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词 目 小人得志知
释 义 小人: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人取得了权势。
出 处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词 目 语无道伦次
释 义 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版,毫无次序。
出 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权,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
小人得志 君子道消
指人格卑下的人人取得了权势。
来源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小人得志扬其势,君子得志行其道 的意思为:小人一旦得了权势之后,会更加放纵行小人行径;而君子得了权势之后,依旧会坚持他的君子般的为人处世之道,发扬他的君子之风。
“小人得志”出自南朝·宋·何承天的《为谢晦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63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意思为:一旦小人得了权势,君子之道将会慢慢削弱。此句与“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大意相同。
【近义词】:小人得势、奸人得志 ;
【反义词】:怀才不遇。
“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多指品德高尚之人。
扩展资料:
什么是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
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多见于“论语”。
孔子观点:
1、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大意为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2、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大意为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3、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大意为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
4、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大意为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人得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
词 目 小人得志
发 音 xiǎo rén dé zhì
释 义 小人: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zd人格卑下的人人取得了权势。
出 处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词 目 语无伦次
发 音 yǔ wú lún cì
释 义 伦次:条理。内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出 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诗容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