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因此,要保护好脚后跟,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还可以采用一种“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 另外,现在认为一般是与跟部的骨内压增高有关系,现在有脚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采用一种钻孔减压的办法,但是有些并不是骨内压增高,现在中医说的肾虚的人,也会出现这个脚跟疼痛的现象,特别是有些女性,或者产后,或者有些比较长的体质比较差的人,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痛,这种疼痛中医说与肾虚有关。 介绍几则成功治疗“脚跟痛”的秘方: 1)取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 2)用肥猪肉,酒适量。肥猪肉切片,蘸热酒敷患处。 3)取复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水汁备用,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1日2--3次,1剂可用2日。 4)用威灵仙5--10克(捣碎)、陈醋适量。调成膏状,备用。先将患足浸泡热水中5--10分钟,擦干后将药膏敷于足跟,外用布绷带包扎。晚上休息时,可将患足放在热水袋上热敷。每2天换药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适量。前三味共研细未,调拌白酒,外敷贴患处。 6)用白芍药30克、怀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钟后加入白酒及醋,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剂,7日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脚后跟疼的原因有很多种,平时注意保暖可以热敷或用热水泡脚,也可能是站的e69da5e6ba907a64330姿势不对引起的。如果站立时把身体的重心放在脚后跟上就会引起脚后跟疼。 建议去拍一张片子,如果拍片有增生,那么就是因为增生引起的疼痛,越来越痛,有可能骨刺增大吧。 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5、功能锻炼。 治疗方面:1、理疗;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3、局部封闭治疗;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你介绍一个成功治愈“脚后跟痛”的秘方: 用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3--5次后可见效。
疼痛只是一种表现,导致疼痛的原因很多,比如有的牙疼可能是心梗引起的。引起脚跟痛的疾病可能不像心梗这么凶险,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站太久、走路走得太多等。
因此,脚跟痛时可以先按下面的方法自己处理。
1. 多休息,别久站
脚跟疼痛时,每走一步都是煎熬。注意休息,多坐,少负重行走,必要时可以使用拐棍。
爱运动的朋友,没必要此时顶着疼痛去运动,更不要去踩鹅卵石路。
2. 冰敷疼痛部位
大多7a64e78988e69d83364脚跟痛的原因是局部炎症,冰敷能减轻炎症疼痛,冰袋、冰冻矿泉水都可以。
建议,每天至少冰敷 2 次,每次 10~15 分钟,刚开始的一两天次数可以酌情增加。
3. 可以使用止痛药
如果疼痛明显,甚至影响情绪、生活了,可以服用布洛芬、扑热息痛等止痛药。
这些止痛药都能在药店买到,但是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剂量、用法服用。如果患有胃溃疡、肝肾等疾病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 选一双合脚的鞋
合脚不只是鞋的大小,还包括鞋底软硬、有没有缓冲功能等。不推荐薄底布鞋,特别是跑步、跳广场时。选择一双合脚的运动鞋对缓解脚跟痛也是很重要的。
5. 有些情况得找医生
出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时,要及时去骨科就诊:
高处坠落或其他外伤后,出现的脚跟痛;
不仅疼痛,还有明显的红肿或发紫;
疼痛严重,无法站立;
自行处理后,疼痛无缓解甚至加重;
疼痛时间超过 2 周。
脚跟痛的原因有哪些?
1. 足底部筋膜炎
足底部筋膜炎引起的脚跟痛很常见。
这个疾病的特点是,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足跟着地站立时,足跟出现疼痛。刚行走时疼痛加剧,走几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距离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又会加剧。
对于足底部筋膜炎,除了休息、冰敷、止痛药、合适的鞋以外,还可以做一些拉伸运动。如果这些办法都不奏效的话,就得问问骨科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2. 跟骨骨折
高处坠落时足跟着地是跟骨骨折的主要原因。
如果高处坠落后出现脚跟疼痛、肿胀、皮肤淤紫甚至不能行走时,一定要小心跟骨骨折,此时要及时到骨科就诊。
医生会通过 X 片等检查明确是不是骨折,如果确实有骨折,就需要石膏固定或者手术治疗。
3. 跟骨骨赘
骨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骨刺」,脚跟骨赘有可能引起脚跟疼痛。但不是所有的骨赘都会引起疼痛。
4. 其他
导致脚跟痛原因很多,除了足底部筋膜炎、跟骨骨折、跟骨骨赘,骨肿瘤、跟腱断裂、跟腱炎等多种疾病都可能引起脚跟痛。
有的疾病不危重可以先自行处理,但是像骨肿瘤、跟腱断裂等疾病一定不能拖延,要及时看医生。
要明确脚跟痛的原因,还要 X 片等检查的帮助。不要仅仅依据疼痛特点就给自己下诊断,以免耽误治疗。
如何避免脚跟痛?
大家也看到了,脚跟痛的原因各不相同,想预防各种原因的脚跟痛是件难事。不过,下面几点对避免因过度使用或足底部筋膜炎引起的脚跟痛是有用的。
1. 选一双合脚的运动鞋
首先是大小合适,穿起来不箍脚、五个脚趾能自由活动。其次是选择带跟的,运动鞋、坡跟鞋都可以,不要平底鞋。
对于有平足或其他足部畸形的,建议咨询骨科或康复科医生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鞋。
2. 运动场地要柔软
塑胶跑道、跑步机等柔软的地面比硬水泥地更好,能减小运动对脚跟、膝盖造成的冲击。此外,合适的运动鞋也能起到缓冲作用。
3. 运动前做好预热
任何运动前都要做好预热,注意活动脚踝、脚掌,避免扭伤等运动意外。
4. 肥胖的人要减肥
肥胖可谓百害无一利,不仅是「三高」的危险因素,还会增加脚跟、膝关节的负担。
大家可以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超重了。体重指数: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正常体重为 18.5~23.9,如果超过 24 就得注意「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你这是患上了“跟痛证”,作辅助检查是查不出什么的.原因就是后跟足底有一个“垫”变性,弹性降低,受压时出现无菌性疼痛
就是韧带损伤咯..每天记得吥要太劳累.
减少做对韧带有压力的事情.
天气变冷了..要注意保暖..吥要出现其他的症状
多吥充点营养哦..这个会更好
真心祈祷GG会早日康复..MU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