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红楼梦中梦境的描写???-红楼梦梦境描写的原因

红楼梦中梦境的描写???-红楼梦梦境描写的原因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通过分析“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个梦中的人物和梦境 ,从而领会《红楼梦》的“梦幻”的艺术魅力。贾宝玉这个梦是继甄士隐的梦之后又一个更大更重要的梦。它出现在被认为是全书总纲的第五回 ,此回主要内容就是宝玉的这个梦。这个梦不仅内容丰富为全书总纲 ,而且人物之美、梦境之奇 ,堪为“梦”中之冠。宝玉随贾母到东府“家宴小集” ,“一时倦怠欲睡” ,由侄媳秦氏安置他午睡。他断然不肯在一间挂着“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对联的书房里睡。于是秦氏便带他到自己的卧房中去。这是一间金粉香艳的少妇闺阁 ,秦氏自称是“神仙也住得的”。宝玉睡下 ,“刚合上眼 ,便惚惚地睡去 ,犹似秦氏在前 ,遂悠悠荡荡 ,随了秦氏 ,至一所在。”在梦中 ,宝玉来到了一个绝好去处——— 太虚幻境 ,见到了警幻仙姑、可卿和众仙女 ,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卷册 ,听了新填的《红楼梦》仙曲。概括起来 ,这个梦的主要内容是 :预示了十几个重要女子的命运归宿 ,指出了宝玉的一个重要秉性 :意淫 ;指明了全书的命意。 警幻仙姑 ,这是贾宝玉来到梦境中见到的第一个女子 ,也是自始至终陪伴他牵引他的女仙。这是个至情至性、至圣至美的女神。作者写她的外表是“良质”、“华服”、“美容”、“妍态” ,“应惭西子 ,实愧王嫱”、“瑶池不二 ,紫府无双” ,可谓容貌天然 ,光华四射 ,绝代无双。她的职责是“专司人间之风情月债 ,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她的任务是“访察机会 ,布散相思” ,一句话 ,这是一个中国的维纳斯和丘比特 ,一位东方的爱神。警幻仙姑作为太虚幻境的主管 ,她本身就是重情而又多情的人。作为仙姑的她 ,在宝玉遭到众仙子的鄙弃 ,被斥为“浊物” ,“吓得欲退不能退”的时候 ,她竟然“忙携住宝玉的手”替他解释 ,并带他入香屋仙室。单凭这一点 ,脂砚斋就断定 :“警幻自是多情种。”她对“情痴情种”的贾宝玉的“意淫”———即体贴闺阁、爱情坚贞、友情纯洁、同情弱者、平等以待的博爱精神 ,甚为称赞。明知这“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 ,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 ,万目睚眦” ,她却直言不讳地对宝玉说 :“吾所以爱汝者 ,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并盛赞宝玉“天分高明 ,性情颖慧” ,这实在是她这位天上“情种”对她的“人间宠儿”的高度赞誉 ,也说明她本身是一个重情又多情的人。至于警幻规谏宝玉“致悟前情 ,留意于孔孟之间 ,委身于经济之道” ,一派腐儒气味 ,如何理解 ?其实这并非警幻的本职和本意 ,而是受“荣宁二公之灵”的嘱托。故脂研斋评说 :“说出此二句 ,警幻亦腐矣 ,然不得不然耳。”即受人之托 ,不得已而为之。而且警幻对宝玉“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 ,或冀将来一悟” ,其出发点、内涵和目的全然不同。警幻是希望宝玉认识女儿悲剧命运和“饮馔声色”等人情人欲的必然幻灭 ,从而使之彻悟 ,认清天不可“补” ,人不可“济”的现实 ,抛弃对封建制度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荣宁是把“情欲声色”看作“迷人圈子”希望他及早跳出 ,改邪归正 ,弃情衷理 ,留意孔孟 ,委身经济 ,为“继业”和“护天”献身。因此 ,实际上警幻不仅没有完成荣宁二公的委托 ,反而在为他们帮倒忙 ,“使宝玉从此倍偏、倍痴、倍聪明、倍潇洒”。与此相联系 ,警幻仙姑的矛盾二重性 ,不在于既“传情”又“卫道” ,而在于既“传情”又“警情”。她既“布散相思 ,专司风月” ,又宣扬“情”的幻灭 ,以警戒各种感情为己任 ,故曰“警幻”。她既主张以情抗理 ,以情济人来对抗当时的以理杀人 ,故而她专布相思支持“意淫” ,但是她又清醒地看到当时“天理人欲不容并立”的严酷现实 ,人情人欲的普遍灭绝 ,以情济人的无济于事 ,一切只能走向悲剧 ,因此她又以对人提出警告———即“警情”为己任。