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这句话的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1. 学习歪理邪说,危害很大。
2. 批评歪理邪说,它的危害就会终止。
3. 指责不同思想,是有害的。
(以下是个人见解)
4. 从偏激狭隘的思想出发去攻击别人,是非常有害的。
5. 因为别人的思想不同而攻击他,是非常有害的。
下面详细解析一下:
首先是“也已”的意思。很多人把“已”解释成“终止”。但其实《论语》《左传》等先秦经典裏面经常出现“也已”这个搭配,都是语气助词。当然也有一些人仍然坚持这里的“已”是“终止”,但我不赞同那种看法。
另外一个就是“攻乎”的“攻”。有一种解释是“学习研究”。比如韩愈说的“术业有专攻”。 结合“斯害也已”,整个句子的含义就是“学习异端,危害很大”。但字义是发展的,在孔子那个年代,“攻”有“学习研究”这个引申义麽?我是非常怀疑的。
“攻”除了进攻,还有“指责”“批评”的含义。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攻乎异端”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1是“指责异端”。那麽结合“斯害也已”的不同解释,会有“批评异端,它的危害就会终止”,以及“指责不同思想,是有害的”两种解释。
"乎”很怪异,因为“攻”後面可以直接跟宾语。比如“攻城”等等。那麽这个“攻乎异端”,也相当於“攻於异端”,决不是“攻异端”的意思。或者说是以异端为阵地发动攻击。就好比《孙子》的“善攻者,攻於九天之上”。那麽“攻乎异端”等同於“攻於异端”,也就是“由异端发动攻击”。或者就是所说的“剑走偏锋”,站在比较偏激狭隘的立场去攻击别人。
“异端”这个词也大有争议。孔子那时的“异端”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异端”麽?我们知道在孟子的时候,有杨朱,墨子等是被认为异端。那麽孔子的时候有什麽著名的“异端”呢?想来想去只有李耳。但孔子对李耳还是非常尊重的。所以这个“异端”不应该被解释成“歪理邪说”。孔子一向是谦虚好学的,而且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对不同的主张相当的宽容。所以我觉得上面的1,2两种解释都是站不住脚的。
另这个“端”,说明是“极端”,是一头。参照《中庸》的“各执一端,此以异己者为非,彼以异己者为非,而害成矣。”不由得联想,这个“异端”是不是“一端”呢?《中庸》的这句话是不是就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最好注释?
补充一种看法:既然是“攻乎一端”,那麽结合《论语》中上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一端,斯害也已”就很明显是说,“只学不思和只思不学都是有害的”。这个解释起来非常流畅。关键是“异端”是否为“一端”。另外,“攻乎异端”之前的“子曰”也比较突兀。如果紧接著前面的“思而不学则殆”,完全不需要另外加一个“子曰”。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为人处事应存仁心,依于德,而正已之言行,所思zd所虑也应中正,使言行举止合于礼,才能使学问有所精进。所谓异端,即不行中道,偏执极端或怪异之说,那些追求行为思想偏极专之人,因内心失于中和,最终是害人害已。如世之阴谋,君子所不为,虽极工心机,但因心失偏,失于仁,而于已有害。多行不义必自毙,如赵高、李斯计谋扶苏,不得善终;属立汉之陈平,虽为国定六谋,但因失于仁义,于已身终有害。
意思:攻伐异类分子,积极击溃奇怪物,彻底批判歪曲、倾斜的不正确思想,那么这个错误思想的祸害也百就从此彻底根除了。
出自:《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释:
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度释为“治”。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问。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词,这。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扩展资料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答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回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也有答是孔庙祭祀孔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攻乎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