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有关苏轼用典的分类-有关苏轼的用典

有关苏轼用典的分类-有关苏轼的用典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1、雷州西湖

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

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2、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

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

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3、筑建苏堤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

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六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

 

4、苏轼炼字

苏轼与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一人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纵观二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5、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7a64e78988e69d83332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

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

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

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二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第二句引典。《楚辞-招魂》上说,上帝可怜屈原的灵魂脱离了他的躯壳,叫巫阳(古代女巫名)把他招回。作者被贬海南遇赦,心情愉快,以此自比。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第七句反引卢仝之典“(新茶)三碗搜枯肠,...”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千里孤坟”句用典,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行香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算当年、虚老严陵”句用典,东汉初年的严子陵,帮助刘秀打下天下之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后人多言其“钓名”。

还有很多,像大江东去太熟了。

苏轼及多数诗人于诗作引用典故,多数是某词汇或某一句用典,苏轼诗作之中也有整首诗句句用典故者,或一个典故衍生多个诗句,或一个句子融会多个典故等不同的用法,分述如下:
(一) 句句用典
苏轼〈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诗:「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诗集》,页508)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四句之中引用四个人的四件事当作典故。首句典出《维摩经》:「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减。」第二句语出《传灯录》:「乌窠禅师曰:『汝若了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即真出家,阿假外相,汝当为在家菩萨戒施俱修,如谢灵运之流也。』」第三句语出《宋史‧乐志》:「魏文《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第四句语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一椀喉吻润,二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椀通仙灵;七椀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二) 多句用一典
1. 六句一典:〈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苏轼诗集》,页1178)这首诗的前六句都是引用石延年生前死后的事迹为典故。第一句见欧阳修《六一诗话》:「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气貌伟然,诗格奇峭,又工于书,体兼颜、柳,为世所珍。……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愤然骑一素驴,去如飞。」(《宋诗话全编》,页218),后五句〈施注〉引《欧阳公诗话》:「石曼卿通判海州,以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使人以泥裹核桃为弹,抛掷于山岭之上,一二岁间,花发满山,烂如锦绣。」(《苏轼诗集》,页1178)以石延年事铺写为六句,显见苏轼善以典故敷陈的技巧。
2. 四句一典:〈破琴诗,并叙〉:「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苏轼诗集》,页1769)房次律即唐代房管,典出《旧唐书‧房管传》:「此时管为宰相,略无匪懈之意。但与庶子刘秩、谏议李揖、何忌等高谈虚论,说释氏因果、老子虚无而已。此外,则听董庭兰弹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因庭兰以见管,自是亦大招纳货贿,奸赃颇甚。颜真卿时为大夫,弹何忌不孝,管既党何忌,遽托以酒醉入朝,贬为西平郡司马。宪司又奏弹董庭兰招纳货贿,管入朝自诉,上叱出之,因归私第,不敢关预人事。谏议大夫张镐上疏,言管大臣,门客受赃,不宜见累。二年五月,贬为太子少师,仍以镐代管为宰相。」(《新校本旧唐书》,页3322)苏轼这首〈破琴诗〉藉房管事讽刺刘挚、贾易、朱光庭等人之作为,刘挚最后也如同房管一样获罪被贬。
3. 二句一典:〈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苏轼诗集》,页1797)典出《晋书‧王敦传》:「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新校本晋书》,页2557)
(三) 一句用多典
苏轼常将二个以上的典故融入一个诗句里,而彼此又有诗意上的关连性,例如:
1. 一句二典:〈次韵景仁留别〉:「倒屣发一握」(《苏轼诗集》,页721)「倒屣」典出《三国志‧魏书‧王粲》:「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新校本三国志》,页597)「发一握」典出《史记˙鲁世家》,周公戒其子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新校本史记》,页1518)。
2. 一句三典:〈张安道乐全堂〉:「步兵饮酒中散琴」(《苏轼诗集》,页642)「步兵饮酒」,步兵指阮籍,典出《晋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新校本晋书》,页1360)、「中散琴」,中散即嵇康,典出嵇康〈与山涛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疏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昭明文选》,页1929)以及庾信〈咏怀〉诗:「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一句诗共计引用二个事典,一个语典。
二、 用典含义
(一) 直用其义
直用其义应是使用典故最简单的技巧,例如:〈临安三绝: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苏轼诗集》,页490)引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新校本史记》,页315)
(二) 多典多转折
苏轼使用典故被认为「不易读」,是因为苏轼时常将二个以上的典故融合在一个句子里,取用的词义又经过转折,举例如下:〈和董传留别〉:「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苏轼诗集》,页221)苏轼这首诗写于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时,董传曾与之相从,有诗名于当时。文献对董传的记载很少,从这首诗看来,董传当时应是贫困的。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句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e68a84e799bee5baa6335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及《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瓒断以芒接之。问曰:『卿此屐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着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新校本南史》,页1178)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而引用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诗意,但转化为「寻春马」;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着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而转化为「囊空不办」,引用二个典故融合为一句,语多转折。
(三) 出处相同,取义不同:
苏轼有时引用同一个典故在不同诗作中,但因心境不同,所要表达的诗意不同,所以同一个典故,会因前后文不同,使典故取义也因而不同,例如〈别黄州〉:「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帏。」(《苏轼诗集》,页1201)与〈和陶咏三良〉:「我岂犬马哉,从君求盖帷。」(《苏轼诗集》,页2184)同样引用《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路马死,埋之以帷。」的典故,苏轼因乌台诗案于神宗元丰二年被贬黄州,元丰七年获赦离开黄州时,写下〈别黄州〉诗,以「病疮老马」自居,因获赦而有「犹向君王得敝帏」的感激,但是后来屡为谗言所害,一再遭贬,谪居惠州时写〈和陶咏三良〉:「我岂犬马哉,从君求盖帷。」心境已从感激转为悲愤,同一个典故,侧重之词义不同。
(四) 词汇相同,出处不同,词义不同:
苏轼诗典故难解,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苏轼诗使用典故,有词汇相同,出处不同,词义不同的情形,如〈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苏轼诗集》,页448)〈夜直秘阁呈王敏甫〉:「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苏轼诗集》,页225)二诗均有「此君」词,「此君」在诗词里通常指「竹子」,典出《晋书‧王徽之传》:「徽之字子猷。……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新校本晋书》,页2103)苏轼〈于潜僧绿筠轩〉的「此君」指竹子,殆无疑义,但是〈夜直秘阁呈王敏甫〉:「只有闲心对此君」句下有冯、翁二人的注,所注不同。冯应榴注曰:「『此君』用王子猷语。」(《苏轼诗集》,页225),但翁方纲引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之六〉:「天秋无片云,地静无纤尘。团团新晴月,林外生白轮。忆昨阴霖天,连连三四旬。赖逢家酝酿熟,不觉过朝昏。私言雨霁后,可以罢余尊。及对新月色,不醉亦愁人。床头残酒榼,欲尽味弥淳。携置南檐下,举酌自殷勤。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乃知阴与晴,安可无此君。我有乐府诗,成来人未闻。今宵醉有兴,狂咏惊四邻。独赏犹复尔,何况有交亲。」认为此处的「此君」指的是酒,二人批注不同。唐宋诗写「此君」虽然多数是指竹子,但除了唐代白居易用以指酒,宋代秦观〈送张和叔兼简鲁直〉:「未试霹雳手,低回从此君。……岂无一樽酒,谁与通殷勤。」陆游〈拄杖歌〉:「禅房按膝秋听雨,野店敲门暮赊酒。……老矣更踏千山云,何可一日无此君?」也都用以指酒。检视苏轼诗,有六首诗用「此君」,五首指的是「竹」,只有这一首指的是「酒」。这一首诗之前一句「共谁交臂论今古」典出《九州春秋》:「韩遂、樊稠交臂相加,共语良久。」整首诗虽未言及酒,也未言及竹,但想来苏轼夜直秘阁,作诗呈好友,与好友交臂论今古,对的应是酒不是竹,翁方纲的批注是对的,而冯应榴的批注是错的。
苏轼使用典故被认为「不易读」,是因为苏轼时常将二个以上的典故融合在一个句子里,取用的词义又经过转折,举例如下:〈和董传留别〉:「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苏轼诗集》,页221)苏轼这首诗写于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时,董传曾与之相从,有诗名于当时。文献对董传的记载很少,从这首诗看来,董传当时应是贫困的。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句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及《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瓒断以芒接之。问曰:『卿此屐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着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新校本南史》,页1178)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而引用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诗意,但转化为「寻春马」;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着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而转化为「囊空不办」,引用二个典故融合为一句,语多转折。

