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越王勾践二十年的修养可以总结为什么-越王勾践二十年的修养可以总结为什么?

越王勾践二十年的修养可以总结为什么-越王勾践二十年的修养可以总结为什么?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①,披草莱而邑焉②。后二十余世③,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④,三行⑤,至吴陈⑥,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嚭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①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断发:剪短头发。 ②披:开辟。莱:野草。③二十余世:《吴越春秋》作十世。 ④据《左传·定公十四年》载:“吴伐越,越子句践御之,陈于嚭李。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可见,死士之往禽与罪人之战两事也,此混并之。死士:勇战之士。 ⑤三行:排成三行。 ⑥陈:通“阵”。

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②。吴王追而围之。

①勒:约束,统帅。②保栖:守卫居住。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①,定倾者与人②,节事者以地③。卑辞厚礼以遗之④,不许,而身与之市。”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⑤,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⑥: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⑦。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⑧。”于是句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⑨。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⑩。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11)。”嚭因说吴王曰(12):“越以服为臣(13),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14),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①持满:谓处在盛满的地全。与天:天与。得到天的保佑。②定倾:平定危难。与人:得到人的帮助。 ③以地:得到地利。《国语·越语》“以”作“与”,义同。 ④遗:赠送。⑤行成:求和。 ⑥下执事:指待从左右供使令的人。 ⑦触战:拼一死战。 ⑧间行:潜行,从小路走。 ⑨间献:暗中进献。 ⑩见:推荐,介绍。 (11)有当:有相当的代价。(12)说:劝说。 (13)以:通“已”。 (14)反:通“返”
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①,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②,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里,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④,厚遇宾客,振贫吊死⑤,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⑥,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⑦,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⑧。
①系:拘囚。 ②翟:通“狄”。 ③坐:通“座”。座位。 ④折节:屈已下人。 ⑤振:救济。 ⑥填(zhèn,镇)抚:镇定安抚。 ⑦属:通“嘱”。委托。 ⑧《国语》、《韩子》、《越绝书》、《吴越春秋》皆言句践与范蠡亲身入臣于吴,三年遣归。与此不同。
句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①,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②,缮饰备利③,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④。今天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憋⑤,可克也。”句践曰:“善。”
①拊循:安抚,抚慰。 ②殷给:富足。 ③备利:指备战。 ④必匿其形:指鸷鸟将击,卑飞敛翼。 ⑤承:通“乘”。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也①。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②,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③,其父兄不顾④,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五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⑤。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⑥,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⑦!”于是吴任嚭政。
①疥(xiǎn,显):犹“疥癣”,此病于体外,不比“腹心之疾”,喻小毛病,小祸患。 ②数(shuò,朔):屡次。 ③忍人:残忍之人。 ④其父兄不顾:其父伍奢,其兄伍尚为楚平王杀害。详见《楚世家》。 ⑤属镂:剑名。⑥若:你。 ⑦《国语·吴语》载:子胥“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皮制的口袋),而投之于江。”
居三年①,句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②,要乎?”对曰:“未可”。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也,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③,教士四万人④,君子六千人⑤,诸御千人⑥,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表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⑦。
①居三年:《疏证》曰:“当作‘居二年’”。 ②导谀:谄谀之人。 ③习流:熟习水流,即熟练的水兵。 ④教士:受过训练的土兵。 ⑤君子:君王亲近有恩的禁卫军。 ⑥诸御:在军中有职掌的军官。 ⑦平:讲和。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①,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②,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唯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④,君忘会稽之厄乎⑤?”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⑥,使者去,不者且得罪⑦。”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入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⑧。”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①罢:通“疲”。 ②布:陈述。 ③蚤朝晏罢:意谓越王操劳国事,奋发图强。蚤:通“早”。晏,晚。 ④伐柯者其则不远:《诗经·豳(bīn,宾)风·伐柯》中有“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句。意思是说,用斧头去砍伐木头作斧柄,它的法则不要远求。用在此处的言外之意,即启发越王,不应失去良机灭吴,其理易知。柯,斧柄。则,法则、道理。 ⑤厄:灾难。 ⑥执事:《集解》曰:“执事,蠡自谓也。” ⑦不:通“否”。 ⑧君:统治。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①,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范蠡遂去,自齐遣大夫种书曰:“蜚虫尽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①胙:祭祀用的肉。②蜚:通“飞”。

