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锦衣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也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更是四大特务机构之一。不过论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六扇门四大组织,究竟哪一个更厉害呢?
皇帝亲军共26卫(不隶属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以上12卫,洪武时设置)。
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以上10卫,永乐时设置)。
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宣德八年设置)。
锦衣卫:掌侍卫、仪仗、缉捕、刑狱。
旗手卫:掌旗鼓、守卫。
府军前卫:统领幼军(补充兵)。
金吾、羽林等十九卫,掌守卫巡警。
腾骧等四卫,掌随驾护卫。
扩展资料:
唐朝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中唐以后,朝廷组成新的中央禁军共十个: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威军(势力最强,中设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为禁军统帅),各置大将军、将军、龙武、神策、神武等为统军。
宋代正规军都称为禁兵,仁宗时达八十多万人。禁兵由三衙统领,三衙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教练武艺的军官称都教头、教头,单称教头的地位很低。(如林冲)禁兵的调动权在枢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枢密院是军事行政机关,长官为枢密使。在地方路、府、州,设兵马总管或兵马都监(简称都监),或提辖兵甲(简称提辖)。(如张都监、鲁提辖)
元朝成吉思汗时的卫队叫“怯薛”,首长称怯薛长。忽必烈时,成立左、右、中、前、后五卫亲军,作为拱卫京师的常备军,每卫设都指挥使统领。
明代军队实行卫所制。卫是基本的军事编制,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其长官,卫称指挥使,所称千户、百户,旗下还有总旗、小旗。皇帝的亲军从十二卫增至二十六卫,锦衣卫就是其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5中之一
明代的军制,继承发展了唐、宋、元三朝的兵制特点,建立了卫所制。明代的军籍是世袭的,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明代的卫所极其庞大复杂,分为直属皇帝的亲军京卫和五军都督府下辖的卫所。其中又有屯垦卫,驻守卫、戍军卫和护卫。全国的卫军人数多达二百余万,在明中后期都超过了二百六十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六卫
百度百科二十六卫
职责不同,权利不同以及掌管人不同。
1、职责不同。
金吾卫是沿袭汉朝“执金吾”一名,掌管皇帝卫队,主要责任是护卫皇帝,巡查京城。
锦衣卫是特务机构,主要是用来监视群臣的。
2、权利不同。
宋有左右金吾卫上将军、大将军等官,无实职。
锦衣卫有侦缉刑事的权利,皇帝特许其搜集情报,侦缉抓捕。
3、掌管人不同。
左右金吾卫,设大将军、将军及长史、诸曹参军,与其他各卫相同。以后又是增设上将军,掌宫中及京城日夜巡查警戒。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扩展资料
金吾卫是北周夏官所属,有武环率下大夫、武候率下大夫等官。
隋有左右武侯,皇帝出行时,先驱后殿,日夜巡察,止宿时司警戒之责。
炀帝改为左右候卫,所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2领军士称佽飞。
唐初未改。龙朔二年,采用汉执金吾旧名,改称左右金吾卫。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金吾卫
百度百科—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