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有一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抢劫,呼喊捉强盗。路人追赶捉住copy他。贼反而诬陷路人。此时天已百昏黑,不知谁才是,于是都送去衙门。符融见到然后笑着说:“这很容易,可以二人一起跑,先出凤阳门的人就不是贼。”终了度返回,融神情严肃的对后出的人说:“你才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陷人知呢?”贼终于降服道。原来因为贼如果善于跑,必定不被捉,所以知道不善于跑的人就是贼。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10题。(10分)
永①博古通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因事为文,皆可录,而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揜②卷终日。而尤慕颜鲁公③为人,喜面折④人过,退无异言;闻秋毫之善,必咨嗟奖成如不及⑤。士友以此严惮⑥而归之。杜充守大名⑦,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⑧见之,它日问其目⑨,曰:“未暇读也。”永数充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⑩,公等足与治乎?”充大惭。
(选自汪藻《郭永传》)
【注释】①永:郭永。②揜(yǎn):关、合。③颜鲁公:指唐朝颜真卿。④折:驳斥。⑤咨嗟:赞叹;不及:比不上。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6⑥惮:怕。⑦杜充守大名:杜充任大名太守。⑧画数策:谋划数条策略。⑨目:品评,评价。⑩数:数落,责备;蹇(jiǎn):傲慢;颠沛者:导致困顿或动乱。
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他 不 足 为 永 道 也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面( ) (2)暇( ) (3)鲜( )
8.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而尤慕颜鲁公为人,喜面折人过,退无异言;闻秋毫之善,必咨磋奖成如不及。
9.请分别找出表现郭永不畏权贵、忠君爱国的句子。(2分)
10.就郭永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2分
)
6.他/不足为永道也。7.(1)名词作状语,当面的意思。(2)空闲。(3)少。8.尤其仰慕颜真卿的为人,喜欢当面批评别人的过错,(但)不会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听到小小的善举,就赞叹褒奖并说自己不如人家。9.永数充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治乎?” 或以两宫北狩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元帅檄,始勉强一餐,其忠谊盖天性。10.示例: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敢当面指责上司的过失固然值得赞赏和敬佩,但能委婉劝谏,让上司接受更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郭永传》翻译: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7
郭永是大名府元城人。年轻时刚正聪明、英勇果断,身高七尺,须髯如神仙般,因为祖父的官职任丹州司法参军。丹州太守是军人出身,无所顾忌谋取私利,郭永多次依法制裁他。
太守大怒,气势汹汹地面对郭永,郭永不因此而改变,太守就假装说好话把他推荐给朝廷。后来太守要改变已经定案的案卷,郭永力争不被听从,用袖子举起文书还给他,拂衣而去。
(郭永)调任清河县丞,不久管理大谷县。太原帅一般都由重臣担任,每次宴请花费千金,从各县收取用于供给,从大谷县收敛的尤其厉害。郭永写信给幕府说:“不是十分之一的收取,都是民脂民膏,用它来作为宴请的费用可以吗?如果没有得到命令,我将检举揭发而回去了。”
郡府不敢强迫他。县里有一个水潭能产生云雨,当年干旱,巫乘着这个时候对百姓们喧哗鼓动,郭永用杖打巫,把他们在太阳底下暴晒,雨立刻下起来,县里的人刻在石头上记载这种奇异的现象。
府里派遣几批士卒称为“警盗”,刺探各县的长短,游荡作恶而不回去,没有人敢违抗他们,郭永给他们带上脚镣手铐带到郡府,郡府为此一并把其他县的人都追回来了。于是他对部使者以及郡里的文告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必定反复条陈利弊,有的于是废止而不实行。有人对郭永说:“世人正在随声附和,你不要因此而取得灾祸。”
郭永说:“我只知道实行我的志向罢了,无暇顾念其他的事情。”大谷县的百姓安心于他的治理,认为自从有县令以来每人能和郭永相比。他离去几年后,又经过那里,老幼百姓拦住挽留他就像郭永刚刚离去时一样。
《郭永传》原文:
永博古通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因事为文,皆可录,而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揜卷终日。而尤慕颜鲁公为人,喜面折人过,退无异言;闻秋毫之善,必咨磋奖成如不及。
士友以此严惮而归之,杜充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曰:"未暇读也、"永数充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治乎?"充大惭。靖康冬。敌犯京师。中外阻绝。
或以两宫北狩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无帅檄。始勉强一餐、其忠谊盖天天性、若夫事亲孝。与人忠。轻财笃义。而于吏治精明。皆永余事、其大节如此。他不足为永道也。
此文出自元朝脱脱所写的《宋史》。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脱脱,字大用,蒙古蔑儿乞部人。元仁宗延祐元年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家庭里。伯父元朝大臣伯颜,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任中书右丞相,独秉国政达八年之久;父马札儿台,仁宗以来即居要职,伯颜罢相后即任中书右丞相。
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脱脱自幼养于伯父伯颜家中。稍长,就学于名儒吴直方。直方,字行可,婺江浦江(今属浙江金华浦江)人,儒学素养很深,曾与方凤、谢翱、吴思齐等名儒交游过。
后出游京师,任教于周王和世琜藩邸,和世琜出走后,改任上都路学正,脱脱父马札儿台对他的智谋大加赞赏,比之为诸葛孔明。于是延入府中教其子脱脱、也先帖木儿。吴直方是脱脱的启蒙教师,后来成为脱脱的心腹幕僚。
少年时代的脱脱膂力过人,能挽弓一石,是一位显见的将才。但经吴直方的谆谆善诱,他接受了许多儒家文化,虽然不习惯于终日坐读诗书的生活,他的进步依然是很明显的。脱脱善书画,书法刚毅有力,酷似颜真卿;画竹颇得妙趣。
他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用儒家标准做人,他立下了“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元史·脱脱传》)的志向。15 岁时,脱脱为泰定帝皇太子阿剌吉八怯怜口怯薛官。文宗图帖睦尔即位,他渐被擢用,天历二年任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不久命为府正司丞。至顺二年授虎将、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伯父伯颜有翊戴之功而独揽大权,他亦随之飞黄腾达,元统二年,由同知宣政院事兼前职升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元年(1335)在挫败前右丞相燕铁木儿子唐其势余党塔里、塔剌海等的战斗中,立有战功,拜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提调左阿速卫,进为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