句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子王之侯位。王之侯卒,子王无强立。
王无强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①:“越不伐楚,大不王②,”小不伯③。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④,为不得晋也⑤。韩、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故二晋之事越也,不至于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⑥。所重于得晋者何也?”越王曰:“所求于晋者,不至顿刃接兵⑦,而况于攻城围邑乎?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则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间不东,商、於、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⑧。则齐、秦、韩、魏得志于楚也,是二晋不战而分地,不耕而获之。不此之为,而顿刃于河山之间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奈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毫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⑨。王所待于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众也。今楚众已分,何待于晋?”越王曰:“奈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⑩,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11)?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12)。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13)。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14)。故愿大王之转攻楚也。”
①齐威王:据梁玉绳《史记志疑》云:楚威不与齐威同时,当作“齐宣王。” ②王:称王。 ③伯:通“霸”。称霸。④图:谋算。 ⑤晋,此时晋已分为韩、魏、赵三国,此处的晋指代韩、魏两国。⑥效:《集解》云:“效犹见也。” ⑦顿刃:指作战。 ⑧待:抵御、防备。 ⑨目论:《索隐》曰:“言越王知晋之失,不自觉越之过,犹人眼能见毫毛而自不见其睫,故谓之目论也。”后亦称浅见为“目论”。 ⑩张:铺开。 (11)分:分散。 (12)不上贡事于郢:不向楚国进贡,即不服从楚国,不属于楚国的意思。 (13)敝:坏,此指不成功。 (14)王道:君主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
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宾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①。
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②。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
①服:服从。朝:朝见。 ②佐:帮助。
范蠡事越王句践,既苦身戮力①,与句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②,号令中国③,以尊周室,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④。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天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句践曰⑤:“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句趾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⑥。
①戮力:并力,尽力。 ②临:靠近,此指进逼。 ③号令:发号施令。 ④上将军: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战国时也有因军功卓著之将领号上将军者。 ⑤辞:辞别、告别。此指辞职。 ⑥据梁玉绳《史记志疑》云:蠡已去起,何奉邑之有?《国语》云环会稽三百里以为范蠡地,不言奉邑也。表,表彰。奉邑,供给俸禄的封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①,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②,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③,止于陶,以为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④,废居⑤,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⑥。天下称陶朱公⑦。
①鸱夷子皮:子胥自杀,吴王用鸱夷装了他的尸体,投之于江。范蠡自以为罪同子胥,故用“鸱夷子皮”自谓。 ②乡党:同制以五百家为常,一万二千万百家为乡,后用以泛指乡里。 ③间(jiàn,渐)行:潜行,从小路走。 ④约要:约束,约定。 ⑤废居:指商人见货物价贱则买进,价贵则卖出,以求厚利。废,出卖。居,停蓄。 ⑥赀:通“资”。巨万:《集解》曰:“万万也。” ⑦称:称道,称赞。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①,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②。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③。”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④,置褐器中⑤,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⑥,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⑦。”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遗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固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⑧,慎无与争事⑨。”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⑩。
①中男:次子。 ②职:常,常理。 ③市:闹市之中。 ④溢:通“镒”。古时金二十两之称。 ⑤褐器:褐色器具。 ⑥家督:旧时长子管理家事,故称长子为“家督”。 ⑦不肖:此处意指不孝之子。 ⑧听:任凭,听任。 ⑨慎:千万。 ⑩赍(jī,基):携带。
至楚,庄生家负郭①,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方。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②,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③。
庄生虽居穷阎④,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⑤。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⑥,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⑦。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⑧。言“某星宿某⑨,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⑩。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11),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①负郭:靠近城郭。 ②过:访,探望。 ③献遗:赠送。用事者:执政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35者,当权者。 ④阎:巷门,亦即指里巷。 ⑤信:讲信用。 ⑥病不宿诫:自己哪一天生病不能预先告知别人。 ⑦殊:很。短长:过或不及。意谓效果无法预料。 ⑧间时:适当时机。 ⑨某星宿某:天上某星的位置移到了某处。 ⑩封三钱之府:封闭储存钱币(金、银、铜)的仓库。 (11)事弟:弟弟的事情。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①,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②,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③,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弟丧归。
至,基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④,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⑤,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当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故范蠡三徙⑥,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⑦。
①儿子:小儿辈,此指范蠡长男。 ②恤:体恤,怜悯。 ③论:定罪。 ④见:知道,觉得。 ⑤坚:好车。良:善马。 ⑥三徙:自越徙于齐,又自齐徙于陶。 ⑦世传:世人相传。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①,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②。及苗裔句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句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①渐:疏导2。②艾(yi,亿)安:同“乂安”,谓太平无事,艾,通“乂”,治理。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①,披草莱而邑焉②。后二十余世③,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④,三行⑤,至吴陈⑥,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嚭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①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断发:剪短头发。 ②披:开辟。莱:野草。③二十余世:《吴越春秋》作十世。 ④据《左传·定公十四年》载:“吴伐越,越子句践御之,陈于嚭李。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可见,死士之往禽与罪人之战两事也,此混并之。死士:勇战之士。 ⑤三行:排成三行。 ⑥陈:通“阵”。
题是文章的灵魂,素材是文章的血肉。素材能否优化运用往往决定文章等级的高下。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在考场写作时不是记忆仓库里没素材,而是缺乏对素材的思考和发现,是有“货”不会用。

