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百。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度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知。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
《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
《左传》、《公羊传》、道《谷梁传回》属于《春秋经》之"传"
《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答(《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
《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这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分类方法,始于晋荀(xu)。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抄、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经”这个词在秦汉出现时,指的是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后来加上《乐经》,合称六经,也叫六艺,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到后来,已经逐渐演变到把所有儒学认可的经典作品都zd称为“经”。
楼上..貌似易经不是儒家的吧..
原意为织布时的直线,由於经线是固定不动的,经字遂有「恒常」,「不变」的意思.