她既看清了人情被毁灭的现实 ,又找不到任何出路 ,看不到任何希望 ,只好把它看成一场虚幻的空梦。警幻之“道”是人间情感的必然幻灭 ,女儿命运不可挽救的道 ;警幻之“理”是人不可济天不可补的理。因此警幻的“以情悟道、守理衷情”是从热衷于人情出发 ,经过人情的幻灭而醒悟其中的道理 ,从中领悟不可违抗的人不可济的必然性 ,最终达到并保有不含任何幻想成分的更纯粹的情的境界———太虚幻境 ,人间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王国。这就是警幻既“传情”又“警情”的双重人格的体现。她是一个情感的执着者和布散者 ,又是一个情感的幻灭者和悲观者。警幻仙姑对天下被摧残被侮辱的女性 ,抱高度的怜悯之心 ,并歌唱女性的美德 ,堪称女性的圣者。她热爱人间的良妇美女 ,常布散纯美爱情予她们 ,可她又亲见她们的悲惨命运、悲剧结局 ,甚是惋惜、同情和不平 ,于是她建立了一个女儿的理想境地———太虚幻境 ,把那些志高才杰、既美又情的女儿们召在这里 ,让她们过着平等、和谐、自在的神仙生活 ,并新填《红楼梦》十二曲 ,以昭示她们的品性 ,歌唱她们的美德。可以说她是情的使者 ,又是情的超脱者和警告者。从曹雪芹赋予警幻仙姑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和地位看 ,她无疑是《红楼梦》的总导演和总设计师 ,是曹雪芹世界观和美学观的代言人。二出现在宝玉这个梦中的又一重要人物是秦可卿。在全书中 ,她是个亦梦更真的人物。她是宁府蓉大奶奶 ,而在此回宝玉的梦中 ,她被赋予了另外的身份和形象 ,出现在梦的起始和末尾 ,其作用和寓意 ,亦可窥作者之用心。 秦可卿“形容袅娜 ,性格风流” ,“鲜艳妩媚 ,有似乎宝钗 ;风流袅娜 ,则又如黛玉” ,乳名“兼美” ,又因她的名字谐音“情可亲” ,所以曹雪芹是将她视为情的天使、情的化身的。她被安排在宝玉梦的首和尾 ,象征此梦“大旨谈情” ,也是让宝玉历经一次“情”的幻梦 ,以期其得“悟” ,从而表达作者的人生观。秦可卿是宝玉此梦的带领者 ,是她引宝玉入梦的 :“宝玉刚合上眼 ,便惚惚地睡去 ,犹似秦氏在前 ,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 ,至一所在。”这象征了宝玉的人生大梦由“情”而入 ;在宝玉梦的结尾又是她引宝玉出梦的 :“只听得迷津内水响如雷 ,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 ,一面失声喊叫 :‘可卿救我 !’”这象征了宝玉的人生大梦是由“情”而出、因“情”而灭的。我们知道警幻是重情又多情之人 ,是传情警情之仙 ,而被其称为“吾妹”的可卿亦当不出其左右 ,自然亦是多情种。警幻将可卿“许配”给宝玉 ,使他们“成姻” ,是想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成姻”后 ,宝玉和可卿沉迷于缱绻 ,坠入“迷津”。这里寓意宝玉可卿这两个多情种 ,虽有短暂的欢爱 ,却很快又被情所累 ,为情所负 ;更喻示宝玉一生因情而欢 ,也因情而毁 ,而可卿这“情天情海”所幻成的“情身” ,是宝玉“情”的主要迷恋之所。可卿名兼美 ,即兼黛玉之“风流袅娜”和宝钗之“鲜艳妩媚” ,所以说宝玉的人生之梦与宝钗、黛玉紧密相联 ,并最终成为虚空。可卿作为情的化身 ,作为宝玉梦中情人 ,而宝玉却不能久持 ,被拖出“情天情海”。这表达了作者曹雪芹对黑暗毁灭真情、不使有情人成眷属的痛恨和控诉 ,也表现了曹雪芹人间真情短暂、虚无的人生观。如此写来 ,联系曹雪芹的个人情感经历 ,其寓意之深 ,不禁让人慨叹 ,为之落泪。所以秦可卿在宝玉这个梦中 ,虽无一句言辞 ,但她的出现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在梦的结构上 ,她起到了起引、转折作用 ;在梦的内容上 ,她是曹雪芹笔下另一种至美至情的理想的体现者 ,是曹雪芹所钟情所歌唱的理想女性。正如作者所说 :“一场幽梦同谁道 ,千古情人独我痴。”这个“谁”指的就是秦氏。三曹雪芹在宝玉这个梦中另一卓绝之处在于其梦境———太虚幻境之美之妙。他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神奇美丽的仙境 ,它寄寓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太虚幻境是一个美丽、幽静的女儿之境。梦的开始 ,作者借宝玉入梦将我们引到了一处“朱栏白石 ,绿树清溪 ,真是人迹稀逢 ,飞尘罕到”的地方 ,那里面的楼台亭阁是“珠帘绣幕 ,画栋雕檐” ,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 ,雪照琼窗玉作宫” ,更见“仙桃馥郁 ,异草芬芳” ,走进室内只觉幽香扑鼻、清新洁净。