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李克:《汉书·食货志》作“李悝”)
别人不要的我要下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百,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战国初,魏文候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他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的“平籴”法。所谓“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年度份用平价买进粮食,到荒年时以平价卖出,使粮价保持稳定。这样,就促进了封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李悝的经济改革,尤其是所实行的“平籴”法,使一个名叫白圭的商人受到问启发。经过反复思考,他想出了一种适应时节变答化的经商致富办法,这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个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别人不要的我要下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
按照这个办法,在丰收季节,农民收的粮食很多,大家都不要,价钱也就便宜下来,他就大量买下粮食。这时,粮价虽然很低,但蚕丝、漆等因不是收丝或割漆的季节,没有内大量上市、价钱自然很高,容他赶紧把这些货物卖出去。 到了收丝时节,蚕丝大量上市,价钱贱下来,而粮价却高了起来。这时,他就收进蚕丝,卖出粮食。就在这买进卖出之间,牟利致富。
人弃我来取:别人抛弃,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获利。表示自己志趣、见地与他人不源同。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zd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句话好象来自来自中国《史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私人理zd财思想。“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是被司马迁列为出奇制胜的重要策略,在证券市场里应该把“人弃我取,人取我予”作为自己一内种最基本思维方式来运用,多用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保持对各种预言的警惕,并努力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谨慎一些,而在容别人恐惧的时候大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