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灌夫骂座 [ guàn fū mà zuò ]
释义:灌夫:西汉著名将领。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推门看竹,何妨王子来乘舆;索酒指瓶,便仿灌夫骂座。”
忍辱源负重
[ rěn rǔ fù zhòng ]释义: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含垢忍辱
[ hán gòu rěn rǔ ]释义:忍、含:忍受。 形容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知垢;常若畏惧。”
忍辱含羞 [ rěn rǔ hán xiū ]
释义: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道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忍气吞声 [ rěn qì tūn shēng ]
释义: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奇耻大辱
包羞忍耻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报仇雪耻 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出处:《水浒传》第九八回:“主女琼英,素有报仇雪耻之志。”
抱怨雪耻 报:报复。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出处:《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城下之辱 指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出处: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
含垢包羞 指忍受耻辱。同“含垢忍耻”。
出处: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含垢纳污 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含垢忍耻 指忍受耻辱。
出处: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3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含垢忍辱 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含垢忍污 指忍受耻辱。同“含垢忍耻”。
出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却又因亲近牛马,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
含瑕积垢 比喻蒙受耻辱。
出处:明·唐顺之《与郭似庵巡按书》:“况仆含瑕积垢以此终世,惟应躬耕灌园,矢沟壑之志,保桑榆之路,补东隅之失,庶几不诒田夫野人讪笑。”
进荣退辱 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
进退荣辱 指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
出处: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虽鵩鸟集于前,枯柳生于肘,不能动其心也;而况进退荣辱之累耶?”
君辱臣死 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出处:《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胯下之辱 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明耻教战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奇耻大辱 奇:异常。极大的耻辱。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一七:“我们和帝国主义结下了深仇大恨,我们忘不了那些奇耻大辱。”
忍耻含垢 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出处:宋·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
忍耻含羞 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出处:宋·无名氏《错立身》第十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能忍耻含羞。”
忍耻偷生 忍受耻辱,苟且求生。同“忍垢偷生”。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君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
忍垢偷生 忍受耻辱,苟且求生。
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忍辱含垢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忍辱含羞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忍尤含垢 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辱国丧师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出处:《明史·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
丧权辱国 丧:丧失;辱:使受到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丧师辱国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生聚教训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盛衰荣辱 兴盛、衰败、荣耀、耻辱。指人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出处:《周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周易·系辞上》:“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死生荣辱 指死亡,生存,荣耀,耻辱。
雪耻报仇 雪:洗掉。洗掉耻辱,打击仇敌。亦作“报仇雪耻”。
主忧臣辱 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跟辱有关的成语
“辱”字开头的成语:(共5则) [r] 辱国丧师 辱国殄民 辱国殃民 辱门败户 辱身败名 复
第二个字是“辱”的成语:(共9则) [b] 不辱使命 [c] 宠辱不惊 宠辱皆忘 宠辱若惊 [j] 君辱臣死 [r] 忍辱制负重 忍辱含垢 忍辱含羞 忍辱偷生
第三个字是“辱”的成语:(共5则) [b] 败德辱行 知道[j] 降志辱身 [q] 屈节辱命 [s] 丧权辱国 丧师辱国
“辱”字结尾的成语:(共15则) [c] 城下之辱 [h] 含垢忍辱 [j] 进荣退辱 进退荣辱 [k] 胯下之辱 [n] 宁死不辱 [p] 蒲鞭示辱 [q] 奇耻大辱 [s] 士可杀不可辱 死生荣辱 盛衰荣辱 肆言詈辱 [z] 知荣守辱 主忧臣辱 知足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