相关阅读

  • 有关苏轼用典的分类-有关苏轼的用典

  • 成语大世界成语造句
  • 1、雷州西湖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给女孩取名字后两个字是“梓琪”,麻烦大家说说,"梓"和的"琪... “杞”的读音是什么? 成语 什么之才 杞梓之林,海涵地负 这段文字有出处吗 三什么三什么的成语 带三成语疯狂猜成语 帯三的成语 含三字成语大全 “by+交通工具”与“take+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 by .on.in.take+交通工具的区别 take与by加交通工具的不同? by on in take做乘坐交通工具的区别 有关苏轼用典的分类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 与苏轼有关的典故(要有很强的文学性的,至少五个以上~) 关于苏轼的生平典故 断雁孤鸿代表什么生肖 断雁孤鸿什么动物 断雁孤鸿打一动物 断雁孤鸿是什么意思 或者什么生肖 俗语说“不见棺材不落泪”重点在下一句,你听说过吗? 朋友妻不可欺,居然还有下一句,可谓至理名言? 有俗语“不见棺材不落泪”,为何会有这一说法? “男怕柿子女怕梨”,下一句是什么,可谓至理名言? 天外有天的下一句是什么 有个人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下一句是什么? 人外有人天外天下一句是什么 人上有人的下一句是什么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陈圆圆背叛李自成.人说:人说一... 吴三桂 冲冠一怒为红颜 引清兵入关,推翻明朝 这句话有错吗 吴三桂背明投清主要原因是什么?难道真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陈...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推翻明朝这种说法对吗? 九寨沟的故事和传说 九寨沟的神话故事有哪两个故事? 关于九寨沟的故事 九寨沟的传说故事简说30个字 成语()一()二 一()二()成语填数字 *(*(p+2)+1)与*(p[2]+1)的区别 (2φ-1)^2=? 与“大大小小 深深浅浅”格式相同的词语有哪些? 大大小小格式相同低的词语 推荐一些类似“大大小小”格式的成语 抄一抄 再写几个格式相同的词语.大大小小 深深浅浅. 人有冲天之志 非运不能自通.是什么意思? 人有冲天之志,无运不能自通;马有千里之行,无人不能自往;时也...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