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百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成语】: 振聋发聩
【拼音】度: zhèn lóng fā kuì
【解释】: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知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道学谈诗者。”
【举例造句】: 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专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属》
【近义词】: 醍醐灌顶、震耳欲聋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大
【英文】: 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释义: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zd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译文:这几句话,能够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想必当时一定有迂腐的儒生曲士用经学谈论诗文。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醍醐灌顶
释义: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译文:生活中总是有些不顺回的事情,渴求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能够醍醐灌顶。
二、发人深省
释义: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出处: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译文:将要醒来答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 那钟声扣人心弦,令人生发深刻地警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振聋发聩
振聋发聩
编辑 锁定
汉语成语,释义为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中文名
振聋发聩
拼 音
zhèn lóng fā kuì
释 义
用来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 处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
近义词
醍醐灌顶
反义词
如堕烟海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感情色彩
含褒义
目录
1 词语辨析
2 成语用法
3 成语解释
4 详细解释
▪ 含义
▪ 出处
▪ 辨析
▪ 示例
5 成语争议
振聋发聩词语辨析
编辑
【近义词】醍醐灌顶
【反义词】如堕烟海
振聋发聩成语用法
编辑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振聋发聩成语解释
编辑
【基本解释】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振聋发聩详细解释
编辑
振聋发聩含义
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头脑糊涂麻木,是非不明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振聋发聩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振聋发聩辨析
正音:聩,不能读作“ɡuì”。
辨形:振,不能写作“震”。
振聋发聩示例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8》:“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