真是专供那极尊贵极洁净的女儿居住的 ,连宝玉这样一个“素喜洁净、厌恶污浊” ,“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 ,见了男子便觉浊气逼人”的女孩儿似的人 ,在这里也被斥为“浊物”而“果觉自惭形秽不堪。”太虚幻境是一个平等自由的世界。在这里 ,众女儿摆脱了现实的悲苦和薄命的羁绊 ,从苦命人真正挣得了“神”的地位。大家皆以姐妹相称 ,几无上下尊卑之别。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63不仅神与神之间是这样平等 ,就是人和神之间亦是如此。正是这样 ,宝玉才称警幻为“神仙姐姐”。脂研斋就对这一称呼批道 :“千古未闻之奇称 ,写来竟成千古未闻之奇语 ,故是千古未有之奇文。”奇就奇在无论是天国还是人间都没有这样的平等关系。难怪宝玉来到太虚幻境后


《红楼梦》中充溢着对“梦”“的描写,它们大小各异、形式多样,在这部鸿篇巨著            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或呈现当时豪门内外的众多矛盾,或暗示各种人物命运的结局,或刻画故事人物的心理特征,或前后联系着故事的情节,构成了小说独有的叙述结构。解读这些梦,对我们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作品结构,诠释作品内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在对《〈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着将其分为六组,并详细论述了各组梦的艺术特色及作用。[关键词] 梦境 木石同盟 金玉良缘 太虚幻境脂砚斋 《红楼梦》内容宏富,结构严谨,情节曲奇,包罗万象,以其独有的魅力,备受读者青睐。在这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心中所想,构建了一个“微缩国家”。书中事件错综复杂,人物繁多,各个细节都可堪称为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在这件艺术品中,“梦”可以说是其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据统计《红楼梦》一书共描写了33个梦幻。其中,前80十回共20个梦,后四十回中有13个梦。正如脂砚斋在第四十八回所批:“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又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做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然而这么多的梦,读者却一点也无繁冗之感,其中的每一个在这件旷世的“艺术品”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它们大小各异,内容颇杂,形式多样,活灵活现,散布于全书,如同串珠的线,把大故事、小故事串在一起,构成小说的叙述结构。毫不夸张地说,在“梦”的运用方面,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可谓是登峰造极之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解读了这些个“梦”也就抓住了一条理解这部鸿篇巨著的一条途径。笔者以对《红楼梦》的仔细研读为基础,尝试着在这方面作了些研究。通过对其中的梦境描写进行了专门分析,现将其中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组梦是常理之梦,立体刻画人物这一组梦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书中有很多此类型梦:书中第34回宝玉梦见蒋玉菡。宝玉受杖苔之后伤痛不堪,后悔自己把好友蒋玉菡在紫檀堡买房置产之事吐露给忠顺王府的人,肯定会给蒋造成不良后果。正当愧疚不安时,隐隐睡去,于是梦见蒋前来诉说原委。这正是因为平日思虑太多所致。还有第87回妙玉走火入魔作恶梦。妙玉因为平日与宝玉相遇时谈及的话题轰动了春心,回房后便听见房上有响声,害怕有贼来。察看后才知是两只猫儿的嘶叫。