什么?屡教不改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屡教不改的同义词 屡教不改同义词 唯物主义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一共有多少种,分别是什么 根据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分哪几个阶段 现代主义中一共包含了哪些流派 天什么后什么的成语 什么什么后什么什么的成语 先什么后什么的成语 既什么后什么的成语 有关日本侵略中国的资料 关于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资料 速求一份有关日本侵略中国的资料 日本侵略中国的资料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釜底抽薪”的“抽”是什么意思?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