下面介绍近两年高考满分作文优化运用素材的“九种绝招”。

一、凝缩

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这种“凝缩”就内容的涵盖面来说,可分为两大类:

1.典型凝缩 如2007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请让我们“摔跤”吧!》中的一段:

前人由败而胜,由逆境而到胜利的顶峰者,往往不胜枚举。越王勾践可属一成功的范例。春秋之时,列国征伐不已,烽烟不断。孱弱的越国在勾践的带领下,与气势正盛的吴国交锋,结果损兵折将,臣服于吴国,勾践本人也充当了吴国的奴仆。这一跤对于越王来说,可谓沉痛不已。心怀大志的越王,数十年如一日,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奋发进取,积蓄力量,在二十年的生死教训中,勾践没有温情的关照,没有舒适的环境,但雄心却在日益增长,宏图在不断扩展着,越国的金戈终于冲进了吴国的都城。假如没有那一场亡国的惨祸,勾践将如何,谁也难以预料,历史最终多添几个平庸的姓名而已。

这段文字中的典型举例的素材源于课文《勾践灭吴》。原文较长,聪明的小作者,紧扣话题“摔跤”,舍去了“勾践灭吴”中的许多“细节”,“凝缩”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典型凝缩”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以一当十。

2.列举凝缩 还是上述那篇满分作文,随后的文字是这样的:

不仅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反右倾、大跃进 、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一场场艰难险恶环境,中国人不知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和险阻,但这些都没有压垮中国人的脊梁,我们在奋斗中成长着,在困难中成熟着。直到今天,中国人已经可以坚强地站立起来了。

这里对反右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素材的运用,可谓惜墨如金,点到而已,文章内容简练而不简单,既有容量,又有力度。

如果说“典型凝缩”是“点”的话,那么“列举凝缩”就是“面”,点、面结合,能使文章内容既充分又简练,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二、扩展

有的小作者比较聪明,常常由一物,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丝心绪的牵挂,一个喜悦的预感等,根据话题、主旨,遵循生活的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引申,或添枝加叶,丰富发展,使平淡无奇的事件变得光彩照人。如2007年山东考生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一文,便是作者根据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内涵,以“稻草绳”为线索,引发联想,补充引申,丰富发展,把眷眷的母爱和作者拳拳的感激之情串连起来。这里,稻草绳既是母亲爱的寄托,又是作者的象征,还是作者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素材的扩展生发,常常遵循着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思想轨迹。