不禁勾起她对宝玉问话的品味,于是魂不守舍,于是梦见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来娶她以及媒婆拽她上车并盗贼劫她之类的烦心事,不由得哭喊求救,惊醒了庵中的女尼道婆。类似此种梦,还有许多,笔者在此不一一列举了。妙玉本是妙龄女子,思春乃正常现象;宝玉在自己“伤痛不堪”的情况下还想着会给好友造成不良后果,梦由此而生合乎人之常情,让读者更感书中内容之真实,宝玉和妙玉形象之生动。作者在此借梦境反映书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多样性,使其更加立体生动,为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人物性格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第二组梦是伏脉千里,首尾呼应脂砚斋用蛇来譬喻《红楼梦》的叙述方法,说那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又说是犹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以此来表现曹雪芹写作的一个巨大特色,这在红楼梦中几个梦的前后联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甄士隐之梦、贾雨村之梦分别发生在第一回、第一百二十回,整部《红楼梦》在叙述总框架上是起于甄士隐之梦,终于贾雨村之梦。甄士隐的夏日之梦,设计在开篇。对全书整个叙事结构来说,一是通过甄士隐此梦,将两个神话故事(青埂峰下石头动凡心和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还泪)连接起来,造成一个象征性的预示——宝玉出生;另一个是向读者说明《红楼梦》的故事都是似梦非梦。这一梦远伏全书真与假、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近伏宝玉梦游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7并先为梦游作一番铺垫。第一百二十回里还写了贾雨村的梦,这既是前后照应所需,也是他在历经沉浮之后所得出的富有人生哲理的总结。贾雨村与甄士隐一样,在全书中时隐时现,贯穿始终。故事所不同的是甄士隐代表的是出世的精神,贾雨村代表的则是入世的精神,表达了两种不同境界,即佛教中所说的“出世间”和“世间”,出发的角度不同自然描述所达到的效果也有区别。而这两种不同,却殊途同归,最后终于放下了所有放下了执着,回归到了本事清净的自然。同样,第五回和第一百一十六回宝玉之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浏览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饮酒听曲。这个梦是《红楼梦》一书的序幕,有重要人物的总介绍,并且它含蓄地预示了主要女子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独特的命运结局,同时也隐喻着把整个故事归结为人生一梦的含义。第一百一十六回,宝玉再游太虚幻境,与世俗世界大观园的死魂灵一一相见。这是悲剧完成的一个叙事的总结和概括,与第五回的初游遥相呼应。这是曹雪芹惯用的首尾相接相应法,可以使结构更严整。第三组梦是逝人托梦,内有隐喻隐喻之梦蕴含着兴衰主线,第三十六回的宝玉之梦。在结构上,第十三回和一百零回的王熙凤之梦可以看做是对由盛而衰、由富而贫、由绮丽而凄凉、由娇贵而潦倒的主题的隐喻。因为凤姐是荣国府实际上的第一当家之人,包揽诸事,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她直接处理。所以选择给她托梦肯定是有其道理的。在第十三回里,秦可卿死前托梦,告诉凤姐“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贾元春被封为贵妃);要她当心“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跃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的败落悲剧,并且提出补救保全的办法。凤姐此梦,对贾府的瞬息繁华有深切的洞察并预示未来的厄运,贾府荣辱兴衰的过程在梦幻虚景里得到隐喻。在第一百零一回,凤姐晚上到大观园去看即将远嫁的探春时,在月夜下,又遭遇了秦氏魂魄,对她当头棒喝:“婶娘只管享荣华受富贵的心盛,把我那年说的立万年永远之基都付与东洋大海了!”凤姐几乎被这次恶魇吓死,离这次惊魂不久,宁府即被抄家,凤姐也因此被发现了放账敛财的丑行。