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1931年11月19日死于飞机失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嘉兴,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4京中央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徐志摩
徐志摩的死因基本上各方面查询结果都一样,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平百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很激动,面对曾经追求的对象,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度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不幸的是,飞机在大雾中误触知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6岁。其实徐志摩的死和陆小曼还是有点间接关系的。
1. 小曼消费很高,所以才会去坐邮政飞机,为了省钱。
2. 小曼比较折腾,徐志摩婚后并不是那么幸福,间道接导致其更加思念林徽因,私下揣测这是徐志摩一定要去参加林徽因演讲的一个原因,为了寻求“灵魂上的慰藉回”,想见见当年的追求对象。
而陆小曼整个后半生都在整理徐志摩作品,包括《志摩日記》、答《徐志摩诗选》、《志摩全集》。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从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徐志摩坠机遇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才子风范的一代诗人,就这样黯然辞世,留下了一生的故事供后人评说。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该飞机是张学良的专机,志摩免费乘坐),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在“济南号”起飞之前,徐志摩曾给梁思成、林徽因发电报,嘱下午三时到北平南苑机场接他。梁思成驱车在南苑机场直等到下午四点半仍无飞机的踪影,只好返回。林徽因预感事情不妙,立即打电话告知胡适,请胡设法打听飞机动向。第二天,当胡适看到《晨报》登载了中国航空公司飞机遇难的消息后,断定徐志摩可能已遇难身亡,遂立即借中基会任鸿隽的汽车至中国航空公司询问,没有得到死者的姓名。直到十二点多钟,打电报给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才得到了确切消息——徐志摩驾鹤西去。噩耗传来,林徽因当场昏倒在地。下午,梁思成、林徽因、张奚若、陈雪屏、钱端升、张慰慈、陶孟和、傅斯年等相聚胡适家中,众人相对凄婉,张奚若恸哭失声,林徽因潸然泪下。22日下午,受北平学界同人委派的梁思成、张奚若、沈从文等人于不同地点赶到济南白马山,收殓徐志摩的遗骸。梁思成带去了他与林徽因专门赶制的小花圈以示哀悼。
按照沈从文后来的说法,徐志摩是他走上文学之路的导引者兼“恩人”,徐遇难时,沈正在青岛大学任教,他是从青岛直接赶赴济南与梁思成等人汇合料理善后的。对徐之死因,沈在给好友赵家璧的信中说道:“徐南去,主要因小曼不乐意去北平,在上海开支大,即或徐先生把南京中央大学和北大教书所得薪金全寄上海,自己只留下30元花销,上海还不够用,因乘蒋百里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5先生卖上海遇园路房子时,搞个中介名义,签了点字,得一笔款给小曼,来申多留了几天,急于搭邮件运输机返北平,则因为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节讲中国建筑艺术,急于参加这次讲演,才忙匆匆地搭这次邮件运输机回北平。到山东时(白马山只隔济南25里)因大雾,飞机下降触及山腰,失事致祸,一切都这样凑巧,而成此悲剧。”
资料来源(陈从周《记徐志摩》载《陈从周散文》,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