三、量裁

就是量体裁衣,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使用同一素材,就像一块布料,剪裁师傅根据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缝制出不同特色的服装。高考命题千变万化,但年年都有人利用同一则素材写出不同的优秀作文。如“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邰丽华”这则素材,在2007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成长路上的跌倒》中被用来阐述苦难中的成长。

在2006年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中又被挖掘出“有意气”的精神品质,紧扣话题“意气”来叙述、分析、评价,有力的论证了“人有意气,才能压不垮,锤不弯,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这一观点。点题语明确,素材与主题接榫自然。

以上两例告诉我们,“材不在多,会用则灵”,主旨不同,同一个素材,切入的角度也不同,组织和分析的方法也各有奥妙。其实,从2005年感动中国邰丽华的素材还可挖掘出“乐观”、“永恒”、“奇迹”、“坚韧”、 “美丽”、“人生定位”、“战胜困难”、“逆境与成才”、“缺陷与完美”、“命运在自己手中”等内涵。只要你对所写的话题、命题、材料作文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对文章主题有清楚、到位的把握,便可找到素材与主题的契合点,找到表述的角度和侧重点,便可自如地运用各种方法来叙述和分析素材:或借助关键词语句来引申,或借助合理想象、联想来拓展,或采用原始素材中的相关内容,加进自己的读解和感悟。

四、剪辑

如果说“量裁”是“一材多用”的话,那么“剪辑”则是“多材合用”,是把本质上相近或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按照一定的话题或主旨组合在一起,能使文章丰厚而多彩,意蕴绵长。

如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分别以“一个人的天空”、“三个人的天空”、“一群人的天空”作为小标题,精心“剪辑”了丛飞、为救孩子而牺牲的父母、微尘这样三则素材,灵犀共启,层层推进,将“爱的天空”拓展到了极致。

再如2006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青山寂寂水澌澌》中主体部分便是对屈原、陶潜、李白等经典素材的“剪辑”:利用三个诗意灵动的小标题,恰当地评价了屈原、陶潜、李白的一生,读懂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人格修养,段末点化主题。

虽然屈原、陶潜、李白三个人物是常见的,但是,作者并没有简单的“剪辑”,而是按照文章的主旨进行叙述和议论,很好地完成了一篇考场作文。

五、巧借

就是活用经典素材的思路或技巧,让老树生新芽。这种技法不是偷懒,而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不是无奈,而是有意为之的奇思妙得。如2007年河南考生《少年中国说》便是以 梁启超 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为行文脉络,结合作文所给图画的寓意,写出了自己的《少年中国说》。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文体形式,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让人感到新颖。

六、独白

原指戏剧、电影中的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这里指巧将素材中的第三人称改用为第一人称的自叙、自辩的写法。如2007年广东考生优秀作文《圣火的自白》,作者巧妙运用“奥运圣火”的素材, 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来写,利用了自述文的叙述优势,把奥运圣火的曲折历史化为几个圣火传递的镜头,把奥运精神的传递通过圣火的独白表达出来,感情真挚,感染力强。2007年甘肃考生的满分作文《落红》也是采用的这种技法。

七、妙引

就是巧妙引用名言警句或俗语、谚语等。这种“妙引”因题而异,相机引用,能使文章峥嵘、高远、耐人寻味。如2007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中的妙引: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段巧妙地把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作为文章的行文思路,恰到好处。“妙引”有明有暗,有详有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文采斐然,思想上比较深刻,整体上一气呵成,显得大气而老到。

八、引源

就是引入生活的活水源头,融入真挚情感。如2007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通过叙述农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现家庭的和睦和温情,诠释生活的诗意,表达自己对诗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写的是身边小事,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说者诚恳,读来亲切。人物的语言细腻真实,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画面彰显,诗意盈溢:“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毕毕剥剥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62声响的灶堂里看到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处处留心皆语文,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生活的溪流,一旦撞上礁石,就会激起令人心动的浪花,中学生应当善于捕捉这种“浪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作文题无论怎样设计,都不会逾越我们的生活圈子和生活经历。

