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zhidao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
金丝菩提子 ,是一种较稀有的植物 ,质地坚硬 ,呈白色 ,里边有一条条红色和线纹,独具特色和韵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莫将菩提子, 化做相思豆。留待相思绪, 缠绕在心头。
来世,做一株佛前的青莲,内静守梦中的菩提,潜心修行,看世事浮沉。
芳踪不定杳佳期,菩提怎解相逢意,笺中诗绪,个中愁若,彩蝶舞衰衣。
很久之前,释迦牟尼在一棵足有百丈高的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容。
就在这缘分的六月,只想在心田种一棵菩提树,也和释迦摩尼大师一样,在菩提树下慢慢的彻悟。
我何时乱了菩提,变作春泥,只身闯进这情海红尘。
月夜焚香,只为菩提。愿,三生三世的祝福,换一世幸运给你。
神秀和慧能菩提偈。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唐代六祖慧能作的偈《菩提偈》,全文如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白话文释义: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注释:“菩提”是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7a64e4b893e5b19e364理,达到佛的境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两句均采用了倒装语法结构。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何处有尘埃:这句是针对无相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作,佛性清净,色即是空,所以尘埃也是空。尘埃:佛教认为各种尘埃都是污染人的性情的东西。
扩展资料
《菩提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共有四首,属于五言绝句。是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由唐代和尚慧能所作,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
唐代和尚慧能是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菩提偈》四首的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也即“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第三首偈,见于《六祖法宝·坛经》,流传甚广,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
大乘佛教的所谓“空”、“无”,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论,则决非“绝无”。
第四首偈,见于《大正藏·坛经》,着重讲修行方法,反复申明向人的自我求真,自我求佛,这是惠能教导其弟子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求佛的人只图自悟,不假外示,心注一境,化难为易,自能达到目的。
关于菩提的诗句有
对镜不须强百灭,假名权立菩提。《西江月·对镜不须强灭》年代: 宋 作者: 张伯端
歇即是菩提,此语须三省。古道无人度著脚行,禾黍秋风冷。《卜算子·胶胶扰扰中》年代: 宋 作者: 向子諲
教参熟,是菩提专无树,明镜非台。《沁园春·万法皆空》年代: 宋 作者: 陈人杰
水离生灭,彼岸订属菩提。《临江仙·四愿弘深垂教纲》年代: 元 作者: 山主
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若问一时同啐啄,菩提般若六波罗。《扇子诗》年代: 宋 作者: 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