“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正是全书悲剧结局的谶语。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两个噩梦,都隐喻着凤姐内心潜藏的罪行,而其内蕴之中也显然体现着作者的整体艺术构思。靠这两个梦,而使凤姐及“通部欲案”与贾府的命运相系。而正是靠梦在关键部位的出现,凸显了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了文章主题:不仅勾画出凤姐的人生宿命的圆,同时也构造出贾府悲剧宿命的大圆,隐喻了贾府并将灭亡的宿命。第四组梦是梦幻现实,互相对应宝玉是书中的重要人物,他统领书中的整个“女儿国”。其中“木石同盟”和“金玉良缘”的悲剧冲突,更是书中感情的重头戏,在现实与梦幻中交替出现并一一对应。第三十六回发生在宝玉绛云轩卧室里梦,极具象征意义。这一回写宝钗一日偶去怡红院,恰逢宝玉午睡,屋里只有袭人在给他绣制鸳鸯戏莲的兜肚,袭人因事外出,宝钗便坐下代绣起来:这里宝钗只刚做好了两三个花瓣,忽然听见宝玉在梦里胡乱喊骂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这里,“鸳鸯戏莲”隐喻同宝玉的梦话形成了强烈的反讽。它从正面说明了木石之“盟”在宝玉心中的比重超过了金玉之“缘”。更妙的是黛玉此时恰巧出现,如果当时能听见宝玉这番话,肯定会平添对宝玉的几分痴情。可是,作者却偏偏让她在宝玉真情流露的梦话说出之前悄然离去。这一来一去极富象征内涵:她可以住进大观园,却又被关在宝玉的门外,这意味着她事实上从未被大观园这个世界所真正接受。第八十二回的黛玉之梦,是《红楼梦》里最痴情的噩梦。梦幻虚景把梦与非梦两个空间层面结合在一起来叙述。这个凶梦除了象征黛玉的心病之外,亦提供了黛玉对贾府长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的现实基础,揭示了黛玉内心的痛苦恐惧的根源,暗示了孤立无助的现实环境,实是黛玉悲剧的真凶。这个梦对黛玉的打击是巨大的,以至于醒来后仍不能释然,心病更日趋严重,听到宝玉的亲事后,便悲痛欲绝,抑郁而逝。黛玉梦中的宝玉,虽然无限真情,不惜一死地剖心相示,却发现心没有了。有贾母的威严,宝玉也只空有一腔真情,毫无办法。宝玉没有了“心”也预示失玉的奇祸,而失玉可象征失去黛玉”的疯傻心境。在第九十四回里,这种预示得到了应验。因失玉而失魂丧魄的宝玉第九十八回里的一梦,则了断了“木石同盟”这段宿缘。在这个梦里,和尚对宝玉简略而神秘的解释了天国、地狱以及子女责任后,从袖中取出一石,向宝玉心口掷来。得玉后的宝玉感到突然清醒,醒后开始致力于孔孟诗书,后果然封妻荫子,实现了“子女对家庭的义务和丈夫对妻子的责任”。通过上述三个梦的依次展开,我们看到了宝黛爱情,原形及其解释的对位。“木石姻缘”只是实现中断断续续的梦;宝钗来了,“金玉良缘”成了梦中的最大的现实。对宝玉而言,黛玉是他刻骨铭心的最大的梦。历经试探、争吵、誓言、信赖,终于两情相印,但围绕他们而生的种种力量,却最终导致他们爱情的悲剧性结局。这些情节都是以这三个梦为核心而展开。同时,以“梦”证“醒”,以“梦”为“醒”。第五组梦是用幻影之人,影射自己在描写人物时,用“幻影法”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如甄宝玉这一形象设置的喻意就可通过第五十六回的贾宝玉之梦,及第九十三回包勇转述的甄宝玉之梦表露出来。甄宝玉仅为一寓言式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真”“假”主题的反衬角色。所谓的“真假”对立,不是谁冒充谁的问题,而应理解为一个人身上的两面性。甄宝玉和贾宝玉长相虽像兄弟,但甄宝玉热衷于功名,与贾宝玉的天性恰恰相反。尽管两个人在很多地方有不同之处,但在九十回以后,两人的人生之路开始了由异趋同的转化。第九十三回的甄宝玉梦悟,走上“立身扬名”之路,它为宝玉最终完成科举后出家埋下伏笔;甄宝玉也曾梦到过太虚幻境及众钗的鬼魂,文字虽描述的简略,但他在空间的层面上起连接首尾出现的太虚幻境的作用,对贾府衰败又一次发出信号。而贾宝玉梦见的确是自家的大观园以及众丫环,而梦中相见的甄宝玉又是他从未谋面的少年,虚实相印,真假莫辨,我们可以看出甄宝玉心灵上折射出宝玉的虚拟幻想,两者的性格是互补的。也使读者弥漫在真假莫辨的迷离境界里。第六组以梦深化“情”主题第六十六回的柳湘莲之梦,第九十六回的尤二姐之梦,在结构上不仅仅是构成柳湘莲、尤二姐、尤三姐三人故事的核心,从作者整体构思上来看,还具有很深的寓意:从结构上宝玉和黛玉的故事对应,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由情到色再到空的过程。