九、兼用

是指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法的综合运用。如上述河南考生《少年中国说》一文,就活用素材的思路、技巧来说,是“巧借”;而文中那段对“一路跌倒一路向前”的少年李肇星的概述,却又是“凝缩”。再如上述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主体部分的技法是“剪辑”,剪辑中的经典素材“丛飞”、“父母”、“微尘”又是源于同学们所熟悉的“源头活水”,从这个角度说又是“引源”。可以预见,2008年,肯定还会有人巧妙地利用这一素材“量裁”出不同风格的满分作文。

值得注意的是,“九种技法”在使用时都必须紧扣话题,紧扣主旨,深入进行挖掘。“挖掘”可以是议论总结式的。如上述高考满分作文《请让我们“摔跤”吧!》在“浓缩”之后是这样挖掘的:“从古代到现代,我们的前辈都没有在困难面前退却过,安逸、温馨的环境虽然可以为我们撑起巨大的保护伞,但漫漫人生征途,不是仅仅用爱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需要不失时机去锻炼自己。中国未来要靠我们青年去支撑,每当我们稍有闪失,家长、学校、社会都高度紧张,万般焦急。其实,摔跤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也可是抒情拓展性的,如上述高考满分作文《圣火的自白》是在“自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我期待着,下一次再次醒来。这将是我所经历最长的一次传递,一双双黄的、白的、黑的、棕的手臂将我带到每一个角落,甚至世界屋脊,地球之巅!我期待着东方的神奇与全世界在传递中交流碰撞、融合并丛生。”这里从历史拓展到现实。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①,披草莱而邑焉②。后二十余世③,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④,三行⑤,至吴陈⑥,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嚭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7必毋忘越。”

①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断发:剪短头发。 ②披:开辟。莱:野草。③二十余世:《吴越春秋》作十世。 ④据《左传·定公十四年》载:“吴伐越,越子句践御之,陈于嚭李。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可见,死士之往禽与罪人之战两事也,此混并之。死士:勇战之士。 ⑤三行:排成三行。 ⑥陈:通“阵”。

