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zhidao言无验,虽丽非经。
晋·左思《三都赋序》。卮(zhī支):酒杯。当:底。非用:不合实用。侈(chǐ耻):夸大。验:证验。经:常理。这几句大意是:玉杯没有底,虽然是宝贵的东西却也不合实用;夸大的言辞经不起验证,虽然很华美,但却不是可以用以指导实践的常理。言语内要被称得起常理,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夸大的言辞,在实践中做不到,即使再华美,也不能用以指导实践。这就像没有底的玉杯,虽容然可以被称为宝贵的东西,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这几句用无底之玉杯比喻无验之侈言,明白易懂,这种以物理喻事理的方法可以借鉴,也可用这几句说明大话说得再好听也投有什么实际用处。
三都赋,是晋朝时期左思的作品。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历时十年所作,一时被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0传为经典。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这些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吴都赋》 http://baike.baidu.com/view/933984.htm 《魏都赋》 http://baike.baidu.com/view/933993.htm 《蜀都赋》 http://baike.baidu.com/view/933987.htm
😄😚😂😜😜
要是全翻译,超过10000字的,楼主最好分开提问。
三都赋总序
诗有六个大纲,这第二个大纲叫做“赋”(如果翻译成大义会让人误会。。。)。杨雄说:“诗人7a64e58685e5aeb9334作的赋词要以华丽为主~”班固说:“赋是古代诗体中的一种流派~”先王的文采,是用来描述风土人情的见到“绿竹猗猗”在这~就知道是卫国地区河湾上产的~见到“在其版屋”就知道这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房屋~所以呆在一个地方就能知道八方的事。
但相如(可能是司马相如)对树林作赋时引出“卢橘夏熟”,杨雄为甘泉作赋而列出“玉树青葱”张衡为西京作赋却描述了在海上游玩。骗人说有这些奇怪事物~当是润色,这一类的家伙摆明了行为不端丢人现眼。考究果木~说的不在长的地,对校神物~出现的也不是个地方。对赋词来说是变化其修辞手法,但于义来说则是啥都没了。。。说话华丽但摇摆不定虽然精巧但却没用,华丽言语太多却无法考究~虽然华丽也不能成为经典。。。议论的人从不诋毁其研究深入,作诗赋的人又将胡说八道引为典籍,逐渐的就习以为常了~以前就是有的
我就想着仿照二京以赋三都,写山川城邑时参考地图~写鸟兽草木时对照方志(古代的百科工具书)风谣歌舞都按其习俗;有资格的长者都是活得久的(这句我掰的~完全不知道怎么翻译)为什么?作为诗人,是用来咏唱志向的;漂亮的东西贵在依照起根本,称赞的人要按根本说实话。胡说八道~看官们能信吗?况且,啥土都能作为贡品(可能是如此翻译),是虞书所记录的;分辨事物被规则框死是周易所要谨慎的。随便举一点点例子~取其大体,作为解释古文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