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是〈夏日绝句〉不是《乌江》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2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炙手可热心可寒的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但心却是寒凉的,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
一、出处
李清照《逸句》:“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知人间父子情。”
译文: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但心却是寒凉的,何况是人间的父子亲情。
二、炙手可热
释义: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
引证: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都是北大教授,道又大抵原住在东吉祥胡同,又大抵是先前反对北大对章士钊独立的人物,所以当章士钊炙手可热之际,《大同晚报》曾称他们为‘东吉祥派的正人君子’。”
扩展资料
“炙手可热心可寒”的写作背景:
《逸句》是在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内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籍记元祐党人姓名,不得与差遣容"。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的词句,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炙手可热的释意: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一、炙手可热的拼音
zhì shǒu kě rè
二、炙手可热的出处
鲁迅《636f70797a64337华盖集·“公理”的把戏》:“都是北大教授,又大抵原住在东吉祥胡同,又大抵是先前反对北大对章士钊独立的人物,所以当章士钊炙手可热之际,《大同晚报》曾称他们为‘东吉祥派的正人君子’。”
三、炙手可热的语法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一、炙手可热的近义词:望而生畏
望而生畏
【解释】: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出自】:加上他那黑而峻厉的面孔,颇使我望而生畏。 孙犁《远的怀念》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
【近义词】退避三舍、视为畏途、望而却步
【反义词】恃强凌弱、马不停蹄、无所畏惧、楚楚可怜、挺身而出
二、炙手可热的反义词:平易近人
平易近人
【解释】: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对人民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人民一定会归顺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屈己从人、和蔼可亲、虚怀若谷、蔼然可亲、一团和气、平易近民、和善可亲、谦虚谨慎、心怀若谷、和颜悦色、大智若愚
【反义词】飞扬跋扈、咄咄逼人、出言不逊、目中无人、凛然难犯、杵倔横丧、敬而远之、凛若冰霜、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目空一切、飞扬拨扈、耀武扬威、灸手可热、炙手可热、跋扈飞扬、摆架子、不可向迩、拒人千里、高视阔步、傲岸不群、自高自大
炙手可热心可寒,这句话是李清照在诗中写的。
李清照请求公公救他的父亲,公公没有理睬她,于是就在诗中写了这一句,以表达对公公的不满。
意思是,公公你手中的权力大的烫手,你的权力越大,我越是感到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