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②。吴王追而围之。

①勒:约束,统帅。②保栖:守卫居住。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①,定倾者与人②,节事者以地③。卑辞厚礼以遗之④,不许,而身与之市。”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⑤,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⑥: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⑦。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⑧。”于是句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⑨。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⑩。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11)。”嚭因说吴王曰(12):“越以服为臣(13),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14),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①持满:谓处在盛满的地全。与天:天与。得到天的保佑。②定倾:平定危难。与人:得到人的帮助。 ③以地:得到地利。《国语·越语》“以”作“与”,义同。 ④遗:赠送。⑤行成:求和。 ⑥下执事:指待从左右供使令的人。 ⑦触战:拼一死战。 ⑧间行:潜行,从小路走。 ⑨间献:暗中进献。 ⑩见:推荐,介绍。 (11)有当:有相当的代价。(12)说:劝说。 (13)以:通“已”。 (14)反:通“返”
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①,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②,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里,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④,厚遇宾客,振贫吊死⑤,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⑥,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⑦,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⑧。
①系:拘囚。 ②翟:通“狄”。 ③坐:通“座”。座位。 ④折节:屈已下人。 ⑤振:救济。 ⑥填(zhèn,镇)抚:镇定安抚。 ⑦属:通“嘱”。委托。 ⑧《国语》、《韩子》、《越绝书》、《吴越春秋》皆言句践与范蠡亲身入臣于吴,三年遣归。与此不同。
句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①,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②,缮饰备利③,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④。今天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憋⑤,可克也。”句践曰:“善。”
①拊循:安抚,抚慰。 ②殷给:富足。 ③备利:指备战。 ④必匿其形:指鸷鸟将击,卑飞敛翼。 ⑤承:通“乘”。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也①。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②,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③,其父兄不顾④,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五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⑤。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⑥,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⑦!”于是吴任嚭政。
①疥(xiǎn,显):犹“疥癣”,此病于体外,不比“腹心之疾”,喻小毛病,小祸患。 ②数(shuò,朔):屡次。 ③忍人:残忍之人。 ④其父兄不顾:其父伍奢,其兄伍尚为楚平王杀害。详见《楚世家》。 ⑤属镂:剑名。⑥若:你。 ⑦《国语·吴语》载:子胥“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皮制的口袋),而投之于江。”
居三年①,句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②,要乎?”对曰:“未可”。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也,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③,教士四万人④,君子六千人⑤,诸御千人⑥,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表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⑦。
①居三年:《疏证》曰:“当作‘居二年’”。 ②导谀:谄谀之人。 ③习流:熟习水流,即熟练的水兵。 ④教士:受过训练的土兵。 ⑤君子:君王亲近有恩的禁卫军。 ⑥诸御:在军中有职掌的军官。 ⑦平:讲和。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①,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②,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唯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④,君忘会稽之厄乎⑤?”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⑥,使者去,不者且得罪⑦。”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入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⑧。”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①罢:通“疲”。 ②布:陈述。 ③蚤朝晏罢:意谓越王操劳国事,奋发图强。蚤:通“早”。晏,晚。 ④伐柯者其则不远:《诗经·豳(bīn,宾)风·伐柯》中有“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句。意思是说,用斧头去砍伐木头作斧柄,它的法则不要远求。用在此处的言外之意,即启发越王,不应失去良机灭吴,其理易知。柯,斧柄。则,法则、道理。 ⑤厄:灾难。 ⑥执事:《集解》曰:“执事,蠡自谓也。” ⑦不:通“否”。 ⑧君:统治。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①,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范蠡遂去,自齐遣大夫种书曰:“蜚虫尽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①胙:祭祀用的肉。②蜚:通“飞”。

