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染丝 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一 作者简介
墨子(公元前468—367)名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县一带)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创立墨家学派。墨子提出「兼爱」之说,提倡人人相亲相爱,不应有亲疏贵贱的分别。他又主张简朴节俭,反对繁文缛节;主张勤劳刻苦,反对声色逸乐。
《墨子》一书,汉时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汇集了墨子的弟子和後学对墨子思想的记录。《墨子》文章语言质朴,不重文采,但逻辑性很强,很有说服力。
本文节选自《墨子‧所染》。
二 注释
1.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言:是多馀的文字,无义。
3. 染丝者:漂染丝绸的人。
4. 苍:青色。
5. 所入者变:丝所投入的染缸颜色不同。
6. 五入必:染完了五次。
必:通「毕」,完成。
7. 然:这样。
8. 有染:也如染布一样。
三 赏析重点
墨子从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出很多简易的真理,本章就是感到客观环境对人有 很大的影响而说的。
墨子看见人染丝,感叹地说:「雪白的蚕丝投进青色的染缸,变成了青色;投进黄色的染缸,变成黄色。染缸的颜色不同,蚕丝的颜色也随 改变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4。蚕丝染了五次,它的颜色就会改变五次。因此,染丝的时候,不能不小心谨慎啊!」不仅染丝是这样,管治国家也有类似这样的情况。
这故事提出治国有如染丝一样的道理:如果国君亲近贤者,那麼国君也会变成贤君,国家便会安定;反之,如果国君亲近小人,那麼国君便会堕落,国家的命运就不堪设想了。其实,同样的道理也适用於人生的其他方面,环境对於改变人的性格品质,一样起 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的思想本是纯洁的,但是,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就像五颜六色的大染缸。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经常与品德高尚、追求上进的人相处,向他们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误交损友,便後果堪虞了。
虽然《墨子》的散文语言古朴简约,但也不是完全不讲究语言技巧。例如本节文字便用了结构相似的平行句法,加添文字的韵味,如「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或用重复的手法,突出主题,如「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反覆强调一个「变」字。《墨子》的文采,或不及《孟子》、《庄子》,但他的寓言,亦能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述说深刻的寓意,对人有一定启发作用。
遇苍则苍遇黄则黄,感叹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不过据说这篇《所染》是后人的假托,并非墨子所著。
子①墨子言②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copy③,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④变。五入必⑤,而已⑥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⑦也。”非独染丝然⑧也,国亦有染⑨。——《墨子》
加点字:
①子:先生
②言:助词,无实际意义
③苍:青色
④亦:也
⑤必:同“毕”
⑥而已:完了,了结,然后
⑦慎:慎重,谨慎
⑧然:这样
⑨染:染色这样的事情
墨子先生见到染丝时感叹道:"在青知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道所放入的颜色变了,它的颜色也就变了。将丝绦放入五种颜色(的染缸中),最后就是五种颜色了。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不仅仅是染丝有这种情况,国家也有如染丝一样。
你指的就是这个吧
感叹环境就如同大染缸,而个人就像其中的丝一样。好的环境造就好的人。引申到国家层面呢,就是说只有朝中贤臣多了,才能造就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