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意思是:女子会为那些通过称赞或欣赏使得自己愉快高兴的人打扮,因为值得这样。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赵策一》
原文:“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矣。”
译文:这时豫让逃到山里叹道:“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使自己高兴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智伯复仇。”
典故:
豫让是春秋四大刺客之一,本为晋国卿士智氏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知遇之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
扩展资料
“悦己者”即可以解释为:第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3一,喜欢(欣赏)自己的人,比如:爱人、恋人、丈夫等,也可以是亲人、父母、子女、上司、下属等。第二,使自己喜欢(欣赏)的人,让自己喜欢(欣赏)的人。
总之凡是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都可以称为“悦己者”,当然也不排除那些自己喜欢自己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恋者。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学家司马迁《 报任安书 》描写女性行为和男性行为的一个典型的句子。
前半句描写的男性行为沉重悲壮,后半句写的女性行为轻松愉快在结构和感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不但说明了男女性格差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男人和女人的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划分,很有一点男人为主,女人为辅的成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女为悦己者容
正确写法应该是女为悦己者容。本句中最重要的两个词是“悦己者”和“容”字。“悦”是高兴的意思,这里形容词作动词用,指使自己高兴,“容”是名词作动词用,是说梳妆打扮的意思。女子会为那些通过称赞或欣赏使得自己愉快高兴的人636f7079e79fa5e98193334打扮,因为值得这样。
出处:该语出自楚国刘向的《战国策·赵策一》:“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矣。”( 翻译:这时豫让逃到山里叹道:“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使自己高兴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智伯复仇。”)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翻译: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精心妆扮。)
扩展资料
典故:
最初,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智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智伯,把智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
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智伯复仇。”于是豫让就隐姓埋名化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潜伏到王宫里用洗刷厕所作掩护,以便趁机杀死智伯的仇人赵襄子。
不久赵襄子入厕,忽然觉得心跳,就下令把涮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化装行刺。这时豫让竟拿出匕首说:“我要为智伯报仇!”卫士拿下他,要杀他,可是赵襄子却制止说:“这是一位义士,我只要小心躲开他就行了。
因为智伯死后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中有肯来为他报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气节的贤人。”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释放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女为悦己者容
自制梳妆台,轻松看到自己的笑颜
区别在于悦己者和己悦者这两词。
悦己者是使自己高兴的人,有两者相悦意思。己悦者是自己高兴(喜欢)的人。百
知己者和己知者,赏心悦目和心赏目悦这类区别一样,前者女为使自己开心的人改变或装扮,后者女为自己喜欢的人改变或装扮。
扩展资料:
女为悦己者容的典故
最初,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智伯,得到宠度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智伯,把智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
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内一定要替智伯复仇。”于是豫让就隐姓埋名化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潜伏到王宫里用洗刷厕所作掩护,以便趁机杀死智伯的仇人赵襄子。
不久赵襄子入厕,忽然觉得心跳,就下令把涮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化装行刺。这时豫让竟拿出匕首说:“我要为智伯报仇!”卫士拿下他,要杀他,可是赵襄子却制止说:“这是一位义士,我只要小心躲开他就行了。
因为智伯死后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中有肯来容为他报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气节的贤人。”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释放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女为悦己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