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1、小笼汤包不仅看相好,味道也很不错呢。俗话说得好:“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不过我饿管不了那么多,望着那么美味的小笼汤包,我的口水早就来“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顾不得什么淑女形象,抓起汤包就往嘴里塞。
2、臭豆腐干是“热情好客的”,自她总是把浓郁的烈性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为谋其面,先文其香。
3、那些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不知引来多少小孩儿渴求的目光。
4、粽子用绿色的芦叶包着纯知白的糯米和红色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道。
5、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一:秀色可餐[ xiù sè kě cān ]
1. 【解释】: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2. 【出自】: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二:炊金馔玉[ chuī jīn zhuàn yù ]
1. 【解释】:炊:烧火做饭;馔:饮食,吃。形容丰盛的菜肴。
2. 【出自】:唐·骆宾王《帝京篇》:“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3. 【示例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2】:此邦百万多豪家,~纷如麻。 ◎清·施润章《悲老牛》诗
三:山珍海味[ shān zhēn hǎi wèi ]
1. 【解释】: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2. 【出自】: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3. 【示例】:调补剂不一定象~那样适味可口。 ◎闻一多《邓以蛰〈诗与历史〉题记》
四:八珍玉食[ bā zhēn yù shí ]
1. 【解释】:泛指精美的肴馔。
2. 【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3.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珍美的食品
五:五味俱全[ wǔ wèi jù quán ]
1. 【解释】: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2. 【出自】:《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3. 【示例】: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那羹本~。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
三牲五鼎
词义:
旧时形容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0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词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语典故: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成语出处: 《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例句: “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成语典故: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八珍玉食
bā zhēn yù shí
成语典故: 泛指精美的肴馔。
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成语典故: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成语出处: 《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饱食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成语典故: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酒足饭饱
jiǔ zú fàn bǎo
成语典故: 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饱食终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成语典故: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例句: 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