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原指皇帝的亲兵,即侍卫宫中及扈从的军队。历代有直称禁军、禁兵的,也有另立名目的。又有此名义而扩大其任务范围的。唐代禁军初有元从禁军,以后陆续出现飞骑、百骑、千骑、万骑等名目,演变为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等十军。其中如神策军即戍守各地,任务不限zd于宿卫。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或禁兵。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分隶三衙。除防守京师外,并分番调戍各地,使将不得专其兵。每发一兵,均须枢密院颁发兵符。编制单位有军、指挥、都。士兵出自雇佣专,且沿五代朱梁定制,文面刺字,社会地位低于一般人民。北宋中叶,禁兵增至八十余万人。王安石变法时裁减兵额,置将分领,加强,战斗力有所提高。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军队缺额极多,京师三衙所统余万人,实际仅存三万人。北宋亡,禁兵主力溃散。南宋时,各屯驻大军取代禁兵,成为正规军,而各地尚存的禁兵,则成为专供杂役、不从事战斗的部队。所以您的问题属不成立,明朝没有禁军了。
明朝为了加强对北方边境的控制,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将中原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北方,并且实行军屯制度,就是将百姓设置为军户,军户的作用是战时为兵,平时为民,作战和生产两不耽误,同时相对的还有民户,民户则只是生存不参加作战,军户和民户有严格的控制,不许人民随便改变自己的户籍制度,军户的人家,在战时不论什么条件必须出一人为兵,并且是什么兵种就是什么兵种,你要是弓箭手,非要当骑兵,那根本就不让。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采纳刘基建议,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中央设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置指挥使,为地方统兵长官。都司之下,在冲要地区的府(含直辖州)、县(州)置卫或设所。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5个千户所,共5600人;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10个百户所,共1120人,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2个总旗,共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全国都司、卫所,共设都司17个、行都司3个、留守司1个、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兵额最多时达270余万人。
京军与地方军 明朝军队分为京军(亦称京营)和地方军两大部分。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洪武初年,京军有48卫。成祖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72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4、神机三大营。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以后,京军制度累有更易。此外,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地方军包括卫军、边兵和民兵。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遇有战争,常被召出征,战争结束仍回原址。
卫军主要是步军、骑军,东南沿海也置有水师。官府曾命福建、江浙沿海诸卫造船抗倭,使水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卫军的武器装备,不仅刀牌、弓箭、枪弩等冷兵器制作精良,火器已占很大比例,铜铳、铁铳、地雷、各类火炮开始装备部队。中央还设立兵仗和军器两局,负责铸造火器。各省都司、卫所也遍设杂造局,专管所在卫所的兵器修造。
明朝主要实行屯田制和募兵制。
明军军旗分类:中军旗,认军旗,将旗,仪仗旗等。
马步军:
中军旗:为一军之主旗,一般由皇帝授予领兵将帅或授权于某部将帅,战时方能使用,为中立直幡,一般御赐的为蓝底朱字朱边,或授权的为白底黑字蓝边,上书御赐或御令某某将军某某官(如某总督某提督或某总兵)长三丈宽五尺到三尺,一般是为统领数军(总督,提督)或者数营(总兵)之将帅战时所用,由中军旗牌官执掌护卫。
认军旗:各军,各营,各千户,各百户,各总旗,各小旗皆有认军旗,为表明各军之身份,为识别敌我,表明身份部队所用,大小不一,一般为蓝底朱字或朱底黑字,镶朱边,或蓝底盘五爪金龙纹,字为:明。百户以下一般为三角旗帜,千户以上为四方旗,有数面;兼指挥发令所用。
将旗:表明各领军将官之身份旗帜,一般千户,都司,以上方有配备,千户旗长八尺,参将旗丈二,副将旗丈六,总兵旗丈八,一般马步军为朱底或蓝底,绘五爪盘龙;中为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61白底,黑字: 明;镶朱边。为各将之亲兵执掌护卫,旗型:长方型。
仪仗旗:千户官,都司官为两面,参将,副将为四面,总兵,指挥为八面,提督,都督为十二面,天子旗,三十六面。一般旗为朱,蓝,黄,白,青诸色,上有五爪盘龙吞日,飞虎,五星连珠,彩凤翔云,飞鱼等。
此类旗号一般排列于中军旗和将旗之后,为仪仗所用。
水师旗帜:中军旗于主舰叼斗之上悬挂,各船依次以身份分挂认军旗及将旗和认军旗,仪仗旗,插于望楼两侧。一般为蓝底,上绘金龙出海吞日,中白底圆边; 内书黑字:明。斗舰以上皆有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