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张岱祖父张汝霖是晚明江南士林颇有影响的人物,与陈继儒、陶爽龄、黄汝亨、王思任等名流过从甚密。他思想活跃,个性恢谐,喜爱文艺,带有鲜知明的晚明时代特征。在家族之中,张岱受祖父的影响最大道,他的治学方法、价值取向、文艺思想及生活方式都有张汝霖的痕迹。张岱《家传·张汝霖传》记叙了张汝霖的生平事迹, 由于作者与传主的特殊关系, 大多数事情只略具梗概,具体细节不甚明了。笔者近年致力于张岱散文研究,在晚明文人别集及其他史料中钩辑了一版些关于张汝霖的资料,现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作为《家传·张汝霖传》的笺证。通过对张汝霖生平事迹的考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晚明江南士林风貌,更可深入地探讨张岱的学权术思想和文艺思想的渊源。
张岱(414年-484年),字景山,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百)人。南朝齐大臣。祖父张敞,东晋度支尚书。父张茂度,度宋金紫光禄大夫。少时与四兄弟太子中舍人张寅、新安太守张镜、征北问将军张永、弟广州刺史张辨俱知名答,时称“张氏五龙”。历任临海、章郡、晋安三王府咨议。泰始末,为吴内兴太守。入齐,与宰相王俭不合。以宽恕著名。永明二年容(484年)卒,谥号为贞。
张岱的家世与生平,兼及其文艺思想的底色,再从张岱创作实体进行分析,藉助主要五类题材的小品,印证时代文体及作家个人的审美追求,深入论析张岱的风格特色,揭示其独造之境,以丰富“小品圣手”、“绝代散文家”与“明文第一”的内涵,展呈他在文化史上的贡献,为确认张岱在中国小品文史上的成就及举足轻重的地位提供更充分有力的理据。
张岱(1597年-1689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鲜衣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6,好美食……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
这是被张岱的研究家们征引的最多的一段。
张岱自小天赋甚佳:6岁时,一次舅舅指壁上画说:“画里鲜桃摘不下”。他随即对道:“笔中花朵梦将来”。又有一次,一位客人看缸中荷叶长得很大,出对说“荷叶如盘难贮水”。张岱即对道:“榴花似火不生烟。”在座的人无不惊叹。
不能救世报国就用真情写小品
在古代,“小品”一词并不具有明显的文本意义,只是在六朝时称佛经略本为“小品”。“小品”一词出现在文学上,是在明中叶之后。具体指篇幅短小精悍,格调清新自然,抒写性灵,情趣盎然的散文。这些散文往往信手写来,不受束缚。凡人事,山水,序跋,日记,尺牍,传记诗话,笔记等皆可入笔。在诸大家笔端,小品文总充满了智慧和灵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那么,小品文何以在晚明达到极至,臻于化境的呢?
首先,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思潮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沿海等地开始兴起,同时,市民意识开始觉醒、萌芽,任情适性又市井俚俗的文艺解放思潮开始涌动。其次,“断头政治”、“大黑暗时代”使得一些正直的官僚士大夫所怀抱的救世报国的痴情和理想,在现实面前纷纷破碎,他们把痴情全寄托于抒写自然人生之中了;更多的是知道天下事已不可为,纵是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却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隐退山林。再次,从思想上,他们向传统朱程理学发动了猛烈进攻。反对理学桎梏,要文学表现真情,肯定自我,以实现对个体意识和欲望的表达。提倡“重情尚真”的美学本体论和“素朴”、“本色”的创作原则。
说悲凉,张岱写出底层体验
那么小品文何以在张岱身上展现其风华绝代的呢?在晚明,小品名家可以说是星光灿烂:作为启蒙者的徐渭、李贽的狂诞狂放,公安三袁的自然灵动本色等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然而,与张岱比起来,总感到他们好像都少了些什么,他们所有的,张岱都有,他们所无的,张岱也有,这一下就非同寻常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从不足200字的《湖心亭看雪》中我们看到了孤独、荒寒与萧杀。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无奈和无助。这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自然的感通,很多深深有会于心的东西留于言外。这是旷达与痴情共同酿成的纯美的意境: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阁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也。余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如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安全无恙也……嗟嗟!金齑瑶柱,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岁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
从400余字的《西湖梦寻·序》中我们读出了西湖之于张岱的特殊意义:不思量,自难忘。那是他的繁华梦,那是他的桑梓地,那是他的温柔乡。
张岱小品文的胜出,就在于他比别家多了一层无家可归的底层体验。在别人那里,小品文就是小品文,就是作者在那里经营创作,可在张岱这里,小品文却成了他赖以生存的屏障,成了他须臾不可缺的食粮。
有一个当红的评论家对张岱的文字把握极准,他说“明代小品,文字通常是放得开了,但二袁其实还是官员气派,作爽朗作洒脱,自高处平易近人;至于竟陵诸家,越放开越别扭,如仆人扮老爷,手脚不知何处安置。倒是张岱,便是赖皮,便是不讲道理,也是娘胎里带来的随便。张岱文字快。他喜用排比,快时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目不暇接。张岱爱热闹,文字也热闹,眼观六路,下笔如飞……小品文字,写慢容易,写快难。快而又磊磊落落、跌宕流转如张岱者,尤难……(李敬泽《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
有如此文字,如此意境,如此境界,小品焉得不风华绝代。
玩幽默,洞穿人世大智慧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张岱是怎样的“没心没肺到国破了家亡了还不忘幽默的”。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自题小像》明·张岱)这便是张岱,当别个或嗷啸山林,或拼死抗争,或腆颜惜命的时候,他却不得不自嘲自己的什么都做不了。其实,不是什么都做不了,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幽怨和感伤,只不过借了自嘲的名头:
昔日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夜航船》的开篇就是一个让人想笑又笑不起来的小故事,幽默至极。接下来的故事更是让你忍俊不禁,捧腹不及:
有兄弟两个闲谈,弟弟喝多了酒,对哥哥发脾气:“你才华不如我,竟敢比我名气大!”把点燃的蜡烛投向哥哥。哥哥颜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诚出下策。”
以上是《夜航船》上的正文当中的一则小故事,这可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幽默,充满了洞穿人世的大智慧。
张岱是有着幽默天赋的,他时时能在荒谬里觑见幽默,创造幽默。
一、张岱的名士风度
张岱(1597-1684年,一说卒于1689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会稽外史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6《家传》)(下引张岱诗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点校的《张岱诗文集》者,均只注篇名。)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同上)至老,手不释卷。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陶庵梦忆韵山》)。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陶庵梦忆三世藏书》)张岱的出身,还是一个文艺之家。祖孙几代都工诗擅文,咸有著述。天复有《鸣玉堂稿》,元汴有《不二斋稿》,汝霖有《石介园文集》,耀芳“善歌诗,声出金石。”(《家传》)张氏从汝霖起,自蓄声伎,讲究此道。耀芳“教习小蹊,鼓吹戏剧。”(《家传》)到张岱这辈,则“主人精赏鉴,延师课戏,童手指千。蹊童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草。”(《陶庵梦忆过剑门》)他拜师学琴,习曲三十余首,指法“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同上《绍兴琴派》)并“结丝社,月必三会之。”(同上《丝社》)张岱仲叔联芳,“能写生,称能品”,与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李流芳辈“相伯仲”。又好古玩,富收藏,精鉴赏,“所遗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