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二十四孝图1》原文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鲁迅先生文中所指“妨害白话者”即是他们,此处并非特指乃是泛指一切反对白话者。
该文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的回忆。在先生那个年代,课本是没有画的,所以拿到一本带有图画的《二十四孝图》使童年的先生十分高兴。而反对白话,妨碍白话者就是那些让儿童读物变得无趣的人。
反对白话者就是反对使用接近口语的表达方式的人。
白话(英文:Vernacular),指相对于文言文而言,接近日常生活语言的文字表达方式。从词汇、句法、韵味等方面看,显然与文言有区别的话。是平常老百姓会话所用的语言。
晚清白话文运动开启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但其性质是不同于“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它仍属古代白话文的范畴。白话文学,只是因为想要变法,要使一般国民都认些字,看报纸,对国家政治都可明了一点,所以认为用白话文写文章可得到较大的效力。”
现代白话文是‘话怎么说就怎么写’。“白话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语体范畴,是不同于用“白话”写文章的文学现象,其最终取代文言文成为主要的书面表达方式,是“五四”的白话文运动。
扩展资料:
古代白话没有标准,由于汉语各地的方言差异,衍生出多种白话。在清代之后戏曲的流行以及地区之间交流开始逐渐频繁,最早被人们广泛认识到并形成规范的主要有韵白、京白、苏白、广白四种,也称四大白话。四大白话的特点就是皆有相应的白话文,用于记录。不过目前,闽白也开始有规范的白话文。
韵白指的是中州韵,兴起于元代,按照元代的汉语官方韵书《中原音韵》为语言规范。后来又受到明代官话《洪武正韵》 的影响。听感类似于湖北话、湖南话和广东话的杂糅,是明代的中原主流的白话。韵白的音系叫做韵书系。
清军入关后不久,将北京话作为官方用语,所以这种白话的出现也就越来越少。在清代主要使用于戏曲当中。在京剧 和昆曲中,有身份的人讲话都是使用韵白的。
京白是以清代的北京话为准。京白的音系叫做新音系(相对韵书音系而言)。满清入关后,京白取代了明代官话,作为全国的官话。包括在戏曲念白中。京剧中,普通百姓对话是使用京白的。
苏白是以清代的苏州话为准,苏白主要流行于当时的江浙,而苏白衍生出来的读书音在全国都有影响。江浙地区不同县域交流是采用苏白的,昆曲中普通百姓对话采用苏白。苏白的音系叫做读书音系,相对明代之后的北方而言,是一种比较经典的音系。
它的特点就是保留了浊音。由于古代南方战争较少,江浙地区仍然保持以前的读音。由于当地读书人较多,在全国各地都有做官或者教书,读书音就影响了很多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
广白是以清代的广州话为准,广白主要流行于当时的岭南地区。广白的音系叫做旧音系(相对韵书音系而言),这种旧音系更接近宋代的韵书《广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2韵》。由于古代北方对岭南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广白长期独立发展。
广白是从广信地区来的,广信大致在今天的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而广信又是从封中而来,秦朝的封中是南越国主赵佗建置的郡国制军事式古城大致在今贺州铺门,封开南丰一带至汉朝时改置封阳县,而封中军民又是从南越国都番禺而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