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的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的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求翻译,不是概括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

这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执政时期的社会状况。

唐太宗在位时,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即所说的“天下大捻”。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粮,取给于道路焉。”

唐太宗执政后,天下安定太平。流民都有了土地,回归乡里。粮食丰收,一斗米才3、4钱,一年来全国因为犯罪而判死刑的人才29个人。全国都可以不关家门,也没盗贼。出门在外的旅人也不需要带粮食,在路途中就可以买到。

扩展资料

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政举措

1、吸取隋亡教训

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

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君臣和谐,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重视人才,从谏如流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这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内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5、长孙无忌等能臣。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

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3、政治清明

贞观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基本廉洁的时期,这也许是李世民最值得称道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

尤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警告贪污者,而是以身作则并制定了一套尽可能科学的管理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防范贪污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修明的管理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本上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4、分权制度

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

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

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功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

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853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

5、崇尚法治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四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一、译文

天下大丰收。在外面流浪的流民全部回到家乡。一斗米只卖三到四钱。一年到头判死刑的只有29人。东到大海,南到五岭(的民众),都不关大门,行走的人们都带粮食,都从沿途得到粮食和供给。

二、原文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三、出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二、作品赏析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

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三、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记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e68a84e799bee5baa6363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稔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求AABB的词语 求AAbb的词语20个 求一些“aabb”的词语 求一些AABB式的词 大开眼戒剧情解析 alice到底有没有参加 早些时候汤姆.克鲁斯.和尼可.基德曼演的<大开眼戒>.谁看了... 原罪的剧情简介 大开眼戒 这部电影听说不错,看了以遍没看懂 居安思危的好处 喜欢居安思危的人,会少很多灾祸! 居安思危的用处 我觉得多疑的人有好处,居安思危,想东西很周到,没什么不好,分... 成语什么带什么荣 荣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冒的成语有哪些 带荣的成语 扪心自问,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是什么意思 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意思 换位思考的解释 推己及人 设身处地 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 推己及人 换位思考是什么 都是形容大的词语 形容大的词语 形容形容雪大的词语 有什么可以形容大的词语? "天下大稔 流散者咸归乡里 斗米不过三、四钱 终岁断死刑才二... 求翻译,不是概括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 你能得... 是岁天下大稔流散者成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综合上述分析 流散者咸归乡里......一些问题 ... 资治通鉴 天下大稔 肯 字开头成语 肯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肯"字开头的成语接龙有哪些? 肯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想找一所技校学技术,哪所技校比较好? 国内哪所技校好呢,具体介绍的 哪所技校比较好? 哪所技工学校好 带耻的四字词语 耻四字成语有哪些 耻什么一个四字词语 关于耻的四字词语 形容安葬的成语 关于棺材的成语 形容棺材的词 什么灵了 带棺的成语有哪些 水电站、水利枢纽工程怎么区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