尤三姐与柳湘莲之间的“痴情”,可看做是宝黛悲剧的一次预演:我们极其容易找到这两个爱情悲剧的共同点:一死一出家皆为一个“情”字。书中或阴或暗已多次将尤三姐与黛玉相比,湘莲更是宝玉的一个分身,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其实是宝黛“木石同盟”世俗化的演绎,两人都做了宝黛二人想做而未做的事。小说中柳湘莲第二次露面是在第六十六回,他一梦觉醒,毅然出家,在结构上还可以看做是宝玉日后出家的预示。而宝玉的人生理想是大观园,他所追求的只是在大观园中与所爱的人一起恣情任性的过一辈子,随着大观园的解体,黛玉的逝去,他对一切皆已看破,尘缘已绝,必然会像柳湘莲那样遁入空门。可以说在柳湘莲的梦醒之时,宝玉的归宿就已锁定。通过对“梦境”的简单分析可看出,曹雪芹以梦做框架,把大小故事放在各自的框架之中;以梦做连接点,营造出一个诗意的梦幻世界。这个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又有交叉、叠合,使整体氛围空灵蕴藉,小说同时也使叙述多处呈现梦的境界,梦的心态。梦直接影响和参与了小说的表达形式,且具有统摄全局的叙事动力功能和强大的叙事张力。各种各样的梦充溢全书,五彩纷呈,显示了曹雪芹超人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给世人和后代艺术家留下了一份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中国古代朝代命名有规律可循吗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国君称呼在位时就叫庄公,武公吗 春秋战国时候诸侯王名有顺序吗?都是襄公,桓公,庄公,僖公等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 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 )所作 是一... 形容“苦尽甘来”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经过长期锻炼和考验 最后苦尽甘来”的诗句有哪些? 描述“为爱情苦苦等候,结果苦尽甘来”的诗句有哪些? 表达苦尽甘来的诗句有哪些? 历历在目与历历再现,两者有何区别?有何区别 历历在目和历历如绘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点 历历在目和记忆犹新的区别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恍如昨日 历久弥新有什么区别 带宵字的成语有哪些 含霄的成语有哪些 含“霄”的成语有哪些? 宵字的成语有哪些 红楼梦中梦境的描写??? 请说出一个你喜欢红楼梦的理由,原因? 请复述《红楼梦》中一个梦境,并简要说明这个梦境描写在小说中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砥柱山的来历是什么?“中流砥柱”指的是它吗? 中流砥柱是指什么 中流砥柱是什么意思 中流砥柱的意思是什么 关于经典诵读手抄报的资料 经典诵读手抄报上面写些什么好 小学四年级经典诵读手抄报有什么内容 中华经典诵读手抄报内容是什么? 有关形容官员的成语 形容官员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干部的成语 形容官员的成语 有哪些 求成语古文典故!急!多谢! 我要15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的!!! 成语典故带文言文原文的是什么样的书 关于友谊的文言文的成语典故 胡子有很多中,怎么用英文表达 各个部位的胡子用英语说分别是什么? 胡子的英文 狗有胡子用英语怎么说,a beard和beard有什么区别 浑水摸鱼的成语故事 混浑水摸鱼成语故事 混水摸鱼的成语故事 浑水摸鱼成语故事 你有什... 急!!!!!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枯萎了后来连痕迹... 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的时候会枯萎么? 爬山虎的脚为什么没有触着墙就会死?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 结果有什么不同?对此 口耳相互传递 打一成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