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四书》体系的建立者,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四书》应当依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次序来读。
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模。这就好比建造房子应当先打好地基。《大学》包含的是为人为学的纲目。“大学”的意思,便是教人学做大人,为人为学要先立一个做“大人”的规模。做“大人”的规模是从“格致诚正”,一直到“修齐治平”。一个“大人”不仅体贴与理解天地万物,而且觉醒与省察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念头,并且心怀家国天下,更为重要的是,大人将万物、自身与天下贯通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大学》不仅展现了一个包括“万物-自我-他人”的阔大人生内容,而且厘清与指明了人生努力的目标与次第。所以,朱子强调,《四书》应当先读《大学》,可以把《大学》的内容作为一个间架,然后再将其他书填补上去。
次读《论语》,以立根本。《论语》是孔门诸弟子答问的记录,孔子的语默静动皆有记载,最为亲切可信。儒家思想的精义亦囊括其中。因此,次读《论语》,可以从中了解与体悟圣人中正平和之道。
次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文气极为雄壮,如孟子其人,泰山乔岳。儒家以孔子发端,孟子畅其源流。朱子以《孟子》次《论语》,是在学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后,激发其昂扬的志气。如《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不已的精神。
最后读《中庸》,以尽其精微。《中庸》一书难读,初学者未当理会。需要在其他三书都读完了,于其中道理都有所了悟之后再来读。朱子在《中庸章句》中称其为“孔门传授心法”,“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因此,《中庸》的道理非常精奥,要放在最后来研究。
《四书》的阅读次序,不仅包含了朱子对于《四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蕴涵了朱子自身立教教人的深意。关于《四书》具体的阅读原则与方法,朱子曾说:
讲习孔孟书。孔孟往矣,口不能言。须以此心比孔孟之心,将孔孟心作自己心。要须自家说时,孔孟点头道是,方得。不可谓孔孟不会说话,一向任己见说将去。若如此说孟子时,不成说孟子,只是说“王子”也!
因此,阅读《四书》最重要的原则,便是要“将心比心”。读者需要用自己的心去体贴孔、孟的心。古人古书不会说话,如若任凭自己的私见、偏见去读,最后所得,也只是自己的私见、偏见而已。所以阅读《四书》首贵虚心,如此才能看出古人下字的用意,才能领略其精神妙处。
其次,阅读《四书》时,必须要做到“沉浸专一”,每一书都要熟读、精读,要做到“一书不完,不读另一书”。读《论语》时,如无《孟子》;读前一段,如无后一段。否则的话,读这里,又想那里,纷纷扰扰,无有终始。
第三,看《孟子》的时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6候,与读《论语》不同,《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论语》逐文逐意各是一义,因此需要一字一句的去读,涵咏在心,仔细思索。《孟子》文章则是一大段一大段,首尾通贯,熟读文义自见,不能象读《论语》时一样逐句逐字的理会。
第四,《四书》中圣人言语的意思一重又一重,需要深入去看。人们通常只看到第一重的表面意思,便不去追究第二重含义,只有看得到言语的缝罅处,深入进去思索,才能透彻其中的意思。
最后,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阅读《四书》要在平实的生活中去体悟领会,要在自身的身心上去著切体认,更要在自身的行为上去努力践履。《四书》所讲无非都是平平正正的生活。《四书》的“阅读”不仅仅是“知”,更应当是“行”。所以,《语类》论读书法的第一句,朱子便说:“读书只是学者第二事。”
1、先读《四书》,再读《五经》。
宋朝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曾说过:”或问穷《经》旨,当何所先?于《语》《孟》二书,知其要约所在,则可以观《五经》矣。“
他们认为要先读《论语》和《孟子》,掌握了《论语》和《孟子》的要领,就可以进一步读《五经》了,而《论语》和《孟子》正是《四书》中的两本。
朱熹也说过:“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先使之用力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之言,然后及乎《六经》。盖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乱也。”
朱熹把《四书》比喻成《五经》的阶梯,要先上阶梯,才能升堂入室,窥探儒学的奥秘。
2、《四书》的顺序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是初学儒学的人的一个“入德”的门。读《四书》,要先读《大学》,再读《论语》、《孟子》,最后读《中庸》。
朱熹表彰《大学》,就是认为《大学》是整个儒家体系的一个纲,非常简洁的一个大纲,是“治学为学”的一个纲目,“修身治人”的一个规模,“内圣外王”的一个大道。
所以,他说,要先从《大学》来立定这个纲领。如果人没有一个纲领,没有一个目的去读经,那就是白费力气。
3、《五经》的顺序是《易经》、《尚书》、《诗经》、《春秋》、《礼记》。
这是按照书成就的历史的早晚排序的,《易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书,号称是从伏 羲八卦开始的。
《尚书》的第一篇叫做“尧典”,从尧舜开始。
《诗经》,诗经最古老的是所谓的“商颂”,商就是商朝,那么又比尚书再晚了。
《春秋》是春秋时代孔子的作品, 孔子去读历史,他有做一些笔记,他的历史笔记,从鲁隐公元年,大体7a64e4b893e5b19e336上是从周平王东迁,就是从东周初期开始写的,一直写到他这一代。
4、推荐购买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的版本。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1、一般来百说,应该先读<论语>,因为这是儒学之总源头。由源及流,顺理成章。此书乃孔门师生语录,读来亲切有味。
2、但是如果您对<大学>有一份特度殊的崇敬之意,那么由它开始也可以。此书传说乃孔门高弟曾子所作,明确列出「三纲领」、「八条目」,版读来条理分明。
3、然而,不论先读何书,重点在于契入儒学义理,而非徒然在字句理解层次上耗费精力,否则真有「入宝山而空权手回」之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