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人文性是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要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
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里品质等。“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具体到语文课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着:
1、应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整合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2、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独特体验受到保护和尊重。
3、教师将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扩展资料
人文的分类,是一个简单而又繁琐的事情。说它简单,是因为人文的核心是“人”,只要这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1个事物的出现跟“人”的活动有关,就可以作为一类罗列出来。说它复杂,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不仅有区域的限制,还有时间上的不同 。这就造成了人们认知上的不同。因此,其产生的文化是不一样的。
求同存异,是我使用的分类方法。具体概括为,寻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上的人们活动的共同点,保留有争议的地方。因此,我把人文分为以下几大类:
服饰文化:跟“衣”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跟穿着、打扮有关的物品,比如服装、首饰、鞋帽等。
饮食文化:跟“食”有关的,包含了人们可以食用或跟食用有关的所有的物品,比如蔬菜、水果、调味料、畜产品、水产品、加工品等。
建筑文化:跟“住”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可以居住或跟居住有关的物品,比如洞穴、房屋、阁楼、庭院等。
交通文化:跟“行”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出行或跟出行相关的物品,比如,马匹、车辆、飞机、轮船等。
文学或者教育文化:用以帮助人们掌握相应技能,交流、知识的普及、进行大范围活动等具有特殊性质的文化。
其他文化:衣、食、住、行之外的文化,比如,商业、管理、宗教信仰、书画、音乐、节日庆典、军事、政治、武术、手工业等。这些文化的产生,是跟人的职业分工有关,跟人的爱好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文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提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
科技奥运是说:08年奥运会有含有高科技含量的建筑。
人文奥运是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
绿色奥运是说:中国将走环保路线在奥运期间和未来。
扩展资料: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
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广义讲,泛指文化;狭义讲,专指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
人文分类:文化、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4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
20世纪,又发生一场新的革命: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全球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本身都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济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
人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与认同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文
人文底蕴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甚至包含文史哲、琴棋书画等内容,人文底蕴是促使一个人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的综合体,因为是底蕴,所以它不张扬,往往隐含在各种事物之中,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因为是人文,所以它对一个人的精神走向有极大的影响,为修身养性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
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明其义,懂其理,从用心传承传统文化、用情传播书香文化、用力传递互联网文化这三方面去浸润学生的言行,耳濡目染,培育出的学生心智必将是豁达的;情感必将是纯净的;意志必将是经得起磨砺的,这样的人将是一个大写的人、舒展的人,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典范,也是落实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之关键。
一个具有人文底蕴的人,他的心智必将是豁达的,他的情感必将是纯净的,他的意志必将是经得起磨砺的,一流的科学家往往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是一个大写的人、舒展的人,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典范。
我在中科院武汉分院和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多年,亲身感受到一批科学家的人文风采,如我国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饶钦止先生,其艺术造诣非常精湛,他的书画和盆景制作常常受到艺术界赞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梁彦龄先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周围的人都以能得到他的字画而荣幸,世界转基因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3鱼第一人朱作言院士的学术论文写得像文学作品一样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让人读起来就放不下。
正是这种厚重的人文底蕴极大地支持和丰富了他们的事业发展,推动他们登上科学的高峰,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君子不器的思想,认为一个有才华的人不能像器皿,而应该多才多艺,拥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汲取广博的人文知识,能使人生事业的发展如虎添翼、受益无穷。
拓展资料:
熏陶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主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等。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是一个包含着诸多类分的综合概念。
培养人文底蕴,那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那是要从小开始培养,从基础做起,也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做到和改编的,那是需要几代人、全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