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震耳欲聋
zhèn ěr yù lóng
【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zd耳欲聋的吆喝。”
【结构】兼语式。
【用法】形容声音特别大;几乎把耳朵震聋了。版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辨形】震;不能写作“振”;聋;不能写作“龙”。
【近义词】振聋发聩
【反义词】万籁无声、万籁俱寂
【辨析】~与“响彻云霄”权有别:~侧重于形容声音沉闷;“响彻云霄”侧重于形容声音响亮。
【例句】枪炮声大起;~;我前线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1.耳聋眼瞎
成语拼音:ěr lóng yǎn xiā
成语解释: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2.装聋卖傻
成语拼音:zhuāng lóng mài shǎ
成语解释:故意装作聋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装糊涂。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
3.下塞上聋
成语拼音:xià sāi shàng lóng
成语解释: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成语出处: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4.聋者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1之歌
成语拼音:lóng zhě zhī gē
成语解释: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成语出处:《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5.舌敝耳聋
成语拼音:shé bì ěr lóng
成语解释: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振聋发百聩_成语解释
【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
【释义】: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度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知过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道必有迂儒曲士以回经学谈诗者。”
【例句】: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的木铎;有答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