句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子王之侯位。王之侯卒,子王无强立。
王无强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①:“越不伐楚,大不王②,”小不伯③。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④,为不得晋也⑤。韩、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故二晋之事越也,不至于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⑥。所重于得晋者何也?”越王曰:“所求于晋者,不至顿刃接兵⑦,而况于攻城围邑乎?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则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间不东,商、於、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⑧。则齐、秦、韩、魏得志于楚也,是二晋不战而分地,不耕而获之。不此之为,而顿刃于河山之间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奈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毫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⑨。王所待于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众也。今楚众已分,何待于晋?”越王曰:“奈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⑩,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11)?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12)。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13)。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14)。故愿大王之转攻楚也。”
①齐威王:据梁玉绳《史记志疑》云:楚威不与齐威同时,当作“齐宣王。” ②王:称王。 ③伯:通“霸”。称霸。④图:谋算。 ⑤晋,此时晋已分为韩、魏、赵三国,此处的晋指代韩、魏两国。⑥效:《集解》云:“效犹见也。” ⑦顿刃:指作战。 ⑧待:抵御、防备。 ⑨目论:《索隐》曰:“言越王知晋之失,不自觉越之过,犹人眼能见毫毛而自不见其睫,故谓之目论也。”后亦称浅见为“目论”。 ⑩张:铺开。 (11)分:分散。 (12)不上贡事于郢:不向楚国进贡,即不服从楚国,不属于楚国的意思。 (13)敝:坏,此指不成功。 (14)王道:君主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
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宾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①。
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②。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
①服:服从。朝:朝见。 ②佐:帮助。
范蠡事越王句践,既苦身戮力①,与句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②,号令中国③,以尊周室,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④。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天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句践曰⑤:“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句趾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⑥。
①戮力:并力,尽力。 ②临:靠近,此指进逼。 ③号令:发号施令。 ④上将军: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战国时也有因军功卓著之将领号上将军者。 ⑤辞:辞别、告别。此指辞职。 ⑥据梁玉绳《史记志疑》云:蠡已去起,何奉邑之有?《国语》云环会稽三百里以为范蠡地,不言奉邑也。表,表彰。奉邑,供给俸禄的封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①,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②,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③,止于陶,以为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④,废居⑤,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⑥。天下称陶朱公⑦。
①鸱夷子皮:子胥自杀,吴王用鸱夷装了他的尸体,投之于江。范蠡自以为罪同子胥,故用“鸱夷子皮”自谓。 ②乡党:同制以五百家为常,一万二千万百家为乡,后用以泛指乡里。 ③间(jiàn,渐)行:潜行,从小路走。 ④约要:约束,约定。 ⑤废居:指商人见货物价贱则买进,价贵则卖出,以求厚利。废,出卖。居,停蓄。 ⑥赀:通“资”。巨万:《集解》曰:“万万也。” ⑦称:称道,称赞。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①,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②。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③。”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④,置褐器中⑤,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⑥,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⑦。”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遗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固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⑧,慎无与争事⑨。”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⑩。
①中男:次子。 ②职:常,常理。 ③市:闹市之中。 ④溢:通“镒”。古时金二十两之称。 ⑤褐器:褐色器具。 ⑥家督:旧时长子管理家事,故称长子为“家督”。 ⑦不肖:此处意指不孝之子。 ⑧听:任凭,听任。 ⑨慎:千万。 ⑩赍(jī,基):携带。
至楚,庄生家负郭①,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方。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②,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③。
庄生虽居穷阎④,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⑤。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⑥,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⑦。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⑧。言“某星宿某⑨,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⑩。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11),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①负郭:靠近城郭。 ②过:访,探望。 ③献遗:赠送。用事者:执政者,当权者。 ④阎:巷门,亦即指里巷。 ⑤信:讲信用。 ⑥病不宿诫:自己哪一天生病不能预先告知别人。 ⑦殊:很。短长:过或不及。意谓效果无法预料。 ⑧间时:适当时机。 ⑨某星宿某:天上某星的位置移到了某处。 ⑩封三钱之府:封闭储存钱币(金、银、铜)的仓库。 (11)事弟:弟弟的事情。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①,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②,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③,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弟丧归。
至,基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④,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⑤,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当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故范蠡三徙⑥,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⑦。
①儿子:小儿辈,此指范蠡长男。 ②恤:体恤,怜悯。 ③论:定罪。 ④见:知道,觉得。 ⑤坚:好车。良:善马。 ⑥三徙:自越徙于齐,又自齐徙于陶。 ⑦世传:世人相传。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①,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②。及苗裔句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句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①渐:疏导2。②艾(yi,亿)安:同“乂安”,谓太平无事,艾,通“乂”,治理。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宝山空回造句和解释 宝山空回是啥意思? 急求大量的成语、格言警句、歇后语 过宝山却一无所获 是那句成语 墨迹是什么意思? 说别人墨迹是什么意思? 墨迹什么意思? 东北话墨迹是什么意思 饭可以组什么词语 饭能组什么词语 米饭的饭可以组什么词语 兔可以组什么成语 同流合污是什么意思? 同流合污是什么意思? 同流合污什么意思 同流合污比喻什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什么意思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的意思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啥 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什么意思 不拒绝失败才会成功的事迹 越王勾践世家中的文言知识总结 越王勾践二十年的修养可以总结为什么 梦重叠是什么成语 形容名称和实际相符是什么成语 杜含冤的成语 看图猜成语一个怒字是什么成语 形容人自愧不如的词 自愧不如是什么意思 自愧不如的同义词 自愧不如 是什么意思啊 袁世凯复辟帝制很快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根源何在 袁世凯是如何复辟帝制,并失败的? 为什么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是必然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第四个字是籍的成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时的成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里的成语有哪些 四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看图猜成语图上有二字的答案大全 看图猜成语2答案大全 微信看图猜成语图片及答案大全 疯狂看图猜成语2答案大全,是什么? 什么是慎独 何谓“慎独”? 什么叫“慎独” 什么叫慎独的人 ()()如峰词语 照样子写词语挺拔如峰什么如什么 帮忙,还有跟挺拔如峰相似的成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