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多难多难可以振兴一个民族。
多难兴邦原来所说的国家是:zhidao春秋时的鲁国。
【成语】:多难兴邦,
【拼音】:duō nàn xīng bāng,
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出处:
《左传回·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 失其守多难兴邦宇。”
“多难兴邦”之说,最早可溯至《左传·昭公四年》晋平公与司马侯的对话。那是春秋时期,鲁昭公即位第四年,楚灵王欲效当年齐桓公九合诸侯之举,请天下诸侯到楚地会盟。收到邀请的晋平公就此与司马侯争论,他说,晋国有三点优势,可以免于危险,答“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司马侯则答:“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恰恰是三点危险。
中华成语故事集
多难兴邦,历史上有过许多实例。《左传》举了两个,一个是齐国在“仲孙之难”后出现了齐桓公,一个是晋国在“里丕之难”后出现了晋文公。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春秋时期两位杰出的诸侯国百君主,在他们的有效治理下,齐国、晋国先后国富民强,雄霸一时。
其实这两个例子,都不能算是多难兴邦的最好例子,它们所兴之邦,不过是以力获取的霸业度。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好的例子:多难之余,以德政成就王业的兴邦。中国历史上两个伟大持久的王朝,两个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时代,汉朝和唐朝,就都是多难之后兴起的王国。因为秦朝的专制统治,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内百姓不堪其苦,楚国人陈胜、吴广率先揭竿而起。接着,各地反抗组织风起云涌地出现。不久,楚人项羽、刘邦使秦始皇万事基业的伟大构想化为泡影。最后,刘邦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人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与民自由,终于成就王业。唐朝的情况跟汉朝颇为相似。隋朝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没有秦始皇及其继任者那么凶狠残暴,容但是,他的骄奢淫逸、兴师动众,也使民众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各地藩镇势力纷纷趁机起兵反对。经过连年的战争,在太原起家的李氏父子,终于建立了雄霸天下的唐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